气管插管后病人下巴掉了,怎么办
那个呼吸衰竭的病人终于拔除气管插管,可是,她却一直张着大嘴,好象很惊奇的样了。我问交班的大夫,他说病人下巴脱臼了。
知识普及:
下巴脱臼俗称“掉下巴”,它的医学术语叫:颞下颌关节脱位,是下颌骨的髁状突滑出关节以外,一般不能自行复位。下颌关节脱位后就会出现以耳前关节区疼痛不适,下颌不能正常活动。可以发生在单侧,亦可发生在双侧。急性下颌关节前脱位一般因大张口,如打哈欠、唱歌、咬大块硬食物或恶心呕吐时,翼外肌持续性收缩,将髁状突拉过关节经节,同时升颌肌群发生反射性的挛缩,致使髁状突突破阻挡在关节结节的前方,不能自行复位。另外当被动开口用力过大、过猛时,如使用开口器、气管镜、食管镜、胃镜以及全麻气管插管使用的直接喉镜等均可使关节脱位。
这个病人有气管插管史,导致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原因应该是很明确的。鉴于病人插管多日,肯定当时没能发现.而更可怕的是急性关节脱位如果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并发关节盘损伤,关节囊及关节韧带组织松弛而导致复发性关节脱位。
我赶紧问有没有请口腔会诊,回答是请了,但反复多次复位没能成功。
知识普及:
掉下巴后应该如何复位?
(一)口内法:患者端坐位(但头部紧靠墙壁),下颌牙合面的位置应低于坟者两臂下垂时肘关节水平。术者立于患者前方,两拇指以纱布伸入口内,尽可能身后放在下颌磨牙合面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下缘。复位时拇指压下颌骨向下,力量逐渐增大,其余手指将颏部缓慢上推,当髁状突移到关节水平以下时,再轻轻向后推动,此时髁状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有时在滑车回关节窝时能听到清脆的弹响声。在即将复位闭颌时,术者拇指应迅速滑向颊侧口腔前庭,以避免咬伤。当两侧同时复位有困难时,可先复位一侧,再复位另一侧。
(二)口外法:病人和术者的体位同口内法。复位时,术者两拇指放在患者两则突出于颧弓下方的髁状突之前缘,即下关穴处,然后用力将髁状突向下方挤压。此时患者感觉下颌酸麻,术者同时用两手的食、中指托住两下颌角,以环指、小指托下颌体下缘,各指配合将下颌角部和下颌体部推向前上方,此时髁状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此法优点是没有咬伤术者拇指的危险,不需要太大的按压力量。
(三)颌间复位法:病人体位同上述。如复位右侧,术者站在右后方,复位左侧时术者坐于病人左前方,左手掌及手指托持颏部,右手如握笔式,将一圆形软木棒(约5~10毫米为宜)放在最后上下磨牙间合面上。复位时,左手稳重用力托于颏部,使之向上,当髁状突向下移动到一定程度时,左手掌间即会感到下颌车在移动而不稳定。此时,右手乘势迅速转动软木棒向前方,同时托颏部向后使髁状突滑入关节窝。随即抽出木棒,一侧复位后,再复位另一侧。
“掉下巴”后应及时复位,否则容易出现复位困难。不过出现复位困难也不要紧张,可于复位前,术前同患者作好思想准备,让患者精神放松,肌肉放松,必要时,复位前可给镇静剂。
今天下午,我们请口腔科颜大夫会诊,顔大夫反复向病人讲解病情,由于年龄过大,精神极度紧张,病人仍不能配合复位。我建议给予镇静剂辅助复位,2mg米唑安定后,病人仍紧张,继续给予2mg,仍效果较差。穆大夫说:病人前些天上呼吸机的时候用了一些米唑安定,现在可能有些不敏感了。于是我们又追加了2mg。病人终于安静了下来,颜大夫也没让我们失望,应用口内法,很快就给病人成功复位,并进行了下颌的活动限制性包扎,防止病人因为过度张口再次脱位。
经验和教训:
气管插管一定要轻柔,必要时应充分麻醉,如果出现“掉下巴”的情况,要及时请口腔科会诊,或者自己使用以上步骤复位。一时复位不成功的病人要偿试多种方法复位,必要时还可以镇静后复位。
气管插管有掉下巴的风险,下巴掉了你不要心存侥幸,拖延掩饰自欺欺人,因为你不去偿试复位,下巴是不可能自己回去。如果因为气管插管的原因,病人下巴掉了,不能吃饭,不能说话,你感觉家属会没意见?
俗话说:一俊遮百丑,其实我们平常看到更多的是一丑毁所有。
宫羽健康上善若水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