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颈椎牵引技术吗

一、颈椎牵引作用

1.增大椎间隙;

2.牵伸挛缩组织;

3.纠正椎间小关节紊乱,恢复脊柱正常排序;

4.扩大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

5.恢复颈椎的正常排序。

二、颈椎牵引方法

(一)坐位重锤牵引

(二)卧位重锤牵引

(三)卧位斜面自重牵引

(四)电动牵引

(五)门框家庭牵引

(六)冲气式气囊牵引

(七)自我牵引。

(一)坐位重锤牵引操作程序

1.体位

⑴取坐位,根据目的和要求不同,有2种坐姿:

①颈椎中立位和前屈位的牵引。

颈椎前屈位牵引图

②中立位或后伸位牵引

颈椎前屈位牵引图

颈椎后伸位牵引图

⑵固定枕颌牵引套:

用枕颌套托住下颌和枕部,枕颌套两侧向上延伸分别与横弓相连,横弓顶部系绳索通过滑轮装置连接重锤,使颈部产生纵向的牵伸。

横弓可以预防或减轻枕颌套对颜面及颞部皮肤、血管和神经的压迫。

枕颌套的松紧度调节以患者舒适为准。

2.颈椎牵引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颈椎牵引是指运用力学原理,通过外力(手法、器械或电动牵引装置)牵拉颈段脊柱及其相关结构的操作技术。

颈椎牵引参数是指牵引力的方向、重量和时间。

⑴颈椎牵引的角度

是指牵引作用力的方向,即沿身体纵轴的牵引力与垂(足)锤之间的夹角。选择的关键是将牵引的最大应力更好地集中在病变部位。在临床上可选择的牵引角度为前屈位、中立位和后伸位等,可根据患者牵引时的舒适度进行选择。

1)前屈位颈椎牵引

颈椎前屈10°~30°可使颈椎间隙显著增宽。前屈位颈椎牵引更接近日常生理运动范围,临床应用最广泛。

临床可根据颈椎病的分型和颈椎X线片表现来决定牵引角度。

神经根型效果最好。

2)中立位(垂直位)颈椎牵引。

中立位(前屈0°~5°)牵引可使颈部肌肉获得较好的放松,使颈椎生理弧度逐渐消失、变直,使扭曲的椎动脉舒展、伸直、血液通

畅,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

可以避免因脊柱前屈或后伸运动导致脊髓与椎管的异常摩擦。

常用于椎动脉型和脊髓型颈椎病。

3)后伸位颈椎牵引:

后伸位(5°~10°)牵引可以防止寰椎向前滑动,加强寰枢关节的稳定性。

主要应用于寰枢关节半脱位和颈椎生理屈度变直或反弓状态的颈椎病。

(2)颈椎牵引重量

1.相当于正常成年人(总)体重的10%,年老体弱者为体重的5%。

2.首次牵引从3~6kg开始,牵引最大重量不得超过20kg。

3.颈椎牵引力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牵引重量。

(3)颈椎牵引时间

1.牵引时间为10~30min;最佳的牵引时间是15~20min。

2.牵引频率及疗程

门诊患者一般牵引1次/d,住院患者牵引可2次/d。10次为一疗程,直到症状体征消失,一般需要2个疗程。

3.坐位重锤牵引的临床应用

⑴适合于各型颈椎病。

⑵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的急性发作期以及神经

根型颈椎病的急性神经根水肿期暂缓牵引。

⑶脊髓型颈椎病有硬膜囊受压时谨慎牵引,如有脊

髓严重受压时则禁忌牵引。

⑷治疗1周症状无改善需重新评估调整治疗参数。

⑸过长疗程或常年在家自行牵引有可能导致颈椎关节不稳。

(二)卧位牵引操作程序

1.床头牵引

指利用枕颌套通过床头滑轮直接悬挂重量进行牵引的方法。

肌肉易放松、较小的牵引重量就可克服肌肉张

力,达到牵引目的。

医院或病房进行。

2.床上斜面自重牵引

指利用自身体重作为对抗牵引重量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医院或家里进行。

1.床上重锤持续牵引参数设置及调节

⑴体位

取仰卧位,患者颈椎前屈20°~30°;

固定好枕颌牵引套,枕颌牵引套两侧延长绳通过固定于床头的滑轮与牵引重锤相连,利用枕头调整牵引角度,使颈部保持在正常生理弧度或自然、舒适的前屈位下作持续或连续牵引。

⑵牵引重量和时间

①持续牵引重量为体重的5%~10%,每次20~30min,1~2次/d。维持牵引一段时间后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适当调整牵引重量。

②连续牵引重量从2~3kg开始,逐渐增加至为4~5kg。牵引时间为6h/d以上,每2小时需休息10~15min。

⑶临床应用

①优点:牵引角度容易调整,患者位置稳定,不容易发生异常运动。

适用于年老体弱、眩晕和病情较重者以及不习惯坐位牵引者,特别是对颈椎病合并急性损伤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②缺点是不方便,需在病房里进行。

⒉床上斜面自重牵引牵引参数

⑴体位

取仰卧位

患者头部垫l0高的硬枕,使颈椎前屈。固定枕颌牵引套并使两侧延长绳固定于床头,借助患者身体重量的下移趋势进行牵引。

⑵牵引时间及疗程

1.牵引时间在10~30min以内,初始治疗5~10min,以后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调整牵引时间;

2.1~2次/d,10次为一个疗程,可牵引1~2个疗程;

3.症状缓解后,再巩固3~5d(牵引治疗)。

⑶临床应用

1.睡前停止牵引,以保证患者睡眠充分。

2.可以在家中进行,但是患者必须经过治疗师指导并掌握了牵引技术,了解注意事项,方可自行牵引。

3.牵引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或出现异常情况应重新评估。

(三)电动颈椎牵引操作程序

由电动牵引装置提供颈椎牵引动力。

可作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根据个体差异可进行不同重量和时间的多种组合。

1.牵引参数设置及调节

⑴体位

仰卧位,分为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

⑵持续牵引重量和时间

①重量约相当于患者体重的10%。

②时间无论是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均在10~30min以内选择。一般是15~20min。

⑵间歇牵引重量和时间

①(重量)间歇牵引重量可稍加大,可从10kg左右开始。

②牵引时间和间歇时间比例按3:1或4:1的原则设定,一般是牵引30s、间歇10s。

牵引治疗15~20min。

2.临床应用

⑴持续牵引

适用于脊髓型颈椎病之外的各型颈椎病患者。急性期患者最好先采用持续牵引治疗。

⑵间歇牵引

适用于颈部有显著改变的退行性疾患和颈部运动明显受限者;有明确的神经根受损体征,但无神经根性水肿、炎症的患者。间歇牵引对椎动脉型和混合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⑶询问患者对牵引治疗的反应,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

⑷记录牵引重量、时间、体位等相关数据,作为下一次牵引治疗调整牵引参数或终止治疗的依据。

3.注意事项

①通过阅读操作手册熟悉牵引装置,了解牵引装置的性能、限制和有关参数的调节范围。

②在启动牵引装置前,牵引力、牵引时间和间歇时间等所有控制参数在显示器上应为“0”,若不为“0”,则必须回零。关机时应逐渐地降低牵引力量,使牵引绳完全放松,显示器上所有控制参数显示为“0”,再关机。从牵引弓上卸下牵引套。

③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分型、影像学结果及体重设定牵引参数。

④治疗师对患者进行颈椎技术和安全指导,除去耳机、眼镜等易影响牵引带放置的物品;并告知牵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⑤在牵引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反应或症状加重,需立即停止治疗,应指导患者使用应急开关停机。

⑥初次电动牵引治疗的患者,有必要先应用徒手牵引方法或试验性机械牵引,一般采用3kg左右2~3min间歇牵引的方法,在除去牵引重量后,对患者的症状有必要进行再次评估,决定是否采用电动牵引治疗。

(四)颈椎徒手牵引疗法

治疗师用手对患者颈部进行牵伸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1.徒手坐位牵引。

注意:操作时应向上方拔伸,避免头后仰拔伸。特别是严重的骨

质增生和脊髓型颈椎病。

该方法可作为颈椎牵引治疗的预试验。

⒉徒手卧位牵引方法

⑴患者取仰卧于治疗床,头颈部稍前屈。

⑵治疗师立于治疗床头或取坐位,用双手支持患者头部重量。

双手在颈部放置有三种方法:

①将双手的手指放于患者枕后。

②上方手掌置于患者前额,下方手托住患者枕后部。

③将双手的手指放于患者颈部,双手示指于需牵拉的椎体水平以上棘突,这种手的放置,可提供一种特殊的、仅作用于手指放置位置以下椎体节段的牵引。

⑶持续牵引由治疗师双臂采用等长收缩的方式施加牵引力量。

1.要求治疗师站立姿势和手法必须稳定,然后逐渐地、有控制地将重心向后倾倒,以此牵引患者颈椎。

2.牵引三要素通常受到治疗师的手臂力量和耐力的控制,主要的牵引力量可集中于特定的关节突关节。

3.无论哪一种手法均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原则。

⑷初次接受徒手牵引者,应用轻柔手法调整患者头部的位置,如稍微屈曲、伸展、侧屈等,在每一位置均用轻柔的牵引力量徐徐牵拉,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寻找牵引时最佳的牵引角度。

⑸间歇牵引时治疗师可使用平稳、渐增的牵引力持续30s,以同样平稳、逐渐放松的方法解除牵引力,休息10s,如此反复5次。

3.临床应用

⑴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在推拿过程中的配合治疗手法;

⑵尤其是脊髓型颈椎病在治疗时牵引参数很容易控制;

⑶以上两种方法可作为颈椎牵引的预试验,特别是机械牵引前的尝试性牵引。

(五)简易家庭颈椎牵引疗法

⑴改良枕颌牵引带制作:

①枕颌带

②牵引横弓

③连接带

④牵引绳

⑤牵引重物可用3~5kg的沙袋、砖块以及其他可方便增减的小重量物品。

⑵牵引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①牵引三要素等原则参照坐位重锤牵引。

②临床应用:家庭牵引适合于一般情况较好、轻型的颈椎病患者,在症状缓解或消失时,应该继续牵引3~5d,以巩固治疗和减少复发。

2.悬挂于门框的牵引装置

⑴牵引参数设置参照坐位重锤牵引或参照家庭牵引方法牵引;

⑵参数设置参照坐位重锤牵引或参照家庭牵引方法;

⑶该牵引装置有可移动的特点,治疗时将牵引装置悬挂于门框上,不治疗时可以取下收藏。

3.充气式气囊颈椎牵引装置参数设置

⑴牵引方法

①将颈围固定于颈部,调节颈围大小,固定好搭扣。拧紧气阀旋钮,将乳胶管中钢珠推回管囊气阀中,手握乳胶球反复充气至使用者感觉症状明显减轻为最佳。

②制动固定可长期使用,颈椎牵引以中小力量牵引每次20~30min。每天1~2次,疗程10~20次。

③使用结束,将乳胶管中钢珠推回管囊中,再将气阀帽旋钮拧松慢慢地放气,并从颈部取出。

⑵临床应用

①适合于轻度颈椎病,颈椎小关节急性损伤、功能紊乱需要固定的患者。

②治疗时应充分保持颈部放松,增强牵引效果。

③充气时必须循序渐进的原则。

④治疗前必须经过专科医生指导方可自行进行颈椎冲气颈围牵引,防止出现意外。

三、颈椎牵引的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1.颈椎牵引广泛应用于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型颈椎病。还可用于颈椎关节功能紊乱、颈椎侧弯、后突畸形、颈椎骨折、脱位的固定。

⒉枕颌带牵引可作为急性颈椎骨折、脱位等外伤的临时应急措施。

3.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退行性疾病、肌筋膜炎等引起的严重颈肩痛,牵引可使肌肉松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儿童的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

(二)禁忌证

⒈颈椎结构完整性受损害时,如:颈椎及其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等疾病;颈椎邻近有血管损害性疾病;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有斑块形成。

⒉颈椎活动绝对禁忌的疾病,如:颈椎严重失稳,颈椎椎体骨折;颈脊髓明显受压;颈椎突出的椎间盘破碎;陈旧性颈椎外伤未愈者;重要内脏器官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动脉瘤。

(三)注意事项

1.治疗师应该熟悉牵引技术和牵引装置。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牵引方式并设置牵引参数。向患者阐明牵引治疗目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

⒉调整好枕颌牵引套的松紧度,两侧悬吊带要等长,作用力要相等。枕带的受力部位应集中在枕骨粗隆中下部,颌带应兜住下颌正下方。枕颌带的摆放位置,要注意避开颈动脉窦和喉部,防止压迫颈动脉窦引起晕厥或意外发生。

⒊餐后2小时进行牵引为宜,预防空腹牵引导致的低血糖虚脱反应。

⒋牵引时患者体位应舒适,坐位牵引时,患者应注意全身放松,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脊柱略前屈。患者要解开衣领,自然放松颈部肌肉,除去耳机、眼镜等影响放置牵引带的物品。

⒌牵引中或牵引后患者若头晕、心慌、四肢麻木、无力加重、出冷汗应立即停止牵引。同时寻找诱发原因和进一步检查。经检查如无重要器质性疾病,次日可在严密观察下调整牵引角度和重量后试行短时间牵引。

⒍少数患者牵引时可能出现颈痛或颈痛加重,应注意检查牵引体位、重量、时间是否合适,及时调整牵引参数。要注意观察和了解患者对调整后的牵引治疗反应。对体质较差不能耐受牵引或对牵引有恐惧者不应勉强,可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⒎坐位牵引结束时,应逐渐地减轻重量,再取下牵引套。休息1~2min,同时缓慢、轻柔地活动颈部数次,再离开治疗室。

⒏各型颈椎病的急性期或症状较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颈椎牵引治疗期间,可短期配合使用围领或颈托,巩固治疗效果。但不宜长期戴用,以免发生颈背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依赖等不良后果。

⒐同时配合应用手法按摩或物理因子治疗,以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提高疗效。

10.牵引治疗期间如出现感冒、发烧或发生其他急性疾病要立即停止牵引,及时去相关专科门诊就诊。

11.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12.在枕颌牵引套内垫衬一层纱布或棉布衬垫,以保持清洁和舒服,衬垫要定期更换和清洗。

亲爱的朋友您好!欢医院康复科







































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年度人物
白癜风专家与您相伴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zz/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