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腿部疼痛梨状肌与臀中肌的重要点
梨状肌大部起于第2~4骶前孔外侧,出骨盆后,有周围肌纤维加入,几乎充满坐骨大孔,由此出盆移行为肌腱,紧贴髋关节囊的后上部,向外止于大转子上缘的后部。(如自尾骨尖至髂后上棘连线中点至大转子尖画一线,即大致代表梨状肌下缘的表面投影。)
臀中肌起于髂骨翼外面,止点于股骨大转子,臀中肌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为羽状肌。
梨状肌:在伸髋时能使髋外旋,屈髋时能使髋外展。
臀中肌:使髋外展,并参与外旋及后伸髋关节。
梨状肌:由骶丛(S1~S2)神经支配。
梨状肌穿出坐骨大孔,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非常密切,梨状肌若受损伤或梨状肌与坐骨神经解剖结构发生变异就可能使坐骨神经受到挤压而发生各种症状。
臀中肌:由臀上神经(L4~S1)支配。
在人体站立时可稳定骨盆,从而稳定躯干。
梨状肌综合征的病因:当梨状肌遭受间接外力作用,如闪、扭、下蹲、跨越等,使梨状肌受到牵拉损伤,引起局部充血、水肿、肌痉挛,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导致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和下肢放射性痛、麻等。
臀中肌损伤的病因:身体的活动如行走、下蹲、弯腰等动作拉伸肌肉不当,出现局部肌肉的挛缩、结疤和粘连,使活动受限。继而出现局部变性组织充血、肿胀,刺激周围的神经、血管而出现症状。
尤其是以髋部为顶点的躯干侧方摆动(如足内翻扭伤时,因重力和惯性的作用,同侧髋部往侧方扭摆)和以髋部为轴心的腰臀部扭转(如投掷动作),常导致此肌牵拉伤。
臀部肌注时,药物和机械刺激也可造成的臀中肌损伤。
4相似点
(1)均有腰臀部闪、扭等病史,或臀部受凉史。
(2)患侧臀部深部疼痛,深压痛明显,可有紧缩感及下肢放射痛。
(3)晚期均可见臀部肌肉萎缩、松弛。
鉴别点梨状肌
(1)多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出现下肢放射痛,痛麻情况可至足部。
(2)咳嗽、解便、喷嚏等腹内压增高时下肢放射性痛麻加剧。
(3)臀部梨状肌体表投影处可有条索样变或弥漫性肿胀的肌束隆起。
(4)患侧下肢直腿抬高在60°以下疼痛明显,超过60°时疼痛却反而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