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肢位的摆放
良肢位是早期偏瘫患者卧床时的正确体位姿势,不正确的卧位姿势可诱发加重痉挛引发关节的挛缩,导致患者严重的功能障碍为后期的康复锻炼带来很坏的影响。同时不正确的体位姿势的摆放对关节也可以产生病理性的牵拉而疼痛,骨性突出位置受压而发生压疮的风险,增加护理的难度和患者的不适。所以良肢位的摆放是抑制患者的偏瘫痉挛模式,预防关节半脱位,预防众多的并发症,提高康复疗效的一项重要举措。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良肢位摆放的具体操作方法。
注意:一般建议1-2小时为患者变化体位,预防压疮。当患者能在床上自主翻身时,可以延长时间间隔。
仰卧位
1床铺平整,头置于枕头上(枕头高度适当,不可太高导致颈胸椎屈曲)呈正中位或鼓励面部朝向患侧。
2偏瘫侧肩胛骨下垫厚毛巾使肩胛骨充分贴合胸壁(预防肩带周围肌肉萎缩及翼状肩胛,毛巾的厚度以双侧肩膀同一水平即可,不宜过高)。
2偏瘫侧上肢垫软枕(使上肢高于心脏水平)肩关节稍微外展外旋约30°-45°(避免胸大肌胸小肌短缩限制肩关节活动度)肘伸直,手掌伸开掌心向下(手掌不能悬空,手掌不要握任何东西)腕背伸置于支撑面上(抑制上肢的屈曲模式)。
3偏瘫侧下肢伸直,骨盆下垫厚毛巾(预防骨盆下沉,防止骨盆屈曲后旋,毛巾的厚度以双侧髂前上棘在同一水平即可,不宜过高),大腿外侧垫一条浴巾,使髋关节伸展,大腿处于中立位。腘窝上面一点垫毛巾卷(不宜过高,使膝关节轻微屈曲,预防膝关节过伸)。
4偏瘫侧踝关节维持功能0度位(踝关节背屈90°),可以在足底放支持物(硬泡沫板,平整木板支撑脚掌和足跟,不可刺激脚心)或者穿丁字鞋维持角度。
5仰卧位被子不要太厚或者在床尾放支撑物把被子支撑起来,预防由于被子重力原因压迫偏瘫侧脚导致足下垂等异常姿势。
仰卧位尽可能少用,因为仰卧位可以增加下肢的伸肌异常张力。仰卧位还会使骶尾部,足跟外侧,外踝等骨性突出位置受压,压疮的风险较高。
健侧卧位
1患者身体侧卧,健侧在下偏瘫侧在上,头颈躯干取中立位基本呈一条直线,并与床面平行。
2偏瘫侧上肢肩胛骨前伸,整个上肢至于软枕上,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直,腕,手掌伸开(手掌不能握任何东西)放松全部至于软枕上。健侧上肢可以自由放置。
3偏瘫侧下肢,屈髋屈膝90°至于大软枕上与骨盆高度一致或略高于骨盆。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略微屈曲,舒适放置。
注意避免偏瘫侧手腕悬空,避免偏瘫侧足部悬空,以预防异常模式强化。
偏瘫侧卧位
1患者取偏瘫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颈躯干取中立位基本呈一条直线,并与床面平行。在躯干后垫以大软枕,使躯干靠在枕上,取放松体位,避免压迫患侧肢体。
2患侧上肢肩胛带向前伸(避免患侧肩受压),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手掌不能握任何东西),放松的置于床上。
3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
4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在其下方垫以软枕防止压迫患侧下肢。
5偏瘫侧肩带充分前伸,上肢前屈90°,若前伸不充分肩受压会产生疼痛。偏瘫髋部伸展,这样和前伸的肩部可以一起牵拉偏瘫侧的躯干肌群,预防痉挛。
6健侧上肢自然置于身上或枕头上如果健侧上肢放在身体前面将带动整个躯干向前,这将引起偏瘫侧肩胛骨后缩(导致肩部受压而疼痛)。
7偏瘫侧卧位是三个体位中建议的体位:整个偏瘫侧被拉长而减轻了痉挛;患者的体重压在与偏瘫侧接触的床面上增加了对偏瘫侧的感觉刺激;健侧手可以自由活动,增加实用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