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康进行时第1期我的孩子是脑瘫吗
前几日,在百度贴吧看到一个帖子
?.?~?..?
老大和老二是双胞胎兄弟,现在3岁7个月大。据楼主所述,三年半的时间如同做梦一样,曾经知道是双胞胎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曾经因为老二是脑瘫那种天崩地裂的心情,曾经因为孩子和他妈妈、医院陪护孩子到2岁,自己独自一人在家孤独且悲伤的心情,曾经每天半夜都要起床因为老二半夜哭吵要抱着他通宵绝望的心情,一直,到平淡,习惯。
这是千万脑瘫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对于旁人可能无法真正体会。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脑瘫似乎就是“脑残”,也就是智力缺陷。虽说脑瘫的孩子经常会伴有或轻或重的智力障碍,但脑瘫只是脑损伤导致的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并不意味着一定出现智力障碍,至少不是等同于智力障碍。
脑瘫定义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由发育不成熟的大脑(产前、产时、或产后)先天性发育缺陷(畸形、宫内感染)或获得性(早产、低体重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外伤、感染)等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患病率约为每活产儿中有2.0-3.5个。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伴或不伴有感知觉和智力缺陷。脑瘫的脑部病理改变主要是脑白质损伤、脑部发育异常、颅内出血、脑部缺氧引起的脑损伤等。
依据版国际脑瘫定义的原则,第六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三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于年4月通过了我国脑性瘫痪定义: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定义中指出运动发育和姿势异常是脑瘫的核心表现,临床康复治疗和研究应以解决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脑瘫定义中的本质特征是发育,应该充分考虑发育性;在新的定义中加入了活动受限的词汇;肌肉、骨骼问题首次被加入定义中,指出脑瘫患儿常伴有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如肌肉肌腱挛缩、骨骼扭转、髋关节脱位和脊柱畸形等。新的定义更加遵循ICF核心要素,即涵盖了脑瘫患儿的躯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及参与、环境因素三大方面,从身体水平、个体水平和社会水平对脑瘫患者的功能进行评价。
脑瘫诊断
(一)必备条件
1.中枢性运动障碍持续存在:婴幼儿脑发育早期(不成熟期)发生: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走等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或显著发育落后。功能障碍是持久性、非进行性,但并非一成不变,轻症可逐渐缓解,重症可逐渐加重,最后可致肌肉、关节的继发性损伤。
2.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包括动态和静态,以及俯卧位、仰卧位、坐位和立位时的姿势异常,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姿势发育而判断。运动时出现运动模式的异常。
3.反射发育异常:主要表现有原始反射延缓消失和立直反射(如保护性伸展反射)及平衡反应的延迟出现或不出现,可有病理反射阳性。
4.肌张力及肌力异常:大多数脑瘫患儿的肌力是降低的;痉挛型脑瘫肌张力增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肌张力变化(在兴奋或运动时增高,安静时减低)。可通过检查腱反射、静止性肌张力来判断。主要通过检查肌肉硬度、手掌屈角、双下肢股角、腘窝角、肢体运动幅度、关节伸展度、背屈角、围巾征和跟耳试验等确定。
(二)参考条件
1.有引起脑瘫的病因学依据。
2.可有头颅影像学佐证(52%-92%)。
脑性瘫痪的诊断应当具备上述四项必备条件,参考条件帮助寻找病因。
脑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脑瘫一无所知。虽然脑瘫儿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我们仍需保持希望,坚定前行。
内容参考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吴文灶
物理治疗师
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