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乘客下巴掉了急诊医生出手解危急

罗文元医生在工作中。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通讯员穗文明行驶的高铁上,急促的广播求助,他挺身而出及时施救。争分夺秒的急诊室里,惊心动魄的救援,他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清晨夜晚的门里,焦急期盼的门外,他守候着每一个生命。他的身影是温暖,他的善行是安心。他就是广州医院急诊科医生罗文元。“出手相救是医生的本能”年9月1日,罗文元正坐在从云南老家昆明南开往广州南的列车上,结束休假准备赶回去上当晚的夜班。突然,列车广播里传出急促求助:“请问有没有医生,有患者需要帮助,请迅速前往7号车厢……”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罗文元毫不迟疑地往7号车厢走。只见一名女乘客言语不清、口角歪斜、不时恶心呕吐。经过体查和对过往病史的询问,罗文元快速判断这位女乘客应该是“掉下巴”了。女乘客告诉罗医生她之前有过“掉下巴”的经历,这次打了个哈欠“下巴又掉了”。罗文元及时安抚了她的焦虑,并告诉她,可以帮她进行手法复位。罗文元从乘务员那里要来手套,伸进这位乘客的嘴里进行复位。但由于该乘客紧张、焦虑面部肌肉僵硬,第一次尝试复位失败了。由于关节得不到及时复位,该乘客显得更加焦虑、烦躁且痛苦不堪,“当时高铁列车到达该乘客目的地还需要两个半小时,最近一站也需要一个小时,乘客当时非常不舒服,有呕吐的症状。”罗文元当即决定再次进行复位。简单安抚女乘客的情绪后,罗文元叮嘱该乘客稳坐于列车座椅上、头部紧靠墙壁,他穿戴好手套并在拇指上缠上纱布,既为了保证手指的抓持力以及复位的效果,也为了保护自己,趁着列车乘务员与乘客交谈转移注意力的瞬间,他突然发力牵拉下颌骨并快速将关节复位,成功了!成功复位后,罗文元给患者进行了简单的关节固定,并交待后续注意事项以防止关节再次脱位,这时,女乘客突然起身往罗文元口袋里塞钱以表感谢,罗文元婉言谢绝了,他嘱咐患者注意事医院进一步处置后就默默离开了。不是在救人,就是在救人路上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跟生命赛跑就是罗文元的日常工作。急诊科24小时从不“打烊”。“夜班一整晚下来平均要看五六十个病人,忙的时候连上厕所都要见缝插针,为了少上厕所,很多医生就尽量不喝水,周末和下班时间段患者会明显增多,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连轴上完一次夜班,好多同事都会觉得身体‘被掏空’。”因此,急诊生活也锻造了急诊科医生:先救命,再治病,动作要迅速,态度要客气。“很多时候跟病人家属沟通,都是边走边讲,或者是在救护车上就提前沟通情况。”罗文元说。除了院内的抢救治疗,院前出车也是急诊科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罗文元笑着说,因为要出车曾经有一个月患上“吃饭恐惧症”,“那一个月没有吃过一次完整的午饭,每次一到吃饭就要出车,要么是吃到一半就要出车,或者到饭点了还在出车的路上,单天出车次数最多的一次是十五趟,一整天不是在抢救病人,就是在抢救病人的路上。”罗文元说,尽管辛苦,但每次听到病人的一声谢谢,感觉一切都值了。“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一个加拿大籍的老人,来的时候已经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了,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基础病,当时建议患者插管上呼吸机。做了大量工作,患者及家属拒绝插管,这样的话基本上算是判了‘死刑’,退而求其次只能选择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经过不断地调试参数及对症支持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全方位护理,通过鼓励以及家属、患者的积极配合,最终顺利出院,返回加拿大。”罗文元表示,作为一名急诊医生,每天都会将无数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他会尊重每一个生命,就算医护人员不是创造神话的人,但一定会付出全部的努力捍卫生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dwh/15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