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整理
1、骨折的治疗原则
正确的复位、良好的固定、积极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三个基本步骤。中医骨伤在传统中医理论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自然科学(如生物力学、放射科学等)的知识,确立了固定与活动统一(动静结合)、骨与软组织并重(筋骨并重)、局部与整体兼顾(内外兼治)、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治疗骨折的理论与方法。
2、手法整复
骨折的整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在骨伤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吴谦(年)等编著《医宗金鉴》归纳了“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正骨八法。同时,提出“夫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常以“七分手法三分药”治疗骨折,以此阐明手法的重要性。手法整复强调必须从整体出发,局部与整体并重,辩证(位)清楚,要达到“以手扪之,自悉其情”的地步,力求手法熟练,稳妥,刚柔相济,准确无误,确保手到病除的奇效。
3、来路即是去路
在治疗骨折、脱位方面,应该遵循“来路即是去路”的手法原则。也就是说,必须以肌肉、骨骼杠杆力学和作用力的方向为依据,认真详细分析清楚造成骨折各种畸形的原因和过程,脱位的过程和运动方向,从而就找到了正确的“来路”,以此反向推导到归位即是它的去路,这种反向推导的演绎过程,就是骨折整复、脱位归位所施手法的最好途径。只有知其体相,识其部位,才能“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在实施手法中,反对手法粗暴,蛮力硬拉,加剧局部损伤,给病员增加更大的痛苦。主张医患合作,借力发挥,“机触于外,巧生于内”,以四两之力,拨千斤之物,力求做到手法一次成功。
以肩关节脱位为例:肩关节脱位,亦称肩肱关节脱位、“肩胛骨处”、“肩骨脱臼”及肩解等。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所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其解剖特点是:肱骨头大,呈半球形,关节盂小而浅,约为肱骨头关节面的1/3,关节囊和韧带薄弱而松弛,关节囊的前下方缺少韧带和肌肉覆盖。肩关节是全身关节活动中运动幅度最大、最灵活的关节,能使上臂前屈、后伸、上举、内收、外展及内、外旋。由于肩关节不稳定的结构和活动度大的特点,因此,它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关节脱位之一。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前脱位又包括喙突下脱位、肩盂下脱位和锁骨下脱位。
根据患者受伤时的体位,可以大体判断脱位的类型,再加拍肩正位X片,就可以诊断脱位的类型(前提是排除骨折,切忌盲目诊断和整复)。术者整复时,仔细触摸脱位的部位,结合X线,在头脑中形成整复的立体影像。临床上现在常用“FARES(Fast、Reliable,andSafe)复位技术”,此法具有安全、有效、可靠、快速、舒适、患者疼痛更小的特点。
北京治疗白癜风便宜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权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