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水上救援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骨折固定
固定包扎视↑↑↑
要根据现场的条件和骨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固定方式。固定要牢固,不能过松或过紧。在骨折和关节突出处要加衬垫,以加强固定和防止皮肤损伤。
操作要点:
1、置伤员于适当位置,就地施救;
2、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之间加衬垫,固定时操作要轻(强调固定时不能移动伤处);
、先固定骨折的上端(近心端),再固定下端(远心端),绷带不要系在骨折(可疑骨折)处;
4、前臂、小腿部位的骨折,尽可能在损伤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固定,以防止肢体旋转及避免骨折断端相互接触;
5、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
6、应露出指(趾)端,便于检查末梢血运。
固定包扎视↑↑↑
(一)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多由摔伤或车祸引起。表现形式锁骨变形、有血肿、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锁骨骨折固定方法:
1、锁骨固定带:伤员坐位,双肩向后正中线靠拢;安放锁骨固定带;
2、前臂悬吊固定:如无锁骨固定带,用三角巾(围巾、自身衣襟反折)曲肘位悬吊上肢即可(因不了解骨折类型,尽量减少对骨折的刺激,以免损伤锁骨下血管)。
(二)上肢骨折
1、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由摔伤、撞伤和击伤所致。上臂肿胀、瘀血、疼痛,有移位时出现畸形,上肢活动受限。桡神经紧贴肱骨干,易损伤。固定时,骨折处要加厚垫保护以防止桡神经损伤。
(1)铝芯塑型夹板固定:
1、按上臂长度将夹板制成U型,屈肘位套于上臂;
2、用绷带缠绕固定;
、前臂用组织或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4、指端露出,检查未梢血液循环。
(2)木析固定:
1、两块木板,一块木板放于上臂外侧,从肘部到肩部,另一块放于上臂内侧,从肘部到腋下;
2、放衬垫;
、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上下两端;
4、屈肘位悬吊前臂;
5、指端露出,检查未梢血液循环。
()纸板固定:
现场如无小夹板和木板,可用纸板或杂志、书本代替。
1、将纸板或杂志上边剪成孤形,将孤形边放于肩部包住上臂;
2、用宽布带捆绑,可起到暂时固定作用;
、固定后同样屈肘位悬吊前臂;
4、指端露出,检查未梢血液循环。
(4)躯干固定:
现场无夹板或其他可利用物时,则用三角巾或宽宽布带将上臂固定于躯干。
1、三角巾折叠成宽布带或用宽宽布带通过上臂骨折上、下端,绕过胸廓在对侧打结固定;
2、屈肘位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指端露出,检查未梢血液循环。
2、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位置低,接近肘关节,局部有肱动脉、尺神经及正中神经,容易损伤。骨折后局部肿胀、畸形,肘关节关屈位。
肱骨髁上骨折现场不宜用夹板固定,因可增加血管神经损伤的机会。
直接用三角巾或围巾等固定于躯干;
指端露出,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前臂骨折
前臂骨折可为桡骨或尺骨骨折,也可以为桡、尺骨双骨折。前臂骨折相对稳定,血管神经损伤机会较小。
(1)充气夹板固定:
1、将充气夹板套于前臂;
2、通过充气孔充气固定。
(2)夹板固定:
1、用两块木板固定,加垫;
2、分别置于前臂的外侧、内侧,用三角巾或绷带捆绑;
、屈肘位大悬臂带吊于胸前;
4、指端露出,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杂志、书本等固定:
1、可用书本垫于前臂下方,超过肘关节和腕关节,用宽布带捆绑固定;
2、屈肘位大悬臂带吊于胸前;
、指端露出,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三)下肢骨折
1.股骨干骨折(大腿骨骨折)
股骨干粗大,骨折常由巨大外力,如车祸、高空坠落及重物砸伤所致,损伤严重,出血多,易出现休克。骨折后大腿肿胀、疼痛、变形或缩短。
(1)木板固定:
用两块木板,一块长木板从伤侧腋窝到外踝,一块短木板从大腿根内侧到踝;
在腋下、膝关节、踝关节骨突部放板垫保护,空隙处用柔软物品填实;
用七条宽布带固定。先固定骨折上下两端,然后固定腋下、腰部、髋部、小腿及踝部;
如有一块平板则放于伤腿外侧,从腋下到外踝,内侧平板用健肢代替,两下肢间加衬垫,固定方法同上;
“8”字法固定足踝。将宽布带置于踝部,环绕足背交叉,再经足底中部绕回至足背打结;
趾端露出,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2)健肢固定:
用三角巾、腰带、宽布带等五条宽布带将双下肢固定在一起;
两膝、两踝及两腿间隙之间垫好衬垫;
“8”字法固定足踝;
趾端露出,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2.小腿骨折
小腿骨折,尤其是胫骨骨折,骨折端易刺破小腿前方皮肤,造成骨露。因此,在骨折处要加厚垫保护。出血、肿胀严重时会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造成小腿缺血、坏死,发生肌肉挛缩畸形。小腿骨折固定时切忌过紧。
(1)铝芯塑型夹板固定:
按小腿长度将夹板制成U型,置于小腿两侧;
绷带或三角巾固定;
趾端露出,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2)充气平板固定:
充气平板套于小腿;
通过充气孔充气固定;
趾端露出,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木板固定:
用两块木板,一块长木板从伤侧髋关节到外踝,一块短木板从大腿根内侧到内踝;
分别放于伤肢的内侧和外侧;
在膝关节、踝关节骨突部放板垫保护,空隙处用柔软物品填实;
五条宽布带固定。先固定骨折上下两端,然后固定髋部、大腿、踝部;
“8”字法固定足踝;
趾端露出,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4)健肢固定与大腿固定相同,可用四条宽布带或三角巾固定。
(四)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可发生在颈椎和胸腰椎,骨折部移位可压迫脊髓造成瘫痪。
(1)脊柱板固定:
双手牵引头部恢复颈椎轴线位,上颈托或自制颈套固定;
保持伤员身体长轴一致位侧翻,放置脊柱板,将伤员平移至脊柱固定板上;
将头部固定,双肩、骨盆、双下肢及足部用宽布带固定在脊柱板上,以免运输途中颠簸、晃动。
(2)木板固定:
用一长、宽与伤员身高、肩宽相仿的木板作固定物,并作为搬运工具;
动作要轻柔,并保持伤员身体长轴一致侧卧,旋转木板;
将伤员平移至木板上;
头颈部、足踝部及腰后空虚处垫实;
双肩、骨盆、双下肢及足部用宽布带固定于木板上,避免运输途中颠簸、晃动;
双手用绷带固定放于身体前方。
2.胸腰椎骨折
坠落伤、砸伤、交通伤等严重创伤后腰背疼痛,尤其伴有双下肢感觉及运动障碍时,应考虑胸腰椎骨折。疑有胸腰椎骨折时,禁止使伤员坐起或站端,以免加重损伤。固定方法同颈椎骨折固定。因无颈椎骨折可不必上颈托。
(五)骨盆骨折
骨盆受到强大的外力碰撞、挤压后发生骨折。
伤员为仰卧位,两膝下放置软垫,膝部屈曲以减轻骨盆骨折的疼痛;
用宽布带从臀后向前绕骨盆,捆扎紧;
在下腹部打结固定;
两膝之间加放衬垫,用宽布带捆扎固定。
(六)开放性骨折
敷料覆盖外露骨及伤口;
在伤口周围旋转环行衬垫,绷带包扎固定;
平板固定骨折;
如出血多需要上止血带;
不要将外露骨还纳,以免污染伤口深部,造成血管、神经的再损伤。
(七)注意事项
(1)开放性骨折禁止用水冲洗,不涂药物,保持伤口清洁;
(2)肢体如有畸形,可按畸形位置固定;
()临时固定的作用只要制动,严重当场整复。
(八)骨折固定要点流程图
(1)前臂骨折固定流程图
1.将上肢轻放于功能位
2.置平板超肘腕关节,并在骨突出处加垫
.先固定骨折上端再固定骨折下端
4.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5.用大悬臂带悬吊前臂
(2)下肢骨折固定流程图
1.救护者轻抬起健肢与伤肢并拢
2.放好宽布带,双下肢间加厚垫
.先固定骨折上端,再固定骨折下端,然后再依次将布带握紧
4.双踝关节“8”字形固定
5.检查肢体末端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