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动髋臼杯可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
译 者:赵行琪南方医科大学第医院
背景
在临床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不稳定所导致的复发性脱位较为常见,而且属于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是造成全世界范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第三大原因。
20世纪70年代,法国GillesBousquet和AndreRambert发明了双动髋臼杯(DMS),将“低摩擦原则”和“大头原则”相结合,可有效增加髋关节假体的稳定性,而且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后续的翻修手术中取得了广泛应用。
目前大多数关于双动髋臼杯的研究表明,双动髋臼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率低、关节活动度好、远期生存率高,而且可有效降低关节脱位相关的翻修手术风险。
近期,来自丹医院的研究学者比较了因原发性骨关节炎而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分别采用双动髋臼杯方案与传统的金属对聚乙烯(MoP)或陶瓷对聚乙烯(CoP)方案的手术翻修风险差异,并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回顾性队列分析。
研究方法
基于北欧关节手术注册协会(NARA)数据库的相关资料,研究人员收集了年至年间,因原发性骨关节炎而接受双动髋臼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共例。
根据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等指标的特征,研究人员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1:1的比例从同一数据库中收集接受MoP或CoP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
首要的评估指标为比较双动髋臼杯组与MoP或CoP组的总体翻修手术风险,次要评估指标为进一步分析导致翻修手术的原因差异。
在整个研究期间内,双动髋臼杯组共97例患者接受翻修手术,而MoP/CoP组为72例。在累积翻修手术率评估上,双动髋臼杯组第2年为2.6%,而MoP/CoP组对应为3.6%;双动髋臼杯组第9年为4.1%,而MoP/CoP组对应为6.3%。
结果
经统计处理后发现,双动髋臼杯组与传统MoP或CoP组在总体翻修手术风险比较上并没有明显差异,调整后风险比(HR)为1.18(95%CI=0.87-1.62),详细累积翻修手术率如下图所示。
在导致翻修手术的原因分析上,双动髋臼杯组较传统MoP或CoP组相比,更少地因关节脱位而接受翻修手术,却更多地因术后感染而接受翻修手术。在因假体周围骨折而接受翻修手术上,两组差异并不显著,详细比较如下表所示:
在深部感染原因分析上,研究人员认为这与双动髋臼杯方案的适用人群有关,因为双动髋臼杯大多适用于关节力学失衡、关节不稳的患者中,其自身感染风险要高于MoP/CoP的适用人群。
讨论/总结
综上所述,与传统MoP或CoP方案相比,双动髋臼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总体翻修手术风险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可显著降低因关节脱位而导致的翻修手术风险。然而在使用双动髋臼杯的同时,需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