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昙花一现rdquo的乳
首先,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下这份病例!患者,女,32岁,哺乳期发现右乳包块就诊(附:此时哺乳时间较短,具体不详)。查体:右乳上象限可触及椭圆形包块,表面光滑,质地软,移动度好,无明显触痛。第一次超声所见:右乳上象限可见大小约2.5×2.1×1.3cm低回声结节,外形近椭圆形,边界尚清,内部回声欠均匀。CDFI:结节内可见血流信号,可探及动脉频谱,PSV:9.3cm/s,RI:0.60。超声提示:右乳实性结节,BI-RADS:3类图1-2:(长轴及短轴显示结节)右乳上象限可见低回声结节,外形近椭圆形,边界尚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图3-4:CDFI显示该结节内血流较丰富,血流分布尚均。图5:频谱多普勒可探及动脉频谱,PSV:9.3cm/s,RI:0.60。患者遂随访观察,期间未间断哺乳,结节逐渐增大,三个月复查超声。第二次超声所见:该结节增大,大小约3.8×2.5×1.5cm,回声略增高,呈中等回声,内可见条状或不规则无回声液性区。CDFI:结节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乳实性结节,泌乳腺瘤?BI-RADS:3类图6:该结节体积增大,回声由低回声变为中等回声,内可见液性区,血流较丰富。患者不放心,行穿刺活检,病理回报:(右乳肿物)符合泌乳腺瘤遂继续观察并随诊,半年复查超声,此时已接近哺乳尾声,结节体积减小。第三次超声所见:该结节体积较第二次减小,大小约2.8×2.1×1.1cm,回声保持中等回声,液性区减少。CDFI:结节内血流较第二次略减少。超声提示:右乳实性结节,泌乳腺瘤,BI-RADS:2类图7-8:该结节体积减小,回声依旧为中等回声,液性区减少。图9:CDFI显示该结节内可见血流信号,较前一次略减少。患者一年后再次复查超声,结节体积进一步减小。第四次超声所见:该结节大小约1.8×1.2×0.7cm,回声恢复为低回声,外形椭圆形,边界尚清,内部回声欠均匀。CDFI:内部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图10:该结节恢复“常态”,体积小,回声低,无明显液性区。图11:CDFI显示该结节内血流稀疏,仅探及星点状血流信号。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复习一下乳腺泌乳腺瘤吧!~乳腺泌乳腺瘤,又称分泌性腺瘤,多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其本质是妊娠期乳腺小叶的局灶性增生,而增生的小叶在局部聚集的结果,此外,也可能发生于原先存在的纤维腺瘤基础上。乳腺泌乳腺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于敏感有关,也可能是由于乳腺组织受过多、过强的雌激素刺激有关。乳腺泌乳腺瘤不仅见于双乳腺体,还可发生于异位的乳腺组织,如:腋下,外阴等处;其可独自发生,亦可在原有的管状腺瘤或纤维腺瘤基础之上,于妊娠、哺乳过程中发生;当管状腺瘤的上皮细胞呈明显、广泛的分泌性变化时,应诊断为泌乳腺瘤。乳腺泌乳腺瘤在WHO()乳腺肿瘤分类中尚属于良性上皮增生中腺瘤之列,而在WHO()乳腺肿瘤分类中,腺瘤升至与良性上皮增生并列,乳腺泌乳腺瘤也随之改变,这意味着业界对腺瘤家族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病理上,乳腺泌乳腺瘤大体标本可见乳汁样物,有时还可见坏死;在组织学上,瘤体由分泌活跃的立方形细胞所构成的腺体所组成;在镜下,我们会看到丰富的哺乳期分泌性小腺泡,可有少许纤维组织分隔;小腺泡密集分布,胞浆丰富红染,可见顶浆分泌现象;细胞核正常,一般无异型性。在超声上,乳腺泌乳腺瘤一般外形较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常以低回声为主,血供较丰富,与纤维腺瘤相似,但随着病程的进展,不同阶段的内部回声不同,可呈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如有坏死,则可见不规则的液性无回声区;乳腺泌乳腺瘤最具特征性的超声表现是内部时常可探及的条索状高回声分隔,这一点与纤维腺瘤不同,有助于鉴别。在临床上,乳腺泌乳腺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纤维腺瘤;我们检查时若能察觉到声像图的细微不同,同时结合患者处于哺乳期的病史,乳腺泌乳腺瘤这一诊断必会在脑中一跃而出;随诊观察,待患者哺乳期过后,结节会逐渐缩小,乃至消失。总的来说,乳腺泌乳性腺瘤的预后良好,手术切除基本不会复发,这点与纤维腺瘤不同,此外,与乳腺癌亦无显著的相关性~感谢潇洒老师对本文的大力支持!=End=纯手工制作!FNA穿刺练习模具来咯!品质:透声性好、黏针感强、携带方便、经久耐用、容易保存、不易腐烂、用料为食品级材料(勿食用哈,不好吃)~实乃上班之余,练习穿刺、保持手感之佳品!快来试试吧!~^_^带目标物版:元/枚无目标物版:元/枚如您感兴趣,请与于小米联系,电话,或扫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