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掉下巴

??

晚妹儿讲个事你听

千万别惊掉了下巴!

啥~~~事?

就是掉下巴的事啊!

大家还记得不?

前不久高铁上一女乘客被急救

就是因为

打了个哈欠

下巴就掉了

还能这样???

别以为这事稀奇

大哭大笑咬硬东西张大嘴巴……

好多事都可能让你掉下巴!

笑掉大牙很难

笑掉下巴其实很简单!

-

下巴掉了

其实是颞下颌关节发生了脱位

先来了解一下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可以说

是全身最复杂的关节

因为这地方既要负责讲话

又要负责咬东西

前者要轻巧灵活

后者又要坚固结实

为了满足这种精分的要求

颞下颌关节默默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

???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既会转动,又会前后滑动。

一个是下面的髁(kē)突,也就是下巴部分的骨头。

一个是上面的关节窝。这两者形成了球窝关系。

中间还有关节盘,就是一块有弹性的软骨。

球窝关系可以理解为,你把你的左手张开,右手变成一个拳头,那么右手拳头被包在左手里,中间还有一块有弹性的软骨,大概就是这个关系。

当张开嘴巴的时候

关节涉及旋转和滑动两种运动

小张口时

关节在自己窝里转动

张口大时,关节就会往前滑,这样嘴巴就能张大到4~5厘米大。

尤其张口较大时,向前滑动位移更大,当髁状突向前滑至关节结节之上时,即处于不稳定的位置,此时关节囊被拉长、拉松,但未破裂。

(ps一下,这就是为什么大灯泡可以放进嘴里,却无法再原路拿出来的原因。灯泡放进去时是完全张大口的,而要拿出来时,灯泡在嘴里阻碍了关节充分前滑,所以这时就没法开到最大张口了。)

但是若受外力打击,或翼外肌、嚼肌的痉挛和下颌韧带紧张都可推动下颌骨向前继续滑移,当髁状突移位超过关节结节的最高峰,即滑至关节结节之前,不能回到下颌窝内时,即形成颞颌关节前脱位——就是我们常说的,下巴掉了。

我们在大哭、大笑、打哈欠、进食等张口过大时都有可能出现。

下巴掉了什么感觉?医生表示,患者会突然感到剧烈疼痛,下颌骨不能自如运动,嘴巴不能闭合,唾液外流,言语不清,咀嚼和吞咽均有困难。

中老年妇女因其双颊肌肉比较薄弱常患此病。少数人是由于先天性关节薄弱,肌肉功能协调性差导致。

这些不良习惯

可能让你掉下巴

-

0

1

常吃较硬食物、单侧咀嚼

喜欢吃较硬的食物、吃东西经常单侧咀嚼。颞下颌关节是负重关节,每次咀嚼尤其是咬硬物都会造成轻微磨损,然而时间一长,就会加重关节的负荷,从而诱发疾病。

0

2

常紧咬牙关、磨牙等

下颌的运动都是靠咀嚼肌运动控制的,如果一直维持上下牙齿接触,会发生关节运动紊乱,积累细微的损伤,诱发此病。

0

3

不良姿势

比如长期伏案工作、打字、频繁接电话等不正确姿势;长时间头背姿势不正确地开车,可造成颈部及腰背的肌功能紊乱,影响下颌骨的正确位置。(晚妹儿内心出现了一丝慌乱)

0

4

职业病

例如:教师、演奏家、歌手。基本上需要经常说话、用到口腔的工作就很容易得这个病。

看到没

爱豆们果然都是用生命在表演啊!

下巴掉过一次后会经常掉?

-

医生强调,下巴掉了千万不要自行复位,医院处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就可能并发慢性滑膜炎和关节囊炎,或并发关节囊及韧带组织松弛,最终造成复发性关节脱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这几点也能有效避免掉下巴:

不要长期使用一侧牙齿咀嚼,以免造成单侧关节“过劳”。

进食或大笑时,不要张口过大,用力过猛。

吃硬物时,尽量先利用工具处理。

有夜间磨牙习惯的人,睡觉时最好佩戴夜磨牙颌垫。

牙齿咬合不好的人,医院矫正牙齿,减少上下牙齿咬合时对撞产生的咬合创伤,避免引发颞下颌关节疾患。

日常生活中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改掉紧张时咬紧牙关的习惯等。

爱护好下巴

还是要笑口常开啊~

海报制作:费吟梅来源:综合人民日报、科普中国等编辑

费吟梅视觉

费吟梅实习生张啸宇校读

费吟梅值班主编

陈馨推广合作

胡女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hl/1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