粑粑麻麻注意啦逗孩子玩,这8种事情不能

近年来,因为逗孩子玩耍而发生意外的事件屡见不鲜。

一些错误的观点和危险的动作,稍加不注意,就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惨痛的教训就在身边,大人们一定要重视,注意平时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行为是否安全、妥当,尽量避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1逗孩子吸烟、喝酒——危害孩子健康

今年2月广西一名2岁的男孩被灌酒后变痴呆;4月攀枝花一名2岁男孩被亲戚哄逗喝酒最后中毒身亡……

饮酒过量危害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对于成年人是如此,就更别提年幼的孩子了。

喝酒是这样,吸烟的危害更不用说。

可是这些基本常识,常常被大人们轻视。

总以为让孩子模仿大人做事很有趣,殊不知背后潜伏着“隐形杀手”。

此外,孩子没有辨识能力,逗弄行为会让他们认为烟、酒是好东西,从而产生好奇,过早尝试,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

2抛接孩子——易颈椎脱位

将手托住孩子身体,往上抛高,孩子下落时再用双手接住。

玩法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难操控。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

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有专家表示,玩这种抛接游戏,即使是接住了,孩子下降时的冲击力也很容易造成颈椎脱位脱位或半脱位。

 

3捏鼻子——损伤鼻黏膜和血管

小孩子五官非常精致,不少大人喜欢轻捏孩子的鼻子,以示疼爱。

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皮肤非常敏感,免疫力也比较差。

频繁捏鼻子,容易出现红肿、湿疹等问题,严重的还会损伤到鼻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害而生病。

乱捏鼻子还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4转圈圈——易致脱臼、骨折

不少家长喜欢拉着孩子的双手,然后和他转圈圈。

但是这种方法很容易伤到孩子,如果转的太快,容易导致孩子大脑缺氧,关节脱臼。

而成人也可能因为头晕而摔倒,孩子很容易摔伤甚至骨折。

5拔萝卜——关节脱臼、脊椎骨受损

双手拉着孩子的手臂,让其离开地面。

但孩子的关节部位还未发育完全,所以这种逗乐方式,很可能导致其关节脱臼、脊椎骨受损。

  

6挠痒痒——窒息

很多家长喜欢挠孩子痒痒,把孩子都得哈哈大笑。

可孩子缺乏自控和表达能力,所以如果大人不停挠,他会不停的笑,即使难受也无法出言阻止。

稍不注意还会出现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7张口接物——异物卡喉

叫孩子张着嘴,然后往他的嘴里面投掷花生米等小颗粒食物。

这种行为危险度很高,因为孩子自己吃时都有可能卡喉咙甚至进入气管,更何况是这种投掷的方式。

8找“小鸡鸡”——易感染

很多老人喜欢摸孩子的“小鸡鸡”,还逗弄孩子说:“雀儿没了”。

事实上孩子“小鸡鸡”很脆弱,经常揉捏易出现损伤。

而且成人手上的细菌很多,容易导致其出现感染问题,甚至还可能让孩子过早养成手淫的不良习惯。

上述“逗孩子”的危险行为,家长们在平时一定要高度警惕。

除了自身注意之外,还要提醒周边与孩子接触的亲戚、朋友等。

其实,“逗孩子”的亲子互动方式有很多,家长们一定要视情况而定。

注意把握“度”、选择科学的方式,才能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亲友逗孩子是家长们常常遇到的事情,亲友们往往是出于喜爱孩子才逗孩子,但逗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有的家长意识到这一点,有的家长可能暂时未意识到。那么,逗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在遭遇这样的尴尬事的时候家长如何应对呢?

经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那种“逗”实际是一种戏弄。他们把孩子逗得出错,或者惊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们便笑了。逗孩子的那些成人并没有恶意,甚至还是出于对孩子的喜爱,但对孩子来说这真是一种残忍的行为,因为孩子不懂大人们的玩笑,他们会当真,成人的“逗”往往会让他们感到愤怒、惊恐、不安、被欺骗、不被尊重,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

一次在餐馆吃饭,我看到一群大人逗孩子,那一幕看得我难受极了。

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着他的朋友(大约30多岁)笑着对孩子说:儿子,叫哥哥!

爸爸的朋友则笑着对孩子说:不能叫哥哥,叫伯伯!

孩子爸爸继续逗孩子:叫哥哥!

在这一声声“叫哥哥”、“叫伯伯”中,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爸爸的朋友掏出一个红包在孩子眼前晃了晃说:叫声伯伯,这个红包便给你。

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叫眼前这个男人“伯伯”还是“哥哥”,犹疑着不吭声,也不伸手接红包。

爸爸的朋友作势要把红包收起来:不叫伯伯啊,那这个红包不给你了。

孩子不吭声。

旁边一位阿姨笑着说:这孩子胆子可真小,一直不说话,哈哈。

我在旁边看着,为这个孩子感到难过。由于大人们之间的玩笑,他不确定到底该叫那位男士“伯伯”还是“哥哥”,由于怕叫错,索性他不开口叫人,却被贴上了“胆小”的标签!孩子此刻一定觉得自己不够好,胆子不够大,这是多么糟糕的事!

男士们喝酒去了。过了一会,一位女士接过了接力棒。

她走到男孩身边,蹲下来问道:xx,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我猜你是女孩。

本来情绪缓和了一点的孩子不高兴了,沉默。孩子明明是男孩,这位女士却故意说他是女孩,孩子感受到了女士提问的虚假,所以他不回答。

女士继续逗,你不说啊,那你就是女孩啦!

孩子有点着急,趴到妈妈腿上,仍然不说话。显然他心里既着急又愤怒,愤怒的是明明自己不是女孩,那个阿姨却乱说自己是女孩;着急的是,他不知道如何辩解。对于孩子而言,每一位大人都是一个巨人,孩子要反抗陌生的“巨人”需要一定的勇气,尤其对于那些内心力量弱小的孩子而言,他们往往没有勇气去反抗、拒绝和辩解,他们只能默默忍受“巨人”对他们的捉弄,内心却感到无比害怕和愤怒。

这时,孩子的爸爸笑着说,再这样下去他一会儿会哭的。孩子的妈妈只是笑着,并不阻止那位女士逗孩子的行为。

女士并没放过孩子,对孩子说,来,阿姨抱抱你,行不行?

孩子缩到妈妈怀里,不说话。前面的捉弄让孩子对女士毫无好感,怎么可能让她抱呢?

女士笑着说,你不说话啊,那我就强行抱你啦!边说边伸手假装要抱孩子。

孩子终于“哇”的一声,吓哭了,一桌子大人全笑了……

以这个案例为例,我用图表的形式来分析“逗”孩子的实质、孩子的感受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逗孩子的话

实质

孩子的感受

可能造成的后果

儿子,叫哥哥

欺骗、愚弄

疑惑

不信任别人

叫声伯伯,这个红包便给你。

引诱

犹豫

有的孩子可能不叫;有的孩子则可能违心的叫(分裂)

这孩子胆子可真小

评判

受挫

低自我价值感

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我猜是女孩

愚弄

不被尊重

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你不说话啊,那我就强行抱你啦

吓唬

害怕

不敢跟别人交往

我难受的不是别人怎样逗孩子,周周从小到大遇到过多次这样的经历,我难受的是孩子的父母全然未能意识到孩子的内心变化,未能给孩子提供保护和支持。这个过程中大人们是得到了快乐,但这种快乐建立在孩子的痛苦的基础上。

孩子得到了什么呢?他被大人们欺骗、引诱、愚弄和吓唬,他小小的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这让他感到不安,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不敢相信别人,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可能造成障碍。

逗孩子的实质是成人居高临下以孩子的天真幼稚来取乐,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不同方式的“逗”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不一样,吓唬孩子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欺骗孩子让孩子不敢信任别人,逗孩子做出不好的行为譬如吐口水、踢人会让孩子是非不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逗”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长远甚至终身的。

因为亲戚不当的“逗”,我的小侄女晓晓曾经产生了心理阴影。

一次晓晓来我们家做客,晚上一起吃饭的时候,她突然问道:姑姑,你说我妈妈还爱不爱我?

我说:你妈妈当然爱你啊。

晓晓满脸担忧的说:可是姨妈说妈妈以后不爱我了,只爱弟弟。

我问晓晓,姨妈是什么时候说这话的。晓晓说,是家里来了“个人”的那一天。

我马上打电话找晓晓的妈妈和奶奶了解清楚情况,原来是在她弟弟的满月酒上,一位姨妈对她说,晓晓,你妈妈有了你弟弟,今后只爱你弟弟,不爱你了。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恐惧的事情莫过于失去妈妈的爱了。一句“你妈妈只爱弟弟,不爱你了”对于孩子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此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个月,这个疑问让晓晓纠结了几个月,这几个月里她该是多么的恐惧和不安啊。难怪这几个月里,晓晓经常打弟弟,她是恨这个小小的婴儿夺走了妈妈的爱呢。成人以为逗一下孩子取取乐无关紧要,却不知道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痛苦。

看着晓晓充满担忧的样子,我心痛极了,我捧着她的小脸,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晓晓,姑姑郑重的告诉你,姨妈是逗你的,这种逗是一种欺骗,是不对的。我敢保证:你妈妈和以前一样爱你。

晓晓半信半疑的说:姑姑,你说的是真的吗?我妈妈真的和以前一样爱我吗?

我说:你可以打电话问妈妈,让妈妈亲口告诉你。

后来,我们做了一些努力,晓晓才重新相信妈妈还是爱她的。

经常有家长咨询我,当别人逗得孩子哭、害怕或者打人的时候不知该怎么办,他们明知愚弄孩子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但常常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得罪熟人或者朋友,不阻止、不拒绝,甚至会帮对方解释或者劝说自己的孩子。

下面这位妈妈就为这个问题而困惑:

我家宝宝现在2岁10个月,最近两个月,特别喜欢打人。我观察了一下,大概是这样:

去亲戚家,他把自己带来的玩具打开放在椅子上玩。亲戚们围过来看,还有带小孩的。别人扶住他放玩具的椅子,他不愿意,让别人别扶他的椅子。然后,亲戚们逗他,让他拿玩具和站在旁边的弟弟一起玩,他不肯,说:不行!我说,弟弟喜欢你,所以想和你一起玩。他说,我不喜欢和弟弟一起玩。我说你看弟弟站在一旁,没有拿你的玩具,要你同意弟弟才会拿。他就说:同意我也不拿给他玩!

这时,旁边有人逗他假装拿他的玩具。他生气的打人家。

我说:你不喜欢别人拿你的玩具?

你就说:请不要拿我的玩具。

他说:我说了的,人家还是要拿。拿了我就要打。

这时有亲戚说,你这么小气,我们不和你玩了!

他说:我自己玩!

其实如果过几分钟他还是愿意跟别人玩,我觉得他可能是排斥一群人围着他逗呢。

换成是我,我也很烦。但是打人还是不对的。我告诉他不要打人,有话好好说,他说,我说了他们还是要拿。

他还跟我说:“我又不是奶娃子,我都是哥哥了,他们还要逗我,讨厌的很!

这个孩子为什么会打人,原因妈妈已经说到了,孩子也说出来了——不喜欢别人逗他。孩子感受到别人逗他的时候是不真诚、不尊重他的,这让他反感。

譬如故意拿走他的玩具给弟弟或者妹妹玩,这是成人在试探这个孩子,孩子感受得到这是成人在试探他。孩子直接的抗议就是“打”。可能是碍于面子,妈妈接下来的处理在孩子看来是替别人解释,他觉得妈妈不理解他,于是更加愤怒,和妈妈杠上了。很多时候,我们也和这位妈妈一样,可能照顾了亲友的情绪、照顾了站在孩子旁边的弟弟的情绪,唯独没有照顾自己孩子的情绪。妈妈的态度比亲友的“逗”更让孩子感到愤怒和伤心。

那么,家长在孩子被“逗”的时候该怎么做呢?当孩子被愚弄的时候,家长要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愚弄。不要因为碍于面子保持沉默或者陪笑,更不要劝自己的孩子

风情万种fqwz89中国教育在线zgjyzx6  性格决定命运xgjdm1  健康宝宝吃起来jkbbccl  谈恋爱必学手册lasc









































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
北京白癜风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hl/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