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肩的康复策略

温馨提示:以下传播内容源自网络分享,尊重作者的初衷,我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游泳肩的康复策略

1定义

游泳肩指游泳运动员因游泳动作所引起的肩峰下撞击综合症和肩袖腱炎,以及与此相关的肩关节功能紊乱。

2解剖学分析

肩带主要由肩胛骨、锁骨、肱骨三块骨组成,又分别由肩锁关节、盂肱关节以及胸锁关节构成,其附属装置包括各关节囊、周围韧带、肩袖肌群等。而盂肱关节属于典型的球窝关节,关节窝与肱骨头的覆盖面积相差悬殊;在肩带的各关节当中,活动范围最大,承担着上臂活动的主要功能。

在游泳运动中,肩带的稳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盂肱关节的稳定,二是肩胛骨的稳定。两者任何一方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游泳肩就会产生。

3损伤机制

①大量重复性动作和技术异常

数据显示,运动员们每周训练5~7天,平均每天游~m,则每年有约万次的划手。如此重复必然将对肩带造成巨大压力,同时增加肌腱厚度;而一旦增厚的肌腱和关节囊由于游泳本身的技术动作而反复被喙肩弓挤压、撞击时,患肌腱炎的概率也就提升了。另一方面,技术异常(如划水时手越过中线、肘下沉)会导致动作变形,由此带来肌群之间的代偿,产生错误的动作模式;久而久之,肌力不平衡、肌肉劳损等一系列问题也将随之而来。

②肩前关节囊松弛

肩前关节囊主要由关节囊韧带复合体组成,是维持肩关节前方张力及盂肱关节稳定的静力性结构。游泳运动员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肩前关节囊松弛,这种松弛可使手臂在划水过程中增加前伸能力,但同时也降低了盂肱关节的稳定性,并使肱骨头有向上、向前移动的倾向;从而增加肩袖肌群的负担,促进肩峰下撞击的形成。

③肩周肌群力量失衡

在游泳项目中,推进力主要由胸大肌、背阔肌、菱形肌提供;其拮抗肌群如前锯肌、冈下肌的肌力则相对较差。一旦肌力严重失衡则会使盂肱关节动力性稳定机制遭到破坏、引起撞击,甚至出现肩关节有半脱位的倾向。

④训练器材的使用不当

A划手掌。由于划手掌比手打、甚至有的没有排水孔,在推进过程中会增加阻力,给肩部(尤其是三角肌)造成负担。

B浮板。在手臂完全伸直时双手持浮板打腿练习会使肩关节一直处于撞击的位置,同时周围关节囊、肌肉也保持着静力收缩。

诸如此类,训练器械使用时间过长或者方法不当都会增加游泳肩发生的概率。

4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的疼痛(以肩前上方的弥漫性疼痛为主)。急性期疼痛较明显,呈持续性;慢性期的疼痛则在肩部活动后加重。另:肩关节活动度改变,疼痛弧出现,肩袖肌群乏力,神经肌肉控制差,关节松弛伴多方向的不稳定,可能引起颈部伸直整个躯干的不适。

5康复治疗

①减轻早期疼痛

减少运动量,避免在疼痛弧范围内运动;冷疗、理疗、淋巴回流手法治疗、封闭、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

②训练其它各关节的协调运动

早期康复训练必须注意局部专门运动和全面身体运动的结合;以全面身体运动为主,在不加重局部肿胀和疼痛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局部运动。随时间推移,损伤逐渐好转,可增加局部运动量及训练强度。另:可通过有氧训练恢复运动员的体力,通过无氧训练恢复灵敏性和爆发力。

③肩胛骨功能训练

肩胛骨是肩关节各种运动的基础。大量研究证实,开展功能性专项训练是游泳肩康复中很重要的环节;并将重点放在肩袖肌群上,通过增加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力量来控制肩胛骨前移。

④闭合链训练

当肩袖肌群力量较弱时,采用闭合链训练模式可减少三角肌的收缩、减少肱骨上移的剪切力,保持盂肱关节的稳定性。

⑤肩关节本体感觉训练

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着关节运动的位置和方向,并通过影响肌肉收缩产生力、速度、加速度。其中关节本体感觉对于关节的控制、姿势的矫正和平衡的维持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单一的肌力训练不足以使关节适应各种力量的迅速变化和保持肩关节的动态稳定,而本体感觉训练的目的即在于此。

⑥肩部灵活性练习

训练前后进行全面的热身和拉伸,训练中在安全范围内达到肩关节的最大活动度,同时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hl/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