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自我康复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用于治疗髋关节毁损性疾病导致的髋关节功能严重丧失、伴有严重疼痛且不能用非手术方法缓解的治疗手段。该项技术可以缓解疼痛、矫正畸形、重建关节稳定性,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及材料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情况,除了良好的手术技术及假体材料外,合理的功能康复锻炼尤其是患者自我功能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合理的康复治疗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掌握不好则有可能导致髋关节脱位等严重后果。
康复锻炼
目前髋关节置换术后倡导早期康复锻炼,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但在早期及初期,训练仍以静力练习为主(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并须注意避免髋内翻动作(交叉腿等)。平卧时双腿之间垫枕头或三角垫,使双腿不并拢。不得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时应保护患腿,使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图1患者就是术后向患侧翻身并内旋髋关节导致脱位。侧卧后双腿之间垫高枕头,使患腿保持髋稍外展位,避免过多行走。
1.术后0~2周
(1)术后患肢摆放于伸直位,可用枕头垫于腿下,以抬高患肢预防肿胀。
(2)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以及踝泵练习:5分钟/组,1组/小时。此练习对于预防肿胀及深静脉血栓,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应认真练习。
(3)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大于次/日。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4)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恢复上肢力量,使病人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
(5)俯卧位“勾腿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6)主动关节屈伸练习:10~20次/组。如愈合良好,力求在6~8周左右膝关节屈曲达°,髋关节屈曲角度达90°,并逐步增加。
(7)坐位练习:坐的时间不宜长,每天4-6次,每次20分钟。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的体位,应实患者手术情况而定。
(8)如何下地
将步行器放在手术侧的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
将手术腿移到床下,防止手术髋外旋
健腿顺势移到床下,将身体转正,扶步行器站立
(9)如何站立:
后伸术侧下肢,抬头挺胸,作拉伸髋关节囊和屈髋肌群。外展术侧下肢,拉伸髋关节内收外展肌
屈髋练习,抬高患肢,放在凳子上,上身用力前倾
(10)如何行走
先将步行器摆在身体前20厘米处,先迈出手术的腿,再将未手术的腿跟上。如此循环。先用习步架辅助行走,待重心稳定,改用双侧腋杖。
(11)如何上下台阶
上台阶时先将健肢迈上台阶,再将手术肢体迈上台阶,下台阶时先将双拐移到下一台阶,再将手术肢体迈下台阶,最后将健肢迈下台阶。
2.术后3~4周
(1)有条件可以开始固定自行车练习,轻负荷至大负荷,并逐渐减低座位的高度。20~30分钟/次,2次/日。
(2)抗阻伸膝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3)提踵练习:2分钟/次,休息5秒,3~5次/组,2~3组/日。
3.术后1~3个月
(1)静蹲练习: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分钟/次,间隔5秒,5~10组连续练习,2~3组/日。
(2)跨步练习:包括前后、侧向跨步练习,20次/组,组间休息45秒,4~6组连续练习,2~4次/日。
(3)患侧单腿蹲起练习: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次/日。
日常生活中还应避免重体力活动以及参加诸如广场舞等需要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运动项目,以减少发生关节脱位、骨折、假体松动。避免将髋关节放置在易脱位的体位。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保持下肢经常中立位外展位,3个月内屈髋不要超过90o。总之,医院给患者的诊治只是治疗的开始,患者出院后科学的自我康复锻炼,对功能的尽早恢复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请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