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思路

暑假白癜风优惠 http://m.39.net/pf/a_5779523.html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上肢处于BronnstromⅠ-Ⅱ期的软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后,软组织长期受到牵拉,受损后可能会并发肩关节疼痛,进而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因此偏瘫患者若出现肩关节半脱位,必须及时给与治疗,而对于没有半脱位的偏瘫早期患者,也应采取措施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文章导读一、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表现二、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三、肩关节半脱位预防和治疗四、参考文献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表现肩关节半脱位是指肱骨头向下脱离肩胛骨的关节盂。常表现为肩胛带下沉,肩胛下角内收,肩胛骨内侧缘被拉离胸壁,呈翼状肩;肩部呈方肩畸形,在肩峰与肱骨之间出现约1横指凹陷;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影像学检查示肱骨头脱离正常位置。临床上常伴有肩关节的疼痛。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

1.肩关节被动锁定机制丧失

正常情况下,肩胛骨关节盂方向朝是向上、向前的,所以肱骨头向下移位时必须先向外侧运动。上肢处于内收位时,关节囊上部及喙肱韧带紧张,被动地阻止了肱骨头向侧向移动,也就防止了向下脱位,这被称为“肩关节的锁定机制”。偏瘫患者异常张力导致肩胛骨下旋、内收或后缩,关节囊的上部及喙肱韧带也会处于松弛位,肩关节被动锁定机制丧失[1]。除了肩胛骨位置异常,患者躯干倾斜、上肢被动外展等也是造成肩关节被动锁定机制丧失的原因。

2.主动稳定机制丧失

肩关节主动稳定性由肌肉收缩提供,防止盂肱关节半脱位最重要的是肌纤维水平走向的肌肉,特别是冈上肌、冈下肌和三角肌后部纤维。偏瘫患者肌肉处于低张力状态,肩关节囊、韧带松弛无法维持盂肱关节的正常位置,使肱骨头在关节盂内易向下脱出。

3.颈部神经张力增高

有报道脑卒中后颈部异常的神经张力也会引起肩关节半脱位[2]。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和治疗

1.矫正肩胛骨位置

矫正肩胛骨的位置才能矫正关节盂的位置,恢复肩关节原有的被动锁定机制[2]。

(1)良肢位摆放

早期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后尤为重要,卧位、坐位、轮椅坐位均需进行正确肩胛骨良肢位摆放。正确的肢体位置可以获得正确的刺激。仰卧体位时,需要在肩胛骨下方垫一软枕,侧卧体位时,无论健侧卧位还是患侧卧位,患侧肩需尽量向前伸,避免肩胛骨下旋、内收或后缩,坐位时躯干直立,屈肘90°,肘下垫一软垫,避免悬空,肩胛骨尽量前伸。

(2)躯干和胸壁的稳定性训练

使肩胛骨稳定与活动的肌肉均附着在脊椎和肋骨上,所以肩胛骨要保持正确的力线,躯干和胸壁的稳定是必须的。

(3)肩带异常肌张力调整

调节肩胛带肌张力的平衡,能有效纠正和维持肩胛骨的位置。

(4)肩胛骨牵伸、活动及稳定性训练。

(5)牵伸、中频等治疗降低颈部神经张力。

2.肩周肌群肌力训练

(1)对上肢关节进行挤压,刺激关节囊机械感受器,能反射性的引起肩关节稳定肌群的收缩。

(2)做主动运动之前,用冰块快速擦拭,也可刺激相关肌肉活动。

(3)对三角肌、冈上肌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刺激的同时患者也要尽力去体会肌肉收缩的感觉,并积极跟随外界刺激的节奏一起发力。

3.肩托的选择及使用

由于肩关节的静力性和动力性因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解决,因此患者在不训练时可佩戴肩托以保持肩关节正确的解剖位置。研究发现,肩托只是暂时性纠正肩关节半脱位,从而预防更严重的并发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肩关节半脱位。更有报道称,未佩戴肩托的患者半脱位改善程度优于佩戴肩吊带的患者,原因可能是佩戴了肩吊带的患者上肢在支撑保护下有安全感,而忽略了主动练习,而未佩戴肩吊带的患者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ys/1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