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了解肩关节半脱位
导语
很多刚入院的病人和家属都以为肩关节半脱位和肩关节脱位是一个意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定义完全不同。肩关节半脱位(GHS)即指盂肱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般在发病后3周内就可发生,此时患者上肢处于布氏分期的迟缓期,常由于患侧手臂自身重力以及肩关节本身稳定性较差导致肱骨头很容易从关节内脱出。肩关节半脱位本身无疼痛,但易受损伤发展成为主动或被动活动受限的疼痛肩。而肩关节脱位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一般是因为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的。
病因
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致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以冈上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功能低下;
2,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
3,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
4,偏瘫侧上肢早期护理时,包括姿势摆放、功能训练和搬动过程中被不恰当的处理。
临床表现
关节半脱位并非偏瘫后马上出现,多于病后头几周开始坐位等活动后才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时可出现牵拉不适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较剧烈的肩痛。
如何判断是否有肩关节半脱位?多久会恢复?
目前临床上多用触诊法,患者取静态坐位,双上肢自然地垂于体侧。检查者用示指触诊患侧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诊断标准为半横指或一横指。肩关节半脱位后,上肢一般预后比较差,恢复时间一般因人而异。
早期如何预防?
1.良肢位摆放:
仰卧位,患者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最强,而且容易发生压疮,尽量少采取仰卧位。患侧肩胛带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和手指伸展;
患侧卧位,不仅有利于预防压疮、关节挛缩,同时患侧躯体得到伸展,可避免诱发或加重痉挛。患侧肩前伸,前屈<90°,伸肘,前臂旋后;
健侧卧位,有利于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预防患肢水肿。患侧肩和上肢充分前伸,肘关节伸展;
坐位时,在患肢前方放一平桌,将患肢托起;
站位或行走时,家属应对患肢充分保护,避免自然下垂。急性期应避免拖拉患侧上肢。
2.向患侧翻身:抵抗肩胛骨后缩。
3.Bobath式握手:由于软瘫期患者肩肱节律的失衡,偏瘫侧感觉的障碍,过度的被动活动,有可能会损伤肩关节引起肩关节半脱位。当患者在床上进行Bobath握手训练时,应当动作缓慢,不宜用力过大或过猛,抬至额头正上方即可。当肩关节外展和前屈超过90度是必须伴有肱骨的外旋,只有在外旋时肱骨大结节才能在喙肩弓下自由通过。这是避免肩痛的有效措施之一。
4.活动肩胛带:让肩胛骨向上、外、前活动。耸肩运动,指导患者将患侧肩关节整体向上耸起,往复进行。
5.肩托的使用(对于是否使用肩托有争议,仅供参考)
(1)BrunnstromⅠ级:无论有无半脱位,均使用肩托。
(2)BrunnstromⅡ~Ⅲ级: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张力充分,考虑半脱位不会进行性加重时,担心使用肩托使挛缩加重时可不使用。否则如有半脱位均使用肩托。
(3)BrunnstromⅣ~Ⅵ级:一般不使用肩托。不过有下列情况时也可使用:已有明显的半脱位,担心半脱位加重或产生继发性损伤时;如不用肩托,步行时出现疼痛;如不用肩托,步行时难以保持平衡。
该如何治疗?
①牵拉反射:治疗师一手支撑住患臂伸向前,另一手轻轻向上拍打肱骨头,肘的牵拉反射使三角肌和冈上肌的肌张力和活动性增加。
②快速刺激:在冈上肌、三角肌、肱三头肌上由近及远做快速摩擦或以冰块刺激。
③患侧负重:坐位,患侧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患手放在坐位臀部水平略外侧,躯体向患侧倾斜。利用患者体重使患肢各关节受压及负重,以反射性地刺激肩关节稳定肌群。注意协助患者保护肩关节正确位置。
④关节挤压:健侧卧位,患侧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治疗师一手放在肘关节处,另一手握患手,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也可以坐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