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髋关节脱位很隐蔽,早筛查早防治

“为什么孩子走路感觉像长短腿,

还有点像小鸭子?”

一位妈妈发现孩子的异常现象。

她将宝宝走路的小视频传到微博上。

视频经过多次转发,

小儿骨科专家看后解释,

这或许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了,

需及时就医。

指导专家

李旭

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儿童肢体畸形矫形中心主任

南方医院小儿骨科主任

覃佳强

重庆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却非常高。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指发生在出生前及出生后股骨头和髋臼在发育和/或解剖关系中出现异常的一系列髋关节病症,是小儿比较常见的肢体畸形之一,通常女婴发病率比男婴更高,但该病隐匿性强,不易早期发现。

建议孩子出生6周内做筛查

以往认为“小儿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这种髋关节脱位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后天性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内分泌因素、分娩、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等对小儿髋关节脱位的发生均有直接影响,后天因素在小儿髋关节脱位的病因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如今,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采取新生儿筛查的策略,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延迟就诊的大龄儿童已罕见。

相比之下,我国对此没有实行普及筛查,李旭主任指出,对于站立前期的婴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很隐蔽,导致站立前期的婴儿患病未能被发现,很多父母在孩子开始站立甚至已经行走时才发现问题,而此时治疗对孩子身体创伤较大,同时也不如早期治疗效果好。

所以,为了防止漏诊,建议家长可于孩子出生后4~6周内到专业的筛查机构,医院、医院进行彩超筛查。

五大体征应引起警惕

如果没有做彩超筛查,也并非就没办法发现该病的端倪。重庆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覃佳强教授表示,若发现孩子有下列体征时,家长应该高度警惕。

1.长短腿(单侧脱位明显);

2.患者髋关节活动少,活动时受限,蹬踩力量较健侧弱,常处于屈曲位,不能伸直;

3.髋外展角度不相同,外展受限,腿曲起来的时候出现声响或是分不开;

4.患者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时较明显);

5.臀纹不对称,腿纹不对称(虽然双侧臀纹、腿纹不对称,并不是可靠的提示髋脱位的指征,某些髋脱位的患儿,双侧臀纹并无差异,特别是双侧脱位者,但是作为家长而言,这个体征是最容易观察到的)。

覃佳强教授表示,当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开始站立及行走时,其异常症状就会开始突显。

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有以下表现:站立时一侧足尖着地(单侧脱位);行走的时间较正常宝宝晚;单侧髋关节脱位时,宝宝步态呈跛行;双侧脱位时,站立时骨盆前倾,臀部后翘,腰部前凸特别明显,行走呈鸭行步态。

手术纠正只是方法之一

对于肢体畸形,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才能纠正,那么,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也必须手术吗?

  “目前临床接诊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大多都是已经站立甚至开始行走的幼儿。”李旭主任表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具体治疗方法有严格的年龄依赖性,而并非是手术“一刀切”的方式。

半岁内患儿:

吊带治疗多可治愈

一般来说,出生后8~9周,发现髋关节有半脱位或脱位,就可使用带蹬吊带6~9个月。使用带蹬吊带仅限制髋关节的伸展活动,其他活动不受限。除个别有阻碍复位的因素外,绝大多数宝宝都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半岁到一岁半患儿:

手法复位与石膏固定

需在麻醉下复位、石膏制动,年龄越大的闭合复位的成功率越低,部分患儿须行开放复位。复位方法是在全身麻醉下,宝宝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各屈曲90°,沿大腿长轴方向做牵引,使股骨头纳入髋臼内。

达到整复后,多采用髋人字石膏,即髋关节仅外展80°左右,膝关节微屈,上石膏后允许宝宝带着石膏踩地活动。

一岁半以上患儿:

需行截骨术

一岁半以上的患儿,由于孩子的发育潜能下降,即使复位后髋臼自我改善的程度有限,需行截骨术。治疗是为了复位髋关节、促髋关节的正常发育、防股骨头坏死,避免给孩子留下终身残疾。

文章来源:《自我保健》4月刊

近期精彩???

痛风是吃出来的吗?治疗痛风分期分型,海派中医有经典药方!

都市里的三个故事——托依情感的都市遛狗族

年《自我保健》4月新刊

桑尼

赞赏

长按







































长了白癜风怎么办
初期白癜风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ys/9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