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微创技术跨界融合医院成功开展院
“能坐着,决不站着,能躺着,就决不站着……”许多人都说过这样的玩笑话,没想放在肖爷爷(化名)身上,竟是苦不堪言的真实体会。
10年前,家住惠安的肖爷医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却没放在心上,更没进行治疗,疼痛起来忍忍就过去了。今年国庆之后,肖爷爷腰疼加剧,每每多走几步路就双腿麻木、酸痛不已,严重的时候更是只能整天躺着才稍有缓解。
11月初,在亲友的推荐下,肖爷医院疼痛康复科就诊,吕宏升主任诊断其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建议患者做微创手术——
告知其有目前国内外治疗椎管狭窄最新的微创技术即“UBE技术”,能够利用关节镜和开放手术的器械,在不破坏关节突关节且维持腰椎本来稳定结构的同时可以实现椎板、黄韧带等致压物的减压,从而解决老人家的痛苦。而且这个手术安全性很高,全程都在内窥镜下操作,脊髓、神经的影像可以在屏幕上很清晰的放大很多倍,因为不需要做腰椎融合手术,费用也仅有融合手术的1/5。
腰4已有滑脱表现,典型椎管狭窄
害怕“开大刀”医院求诊
微创融合解决治疗难题
据了解,此前肖爷爷也曾到当地医院咨询过,医生都是建议做开放融合手术,还要放钉棒这些内固定物,费用也是相当高。因为害怕“开大刀”,肖爷爷以及其家属十分苦恼。得知“UBE技术”能够有很大机会避免开刀,肖爷爷很迫切地要求吕宏升主任为其做微创手术。
吕宏升主任表示,关节镜应用于脊柱手术是当下国内的最新热点,目前福医院屈指可数,病例尚不多。UBE(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无疑是微创解决腰椎管狭窄的利器,微创大视野,全内镜下操作,能将脊柱手术风险大幅度降低,也是不希望开大刀的患者的最佳选择。
“在此之前,我们做脊椎手术一般是采用椎间盘镜、椎间孔镜、显微镜下或开刀完成,而在利用关节镜做其他骨科手术我们也已积累了大量手术经验,因为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把握,我们与患者充分沟通之后,遂决定去‘拿下’这个院内首例。”吕宏升说道。
亮点一:
3D打印数字骨科技术做术前模拟
不得不提的一大亮点,是在做手术之前,作为全国数字骨科学组委员,吕宏升主任通过CT三维重建,利用数字骨科技术进行了模拟手术,模拟手术切口和入路,也为患者预估了去除骨质的范围。
“借助数字骨科技术,我们通过模拟提前对手术了然于胸,也大概知道手术将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吕宏升说道。
模拟出骨质去除的范围
模拟手术切口和入路
“数字骨医院的一大亮点,是数字技术与骨科临床紧密结合的一项新技术,通过这一技术,我们可以把以前单纯依靠主刀医生经验的复杂性骨科手术预估得更精确,手术的成功率也将随之提高。”吕宏升主任描述着数字骨科在临床应用中的积极意义,该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高难度、复杂性的骨科手术。
亮点二:
关节镜下的“上帝视角”
与其他腔镜手术一样,微创手术可操作空隙的局限同样是本次手术的难点。吕宏升表示,“因为脊柱旁边没有真正的腔隙,所以手术前要先创造一个工作腔隙,让医生能看到,有操作的空间。”
在腔镜下做手术,如同“蒙着被子做试卷”,因为视野不清晰,对组织结构的辨识是很困难的,稍有失误,就会造成不可预估的伤害,不过,运用关节镜做脊椎手术,可以弥补一部分视野方面的问题。有别于以往椎间孔镜椎间孔入路做后方的黄韧带减压从下往上看的特点,在关节镜中看脊髓结构简直就是“上帝视角”,是从上往下看。椎间孔镜在腹侧难于处理的后方结构以及一些难以处理的角落,如今在关节镜下可谓一览无余。对于临床医生从上往下也符合传统开放手术的操作习惯,所以也让医生更加容易学习和上手。
在关节镜下,吕宏升主任一点一点地为患者“咬除”压迫脊髓的罪魁祸首——长在骨头上的黄韧带和增生的骨质。在麻醉科的全程协助下,手术顺利完成。
2个6mm切口
术后患者腰部仅留下2个6MM的伤口,身体恢复良好,次日就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离床下地活动。通过术后CT,可以看到椎管得到了有效减压。一周之后,即将出院的肖爷爷腰部痛感明显消失,走久了也不再一瘸一拐,这回可不怕走长路了。他对医生的手术效果更是赞不绝口。
近日,医院随之顺利开展了院内第二例UBE手术,手术时长也大大缩短,术中看到了致压物解除后神经根从苍白到恢复局部血供的过程,这个是以往手术未曾见过的。
针对UBE手术在医院的成功开展,吕宏升主任表示也是收获良多,“对于椎间孔镜下难以解决的腰椎管狭窄这个让我倍感头痛的难题现在已不复存在,在脊柱微创的路上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医院开展UBE手术一定是未来的趋势!作为从事微创内镜工作多年的医者,有义务也有责任把这个技术发扬光大。”
专家介绍吕宏升医院疼痛康复科/运动医学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科教科科长,共产党员,原解放军第医院骨一科19病区副主任医师、主任助理。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本硕连读七年制研究生,导师朱庆生教授,师从医院张春礼教授、赵金康教授学习关节镜技术;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进修学习;师从解放军总院张西峰教授学习简氏椎间孔镜技术。年开展数字骨科3D打印应用,与第四医院、中科院物构所交流学习,创立了福建省、南京军区首家数字骨科实验室,主持3项科研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学术任职SICOT(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肩肘外科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关节镜运动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华东战区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数字骨科学组委员;
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学组创伤与关节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技术创新与转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外治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运动损伤重建与康复学组委员;
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骨科生物材料与内置物研发工作委员会”委员;
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冲击波医学教育与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台海发展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肌骨超声学组委员;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青年编委;
祥和康复产业技术研究院特邀专家。
擅长领域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肩关节脱位盂唇修复、肩锁关节脱位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复位;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半月板修整、关节清理术手术;踝关节镜下游离体摘除、踝关节骨折治疗、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治疗;肘关节镜下韧带修复、肘关节骨折治疗等;关节外科、微创显微外科疾病的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射频、臭氧以及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肌骨超声下神经阻滞、小针刀及疼痛的精准治疗;颈肩腰腿痛的运动康复及冲击波治疗技术。
整理编辑:汪大宝
*1.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转载请注明出处:泉州医声
3.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