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管全麻术后杓状软骨脱位的原因及护理

小编有话说:杓状软骨脱位是全麻气管插管的延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0.1%。主要临床表现是声嘶、疼痛、呛咳、吞咽困难,严重者失声、呼吸困难。杓状软骨脱位的原因1颔部过度后伸,导致气管及其周围组织弹性下降,特别是老年患者。2带管过程中过多地搬动患者身体,特别是头部,摩擦而损伤喉腔内粘膜。3长期带胃管的患者,因食管与气管接近,胃管与气管导管的双重压力更加重喉部粘膜的损伤。4术后长期带气管导管过程中,吞咽、呛咳等动作使喉头上下移动牵拉使杓状软骨内收,声带与气管摩擦,导致导管损伤粘膜上皮或造成脱位。5拔气管导管时,未充分放气的套囊压迫杓状软骨,造成杓状软骨向后,向外移位。6在一定的诱凶,如咳嗽、打喷嚏、剧烈呕吐情况下产生脱位。7全身疾病包括慢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糖尿病所致的肾功能衰竭),溃疡性结肠炎、喉软化、肢端肥大症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因环杓关节变性及其韧带张力变弱而易发生环杓关节脱位。预防及护理1全麻插管术后复苏时,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严格掌握拔气管导管的指征,防止患者清醒后自己拔管。2拔管前要吸净呼吸道分泌物,充分给氧。分次抽出气管外气囊里的气体,沿着咽喉弧度轻轻拔出。3当患者憋气、呛咳、烦躁、剧烈呕吐时,不能拔管,给予镇静剂。在患者安静、生命体征平稳的状态下,才能拔出气管导管。4吸痰时,选择大小适宜,质地较软的吸痰管,操作要轻柔。前端涂石蜡油,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吸痰压力成人小于20.0千帕,儿童小于13.3千帕。5带管过程中尽量少搬动患者身体,搬动时一人固定患者头部。6带胃管的患者吸痰拔管时必须更加注意操作轻柔。7患者拔出气管导管后,观察其生命体征、呼吸、发音和吞咽状况。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8遵医嘱给予适量激素及抗生素药物,并辅以雾化吸入和咽喉部超短波理疗等治疗。9心理护理患者出现环杓关节脱位后,说话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喉痛、吞咽疼痛,喝水、喝汤呛咳,心情焦虑、紧张。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让家属和患者了解病情,减少焦虑。理解同情患者的痛苦,耐心解释,适当诱导,解除其思想顾虑,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发声困难,采用肢体语言或给患者笔和纸,用书写方式与患者交流,用耐心、爱心、细心与患者沟通,满足患者合理需要。每次治疗和护理操作前告知患者,使患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患者在进食,尤其饮水时,易发生误咽和呛咳,加强对患者在饮食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并鼓励其多进固体类食物。保持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避免不良刺激。人工气道o您可点击右上角按钮“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怎样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zlyy/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