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健康开心也要悠着点,真的会笑出内伤
都说“笑一笑,十年少”,笑能减压、长寿,还能和谐身心。但如果“用力过猛”,同样会把身体逼出“内伤”。山东一位老太太就因为打牌时抓了一手好牌而开心过头,结果把下颚给笑脱臼了。其实,除了“笑掉下巴”“笑破肚皮”“笑掉大牙”“笑死人”的事情也时有出现,如果身体本身有隐患,大笑真的可能触发疾病引爆器。笑掉下巴崩断了嘴里的“皮筋”“笑掉下巴”学名叫颞下颌关节脱位,“掉下巴”时脸如同机械错位的木偶,嘴巴闭不拢张不开,口水直流,言语不清,咀嚼吞咽基本无望。
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王昊介绍说,出现“掉下巴”的一般有两类人,一类是开口度过大导致的急性脱位的正常人,另一类是患有脑卒中等疾病肌力下降的异常人群。“脑卒中患者正常打哈欠,由于闭口肌群收缩力量下降,一打哈欠就易过度,很容易造成脱臼。”
如果真像新闻中的老太太出现急性颞下颌脱位怎么办?王主任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步自诊,观察口型判断是单侧还是双侧脱臼;第二步自救,双手按摩耳前区,缓解肌肉痉挛,关节有可能自行回到关节窝中,上下牙就可以咬合在一起了;医院,医生会用手法帮助脱臼下巴复位。
至于习惯性脱臼,多是因为掉了一回下巴还不听医嘱继续“开怀大笑”,放肆吃些难嚼食物,造成受伤的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没能很好恢复。“这类人可以通过按摩、理疗来慢慢恢复。拿打哈欠来说,打哈欠时可尝试让舌头往上腭顶,限制开口度。”至于脑卒中病人,则可能需要注射硬化剂或其他关节手术来恢复。笑破肚皮原来是疝气惹的祸
因为一连抢中八个红包,武汉一小伙乐极生悲,把肚皮给笑破了。其实,“笑”并不会把肚皮笑破,但对本身就有病理性疾病,如疝气这类病的病人来说,大笑就像触碰了腹内增压器,极可能导致疝气嵌顿。
“当腹腔内压突然剧增,腹腔内容物瞬间被挤入肾囊,上环口痉挛收缩,疝内容物不能回纳,人就会感到会引起腹部剧烈疼痛,甚至呕吐、发烧。”除了大笑,患有疝气的老人便秘时用力过猛,或大力咳嗽都有可能“逼”出疝嵌顿,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医师刘素君介绍说。
“疝气就像衣服破了洞,应该尽早把它补起来,目前,只有手术才能真正治愈疝气。”刘主任不建议疝气患者通过拖延来延缓病情,相反,拖延不仅会把身体拖垮,生活质量拖没,还会使病情加重,形成难复疝,损伤脏器功能,让简单手术复杂化,甚至带来生命危险。所以,如早期发现下腹坠胀、疼痛或消化不良的疝气初期症状,就要及早手术治疗,否则连大笑都会成为一种奢侈呢!笑掉大牙活动假牙也得定期换
笑除了能带动身上的80多块肌肉,还可能带跑老年人的一口假牙。
解放军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李雅彬认为老年人误吞上下颌整口假牙的情况不太可能,正常适度的笑容也不会导致假牙吞食,但单颗或局部活动假牙可能因突然仰头喉口张开而滑落至喉管。“活动假牙必然是活动的,每天早中晚三顿饭,睡前或日间进食都要取摘假牙,开开合合自然容易活动。”此外,活动假牙并不能一劳永逸,假牙也有生命周期,需依患者基牙情况进行不定期更换,否则也可能出现佩戴不牢或磨损情况。
除活动假牙外,固定的烤瓷牙和种植牙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老年人由于自身牙龈牙周条件、血压情况、经济水平、心理因素及思维观念限制,种植牙依然不及活动假牙走俏。对于这部分老人,李主任建议要依自身牙齿情况定期做口腔检查,少食过黏过硬的食物,及时更换磨损的活动假牙,做好假牙清洁工作!笑死人心脑血管病患者少上牌桌
平时说“笑死人了”,一定是特有趣的事发生,但如果真因笑丧命,可就乐极生悲了。之前报道中就有过老人大笑栽倒牌桌的悲剧。北京和睦家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刘立松介绍,此类易受情绪刺激而有猝死风险的病人多是老人或本身有心血管病长期奋战在酒桌牌局上的人。
“这类人在打麻将时,身体已经很疲惫,但交感神经极度兴奋,自己却意识不到,外加平时不运动,血液黏稠度高,突然一个情绪释放,血压一升高,心血管斑块或者是脑血管就破了,没命就是一两分钟的事儿。”
对于这类人,刘主任建议要定期做检查,尤其要注意换季时血压波动,平时加强身体锻炼,运动时间最好定在下午3点到8点之间。“早上6点到10点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高危期,而下午3点到8点身体系统最稳定,更适合运动。”刘主任说。
至于“笑”这种膈肌运动,也并不是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禁忌。相反,笑除了能给心脏来点无氧运动外,更重要的是,它帮我们减压同时也变相释放了心灵负能量。只要控制得当,笑笑没问题!日子好了听力差了你觉得听力不如从前,是年纪大了的缘故?未必如此!
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听力言语障碍人数达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群中听力下降占到11%,也就是说有约万老人存在听力下降问题!专家表示,除了正常的听力老化以外,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一些富贵病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正在伤害我们的听力。
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蒋子栋介绍,饮食习惯的改变,高油脂、高胆固醇食品的摄入,是听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这是因为,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富贵病”的发病率,这些“富贵病”会对听力造成损害。比如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导致耳蜗微动脉阻塞,而糖尿病也会加速耳蜗血管内皮增生,降低血供。缺血情况下的耳朵就会出现明显的听力下降。一项调查显示,老年耳聋中70%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程度越重,耳聋程度也越重。
复医院主任医师王武庆解释,老人除了这些疾病,现在人过度疲劳后,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起病毒感染,导致听觉神经在被感染后出现听力下降。
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给听力造成了负担。蒋子栋介绍,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去KTV和球场的机会更多,各种电子产品、耳机的频繁使用,都会直接导致接触噪声的机会增大。“噪声污染是世界四大污染之一,对听力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我们在迪厅把音响开到最大,在球场歇斯底里,长时间把耳机塞在耳朵里,都在伤害我们的听力。”当然,国家不遗余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很多人的听力问题被早期发现,也是听力言语障碍人数比例上升的一个原因。
不少老人在得知自己听力受损,极可能耳聋时,认为年纪大了,即便真的听不到也无所谓。其实,这是非常要不得的想法。除了听力下降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还会使老年人更加孤独,给心理造成创伤,反应迟钝,智力衰退。目前老年性耳聋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着重预防,科学饮食,避免心血管疾病可以减轻老年性聋的发生和发展。当听力下降影响沟通时,及早验配助听器,当助听器无效时,可以植入人工耳蜗。
两位专家提醒,日常生活中应树立强烈的听力保护意识。譬如,饮食清淡,不抽烟、不喝酒,少吃高油脂、高胆固醇食物。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常锻炼,保证供血充足,舒缓压力。而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应该少戴耳机,尽量避免嘈杂的环境,虽然单次的噪音污染对耳朵影响不大,但持久接触就会给听力系统造成损害。
长按↑图片,自动识别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北京哪有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