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臂骨折致伤成因与伤残评定
一、前臂解剖结构;
上肢前臂由尺、桡二骨构成支架,尺骨是肘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桡骨是腕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尺桡骨由上、下尺桡关节和骨间膜相连。前臂骨折分为桡骨骨折、尺骨骨折和尺桡骨双骨折,尺桡骨双骨折占全部骨折的10%-14%。
二、损伤原因和机制;
1、尺桡骨双骨折:直接和间接暴力均可以导致尺桡骨双骨折。
(1)直接暴力损伤:以横形、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居多,常合并较重的软组织损伤。
(2)间接暴力损伤:多为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沿桡骨纵轴向上传导,在桡骨中、上段发生横断或锯齿状骨折后,残余暴力通过向下斜行的骨间膜纤维牵拉尺骨,可造成尺骨斜行骨折;扭转暴力多为前臂被旋转机器绞伤或跌倒时手掌着地,在遭受纵向传导暴力的同时,前臂又受到扭转外力,造成两骨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其骨折线方向一致。
2、桡骨骨折: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均可引起桡骨骨折,特别是桡骨远端骨折。
(1)伸直型骨折(克雷氏骨折):常见于跌倒手掌着地,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所致。
(2)屈曲型骨折(史密斯骨折):又称反克雷氏骨折,常见于跌倒时腕背着地,腕关节急骤掌曲所致,亦可发生在跌倒时手掌伸展,旋后位着地而造成。
(3)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巴顿骨折):在腕背伸,前臂旋前位跌倒手掌着地时,暴力通过腕骨撞击桡骨关节背侧发生的骨折,腕关节也随之向背侧移位。
(4)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盖氏骨折):由于有尺骨的支撑,桡骨骨折的短缩,移位不易发生,但旋转外力常导致下尺桡关节脱位。
3、尺骨骨折:多系直接打击所致,骨折线常为横行、蝶形或粉碎性,如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则成为孟氏骨折。
三、伤残评定
1、评残条款
肘或腕功能丧失(强直固定于非功能位);
前臂前旋功能丧失。
2、损伤基础
对于骨性损伤为主的影响关节活动度的伤残鉴定时,应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1)、肢体大关节组成骨的骨折累及关节面,或者形成关节内骨折。
(2)、肢体大关节组成骨的骨折虽未直接累计关节面,但骨折线临近该关节且骨折伤情严重,或伴随的软组织累计、跨越该关节。
(3)、肢体大关节组成骨的骨折虽未直接累计关节面,但骨折伤情严重或者骨折愈合不良,临床因治疗所需长期制动肢体,与该骨折相邻的大关节僵硬继而丧失部分活动功能。
3、鉴定时机
(1)、符合上述损伤基础的前两项者,鉴定时机须达骨折后6个月以上,且出去外固定物后功能锻炼至少2个月;
(2)、上述损伤基础的第三项者,应在骨折愈合后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方可进行,无法确定骨折愈合时间的,可在外伤后至少8个月且确定骨折已经愈合后进行鉴定。
4、检验方法
以骨性损伤为主的伤残评定,测量关节运动活动度时,均应选取被动活动度,计算时,原则上均应以相应健侧(对侧)作为参照。若对侧相应肢体大关节同时损伤或原有损伤性病理功能障碍的,可对照相应正常参考值范围,一般宜取上限数值;对于有证据显示损伤肢体大关节伤前很可能难以达到参考值上限数值的,可根据具体情形选择骨关节运动活动度参考值下限数值或中间值。
文献参考:《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使用指南》
《法医临床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