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灸有效缓解膝关节肿痛
灸法,又称“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点燃后置于体表的一定穴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经络、益气活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随身灸是温灸器的一种,也叫艾灸罐,是以随时随地都能进行艾灸而命名,专为出行而方便携带使用设计。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和关节僵硬。本病应属中医“痹症”范畴。针对膝关节疼痛和肿胀,国家中医护理方案推荐中医护理技术艾灸,取血海穴、梁丘穴、阿是穴、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等穴。我们科采用膝部三联灸,同时覆盖上述穴位,通过这些穴位使艾灸之火力直达病处,温热作用通达整个膝关节,籍以激发经络之气,行气活血,宣痹止痛,通利关节。发挥了艾叶透诸经而除百病的功效,促进了膝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收到良好的缓解膝关节肿胀和疼痛的疗效,这种方法定穴容易、操作简单,无创、经济、有效,深受患者肯定与满意。
典型案例分析:
73岁的秦奶奶,因“反复双侧膝关节疼痛3年,右侧膝关节加重3天”拍片提示:双膝骨性关节炎。门诊拟双膝骨性关节,膝痹病-风寒湿痹型入院,入院后予关节腔玻璃酸钠针注射治疗。评估患者神志清,生命体征平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膝关节轻度肿胀,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主诉晚上痛得睡不着,痛得走不了路,NRS评分5-6分。
辩证施术:患者慢性起病,反复发作,以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则减,遇寒加重为特征。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膝痹病-风寒湿痹型合并肝肾亏虚型,病位在里,其性属寒,为虚证。实施膝部三联灸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扶正祛邪、通利关节,从而减轻患者膝部肿胀和疼痛症状。
辩证施教:
1、慎起居,避风寒,防外邪,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注意膝部保暖。
2、艾灸前
1)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2)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3、艾灸中
1)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2)必须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
3)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
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4、艾灸后
1)艾灸完半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不可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3)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效果评价:
患者实施膝部三联灸治疗2天后可以下地行走活动,自诉夜间睡眠可,NRS评分2分,一周后满意出院。
注意事项:
1、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和腰骶部、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施灸。
2、一般情况下,施灸顺序自上而下,先头身,后四肢。
3、防止艾灰脱落烧伤皮肤或衣物。
4、注意皮肤情况,对糖尿病、肢体感觉障碍的患者,需谨慎控制施灸强度,防止烧伤。
5、施灸后,局部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液,并以无菌纱布覆盖。
作者:医院骨科一病房余燕华
同德官微为您健康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