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禁玩这类游戏,小心宝宝手脱臼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力气满满的爸爸双手抓住孩子的两只手,玩起了原地“转圈圈”,飞起来的感觉惹得孩子咯咯笑。

又或者,爸爸和妈妈分别拉着孩子的左右手,愉快地荡起了“秋千”。

▲全家福中常出现的“荡秋千”的操作

这些亲子游戏看起来好嗨哦,但在我看来,却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也常收到爸爸妈妈们类似的“求救”信息:

“医生您好,今天给孩子穿衣服时拉了下手,孩子一直说手腕疼,胳膊也不愿意动了,我该怎么办啊?”

“孩子在床上玩耍,翻了个身后右边胳膊就一直不愿动了,这是发生了什么啊?”

“今天孩子走路要跌倒时,我拉了他右边胳膊一下。拉完后孩子右边胳膊就下垂不愿意举起来,并且说胳膊疼。这是怎么了?”

实际上,这些孩子孩子极有可能是桡骨头半脱位,也称为“牵拉肘”。

它的另一种通俗的说法——脱臼,你们可能更为熟悉。

包括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亲子游戏,在确保“抓紧”的前提下,也有很大的可能会导致脱臼的发生。

桡骨头半脱位是在肘关节伸直和前臂旋前位(手背朝上)时突然牵拉手腕部导致的肘部损伤,在冬季时比较多见。

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孩子被大人拉胳膊,或者冬天穿衣服时。少数孩子在床上翻滚玩耍时自己扭着胳膊后也容易中招。

01孩子脱臼是啥反应?

由于疼痛哇哇大哭(通常会吓老母亲一咯噔),上肢下垂,患肢不愿意活动和握物体,但是手指头还是能动的。

比较多的情况会出现肘关节轻微屈曲,前臂旋前,表现为手背朝上,掌心朝下。

但是注意,脱臼时,肘关节没有肿胀、甚至可以屈伸活动,但是前臂旋转受影响,特别是前臂不能旋后,也就是说,掌心不能翻过来朝上。

这里再次强调,桡骨头脱位的地方既不是手腕,也不是肩膀,而是肘关节。

02几岁孩子容易脱臼?

1至5岁的小朋友会容易得此病。

但是,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也碰到最小五个月大,最大十岁的孩子得此病。

03孩子脱臼,怎么治疗呢?

通常,对于此病的处理是予以手法复位。

复位重点在于牵拉患肢前臂旋后(掌心朝上)屈曲肘关节超过90°,有时可以感受到轻微的弹跳感,则表明已经复位了。

(说起来好像很容易,实际操作还是很需要医生临床操作经验的!)

处理结束后,孩子可以自由活动患肢、可以用手取东西、能够举高摸耳朵,胳膊也不再疼痛,往往就表明复位成功了。

04复位了,以后还会复发吗?

当然有可能!又不是治水痘,又没有抗体,想什么呢?!

复位成功后,如果日后再次出现家长牵拉孩子等情况,还是有复发的可能的。特别是年龄越小,复发的风险越高。

不过如果你问会不会有后遗症(就好像也有妈妈会问?)

。。。。。。

答案是,治疗成功后,肘关节活动会恢复到正常状态,一般不会有长期的后遗症。

05预防脱臼,家长可以做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能做的就是注意不要拉胳膊,穿衣服脱衣服时要当心。

至于有些家长所关心的,吃什么或忌口什么。当然不需要啦,这个病和饮食没有什么联系,该吃吃该喝喝。

06我可以在家给孩子接胳膊吗?

要明确是不是脱臼,是不是可以通过手法复位,还需要明确有无外伤史。

如果孩子是摔跤或者其他外伤例如被碰撞后出现肘关节、上肢不愿活动,医院看的。

医生需要根据体格检查甚至拍X光片确定有无骨折。如果是骨折,是需要石膏固定的,严重的甚至要手术。

▲怕是只有骨折过的人,才能看懂这绝望的小眼神

只有根据病史和体检结果,医生明确孩子没有骨折或者摔伤造成的肘关节软组织损伤时,才会试着给孩子按桡骨头半脱位复位。

复位成功与否,更多时需要医生的临床经验。有时碰到难复位的小朋友,医生甚至要复位三四次才可能成功。

所以,在半夜、偏远地区出行不便的困难情况下,家长有治疗经验,可以试试复位。

但是对于首次碰到、没有治疗经验的家长,医院治疗,由专门的医生给予复位治疗,会更安全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骨科问题

找医生咨询更靠谱

千万不要乱涂乱扭哦

▼▼▼

往期好文推荐:

?刘天王都得流感了!万一宝宝也中招,这些药物都别用

?测出来的体温也会骗人?原来之前测体温的方法都用错了

?爸爸打我,但我更恨妈妈

你就点点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cs/1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