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三千问为什么我的颈椎病越
“补刀”一词大家都听过吧,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嫌你伤的不够深,再给你加重些!
人一生病就会恐慌,一恐慌就失去了判断力,所谓“病急乱投医”就是这样来的。
李XX,男,46岁,某机关单位上班,一个退伍军人,主述症状:去年十一月份打羽毛球伤到颈椎相关节,导致颈椎不能动,左右不能转,低头如把脑浆往外倒的那种胀痛,已十月有余,医院均有检查及治疗,住院一个月,效果甚微,且伴有不能平躺的现象,单侧躺也不能超过半小时,翻身时是极度痛苦的!
补充:后又有医生在没有进行软组织松解的情况下,对其颈椎关节进行正骨复位,使其疼痛征象加重,平躺则胀痛加重,痛苦不堪!
治疗周期延长至七八个月之久,让他身心俱疲,且又是疫情期间,医院住院,夫人因家里有孩子需要照顾,基本上没有陪护人员,医院煎熬的度过那个月,居然还不见有好转…….
使其更加焦灼!
今年五月底,疫情刚刚结束初期的解封,经朋友介绍辗转来此,李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过来咨询,顺便体验一下。
那是一个下雨傍晚,他梗着脖子走进来,脖子上还贴着膏药,气色看上去也不佳,身上还淋着雨水,弱弱的问了一句:“是你给我看?”表情和语气中都带有一丝的不相信。
“您好,是的,就是我帮你看."我笑着说到。
致意让他坐下给他做相关检查,颈部侧屈及颅顶叩击试验,发现他寰枢关节半脱位比较严重,且伴有水肿,甚至是不能触碰,无论触碰到哪个关节面都有强烈的放射性疼痛,胀痛到他嗷嗷叫,甚至条件反射性的打开我的手…….
看他如此痛苦,心里想到他这个已经很严重了,但是片子上看没有伤及到骨头,只是椎体有旋转和半脱位现象,看来只是这个水肿是目前最棘手的问题,也是当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我并没有手下留情!!
一系列的刚柔并施,疼痛感相比刚才来时好了五成,他来了一句:“看你年纪这么小,你的这双手,医院里的针刀还厉害?”
“问得好!我就等你这句话呢!”我微微一笑,边松解边给他说到,看着他痛苦且销魂的表情,我松了一口气,自己有几分把握,心里已经有底了。
我告知他:“其实,你原来问题不是很严重,只是一个简单的挥鞭式的,急性运动损伤,但是你没有遇上好的处理方法,甚至又让人强行扭伤了寰枢关节,产生二次伤害,导致了原发性问题没有解决,旧伤未愈又添新伤,真是不该!”
而此时的他因为长时间的,多次求医经历,已经让他对任何人的信任度下降了许多,甚至已经不相信自己会好了。
我便问他:“你希望它永远痛吗?”
“当然不希望!”他肯定的回答道。
我又问:“那你想让它好吗”
“这还用问吗?我又不傻!”他嘟囔着说道。
我说:“那请相信我,给我一次机会,也是给你自己一次机会,不要说灰心丧气的话,并且要配合运动,这样才能好的快一点。”其实我看出来了,他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在折磨着他,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痛苦!
我必须要里外兼调,两者一起调理,才能让他彻底好!心理上的信心给予是特别重要的。
实际上他是我这里康复调理,周期算是比较长的一位,耗时一个半月,将近两个月,终于完全康复了,这两个月也是杭州的梅雨季节,每天他六点半下班,开车从上城区到拱墅区我这里,一个多小时,又下着雨,并且在没吃晚餐的情况下,真的是定时定点的来的,算的上是风雨无阻!我无论再忙,那天属于他的调理时间也都会给他空出来。
在这里给李哥一个赞,他让我看见了他一个军人特有的行动力和毅力!
很多人会问我:“那你这里是用的什么方法给他调好的?”
这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没有任何的花里胡哨的方法,就是以手代针,堵得厉害的,胀痛的地方,血气过不去的地方会给他艾灸,纯手工悬灸,
再配上手法,下手位置精准,评估判断准确,思路清晰,康复的动作让他配合着一起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如愿的康复了!
“实质上,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某种思维模式的产物,掌握了这种思维模式,也就能很容易地掌握了这门学问。”摘自《周易我读》
和沐霖健康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