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还您好口才

 点击图片上方灸道堂,订阅   每天获取新鲜的养生资讯

  -------咨询-------

  

  灸道堂中医研究院中医指出,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是以颞颌关节区疼痛、颞颌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常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最高,其次是30~40岁。由于颞颌关节运动机会多,负重大,又极易受情绪影响,所以本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主要表现为颞颌关节运动障碍,常发生于一侧,也可累及双侧,患者大多属功能性紊乱,只有少数为器质性病变。病程几年至几十年,经常反复发作,但预后良好。病程进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为功能失调阶段,继之出现关节结构紊乱,最后导致软骨、关节骨面破坏。

  颞颌关节是颌面部唯一的活动关节,是具有转动运动和滑动运动的左右联合关节。颞颌关节由颞骨下颌关节窝,纤维软骨盘,下颌骨髁状突及韧带、关节囊、咀嚼肌等组成。纤维软骨盘呈横的卵圆形,富有弹性,在两关节面之间能缓冲和保护关节,并适应下颌的多方向运动。关节被其分为上、下两腔,腔内垫有滑膜。上腔关节囊松弛且较大,主要为滑动运动,即控制下颌骨的前后滑动动作,下颌关节囊紧张且腔小,主要为屈戌运动,即下颌骨张开与关闭之绞链式动作。张口1cm左右时,关节运动发生于下腔,继续张口时,关节运动则发生于上腔关节盘与髁状突向前滑动。关节囊周围有颞颌韧带,颞颌韧带以固定关节。咀嚼肌中,咬肌有提下颌向下向前的功能,颞肌有提颌向上向前的功能,翼状肌协助张口并左右移动,以协助研磨食物功能。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风寒外袭面颊,寒主收引,而致局部经筋拘急;或面颊外伤、张口过度,而致颞颌关节受损;或肾气不充,先天不足,牙关发育不良,均可使牙关不利,弹响酸痛。

  

  灸道堂中医研究院艾灸师表示,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张口或闭口时颞颌关节区酸痛,强直,弹响,咀嚼无力,张口受限和下颌运动异常。患者不敢大笑、打呵欠及咬较硬食物。如为单侧发病则关节活动往往偏向一侧,以患侧最为多见。出现口开不能闭合,语言不清,咬食不便,吞咽困难、流涎等症状。双侧脱位可见下颌骨下垂,向前突出,下齿列于上齿列之前,部分患者还可见有“咯咯”弹响,多由关节盘扭伤后引起肥厚、折叠或撕裂变化,在运动过程中,周围关节结节和髁关节突发生磨擦而造成弹响。少数患者可因颞神经和鼓索神经踝状突压迫而发生听觉障碍、眩晕、头痛以及放射性疼痛的症状。

  检查时发现面部两侧不对称,张口运动时,下颌偏向患侧,在髁状突、咀嚼肌、颞肌附着处有压痛。X线检查可无异常发现,也可见髁状突位置不正常,后期可有关节头或关节凹形态改变和骨皮质不完整。

  

  第一,温针灸合乙哌立松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治疗方法:

  (1)温针灸:取穴为患侧上关、下关、听宫、翳风、阿是穴、中渚,患者取侧卧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以30号1.5寸长毫针直刺以上穴位,其中听宫张口取穴,使经气向颊部放散,下关闭口取穴,使经气放散至整个面颊部,诸穴得气后,选2~3穴在其针柄上穿置一约2cm长的艾卷点燃施灸,待艾柱燃尽后,除去灰烬,如此再灸1壮,连灸2壮后将针取出。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内服药物:所有患者均予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1片/次,3次/日,配合温针灸,连服2周。肝肾功能不全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治疗同时,嘱患者避免咀嚼生冷、坚硬的食物;保持心情愉快。

  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56例中,痊愈38例。有效18例,痊愈率67.9%,总有效率l00%;随访6月后,56中痊愈35例,有效21例,痊愈率62.5%,总有效率%。

  第二,温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治疗方法:针刺以局部取穴为主,上关、下关、听会(与听宫交替使用),远端取穴为辅,足三里、昆仑。选用28号1.5寸毫针,常规消毒,进针后套于针体覆盖局部皮肤,以防烫伤。将艾段剪下1.5~2cm,穿置在局部穴位针柄上,从艾段下端点燃施灸。以燃尽艾段针体不热为度,最后去灰起针。一般初病者日针灸1次,久病者隔日1次,10天为1疗程.休息一周后,继续第二疗程。

  治疗结果:治疗12例是,病程一年以内者6例,症状基本消失.一年以上者6例,其中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其中病程短者疗效明显优于病程久者.随访6例,除个别患者天气变化偶有轻度发作,再经治疗仍有效者除外,其它均未复发。所有病例在针灸期间一律停用其它药物和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是颞颌关节区神经、肌肉功能性紊乱,其关节无结构紊乱和器质性破坏。由于某种因素导致部分咀嚼肌痉挛使控制下颌运动的肌群间正常协调、平衡受到破坏,而致使关节弹响,下颌运动异常,张口受限,咀嚼时疼痛。痉挛的肌肉长期保持收缩状态,引起局部缺血,使细胞代谢产物积聚,不能及时排出,从而造成对肌膜内神经的刺激而产生疼痛。

  在中医学中,该病属于中医学“口噤”证范畴,《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口噤候》指出:“诸阳经筋皆在于头,三阳之筋,并络于颌颊夹于口,诸阳经为风寒所客,则筋急故口噤不开也。”指出本症病因多由于风、寒、湿邪侵袭,导致面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艾灸治疗本病多取局部下关、颊车、阿是穴等疏通局部气血,远端多取合谷,为循经取穴,又有“面口合谷收”的说法,故取合谷可疏经通络、理气止痛。艾灸方法有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等。其中艾炷灸多用隔姜灸,以增强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临床应用中常与针刺配合使用。

  大医堂艾灸培训开课公告:

  1、大医堂灸疗师培训班:国家人社部唯一指定灸疗师教学机构——大医堂!自年起,灸疗师培训班每月1—15日开课!学习完成后经考核通过可颁发

  2、大医堂长蛇灸培训:药物铺灸疗法辨证施治与临床实操,每月16-19日开课!

  3、统一客服:--

  咨询

  

  私人

  4、      买艾条首选——灸道堂:

  灸道堂正品艾条全国官方授权专卖      全国统一价格可查询灸道堂淘宝      大医堂师资班培训:

赞赏

长按







































苯酚钠
白癜风用什么中药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cs/7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