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辅助下双束重建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是锁骨远端和肩峰组成的一个微动关节,是广义肩关节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肩锁关节的稳定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前后方向上的稳定性主要通过肩锁韧带来维持;

②垂直上下方向上的稳定性主要通过喙锁韧带来维持。

其中喙锁韧带包含前外侧的斜方韧带和后内侧的锥状韧带。斜方韧带在锁骨附着点距锁骨外侧端的平均距离为25.4mm;锥状韧带附着点平均距离为47.2mm。这些数据对于解剖重建喙锁韧带具有指导意义。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很常见的肩部损伤。最常见的受伤机制为摔倒后肩内收位外侧着地使肩锁关节遭受直接暴力,多见于运动损伤或交通损伤。

肩锁关节脱位分型

肩锁关节脱位临床传统用Tossy分型:

第一型:肩锁关节囊与轫带扭伤,并无确切的韧带断裂。X线检查显示锁骨发生轻度移位;

第二型:肩锁关节囊与韧带破裂,锁骨外侧端“半脱位”。X线检查显示50%锁骨远端上翘,使得锁骨远端较肩峰高;

第三型:肩锁靭带与喙锁轫带均已破裂,锁骨外侧端“真性脱位”。X线检查显示锁骨远端完全移位。

现在最常用Rockwood分型,肩锁关节脱位根据受伤程度及累及韧带的情况分为6种类型。

对于I-II型损伤,一般采取保守治疗。

对于IV-VI型损伤,通常建议手术治疗。

对于III型损伤治疗目前存在较大争议,一些学者建议对于急性III型肩锁关节损伤的年轻活跃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此外保守治疗失败时也建议手术治疗。

治疗方案及手术技巧

传统肩锁关节脱位手术很多采用螺钉、钢板或者克氏针等切开复位内固定,但并发症率相对较高,如复位丢失、锁骨骨折、内固定移位和活动受限等,并且大多还需要取内固定二次手术,增加患者痛苦。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手术开始使用关节镜辅助手术利用自体韧带或合成材料修复重建喙锁韧带。该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评估和治疗伴随的肩关节内损伤及病变,减少软组织损伤和皮肤、伤口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早期恢复工作或体育运动。

下面我们介绍一种关节镜辅助下双束重建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

手术技巧

患者体位

一般采用沙滩椅位。

(图为利格泰沙滩椅)

体表标记及切口入路

体表标记肩峰、锁骨远端、肩锁关节以及喙突。

关节镜入路包括后方软点入路以及前上入路、前外侧入路。

锁骨上方手术切口和2个钻孔点也需标记(斜方韧带距锁骨远端约2.5cm,锥状韧带距锁骨远端约4.5cm,然后在2个钻孔点中间行一2cm切口)。

入路技巧

常规做标准后方入路,行关节腔内镜检,明确是否合并关节内损伤,尤其是SLAP损伤。

关节镜直视下通过肩袖间隙做前上和前外入路。进入肩峰下间隙,利用射频打开肩锁关节,如果合并软骨盘损伤,给予清理取出。

将关节镜放入前外侧入路,前上入路作为工作入路,利用射频、刨刀清理显露喙突内缘、外缘以及后下表面。

(图为利格泰产品)

复位与固定

手法复位肩锁关节,可自肩峰外侧钻入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

关节镜观察下,自前外侧入路放入利格泰肩锁脱位专用定位器(后叉韧带定位器亦可),分别经锁骨做2个直径2.5mm骨道,其中锥状韧带骨道在喙突上的定位点位于基底后侧,靠近内侧缘;斜方韧带骨道喙突定位点在锥状韧带骨道的前外侧约1cm处。

2根6号不可吸收线(利格泰Hocore缝线)对折分别穿过2块纽扣钢板备用。

然后借助腰穿针和PDS线将双股6号不可吸收线(利格泰Hocore缝线)分别引入2个骨道,关节镜观察下将纽扣钢板放置合适位置。

锁骨上做一小切口,6号线分别穿入另外2块纽扣钢板,收紧打结固定。

或者准备利格泰可调节带袢钛板,把袢长度调节到60mm以上,用牵引导丝把袢由锁骨端进入,拉过骨隧道;喙突侧,使用四叶草钢板卡在袢上,同时在袢上穿一根牵引线轻轻牵拉对抗,锁骨侧收紧调节线,至完全收紧;

(图为利格泰产品)

去除临时固定克氏针,C型臂透视确定复位情况及内固定位置。

缝合关闭切口,手术结束。

术后处理

术后悬吊固定6周;

2周后开始被动活动,6周后开始主动活动,6月后开始体育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cs/9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