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护理知识34个月宝宝常见异常症状与
经常性打嗝
有的宝宝在喂奶前哭闹,或吃奶时常常会把空气吸进胃里,所以在喂奶后经常出现频繁打嗝的现象,有时随着嗝会把奶漾出来。
宝宝打嗝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绝大多数不是病。为避免这种情况,在喂奶前尽量不要让宝宝哭太长时间,吃奶时乳头或奶嘴要填满宝宝的口腔,避免宝宝吸入太多的空气。
无论采用什么姿势喂奶,在喂完奶后都要把宝宝抱起来,上身直立轻靠在妈妈的肩膀上,用手掌轻拍宝宝的背部,让宝宝打嗝。这是因为宝宝在吃奶的同时也将空气一同吞入,这些空气在胃中大量积存,如果不把宝宝胃内的这些空气拍出,直接把宝宝放在床上平躺着的话,宝宝就可能打嗝漾奶。
当然,也有一些宝宝将空气吞进去后并不一定会打嗝或者吐奶,因此,将宝宝竖起2分钟后,如果没有嗝打出来,可将宝宝放下。
外耳湿疹
婴幼儿外耳湿疹多在生后两个月左右发病,主要发生在耳郭前后皮肤、耳郭后沟或耳周皮肤,湿疹外形可以是很小的斑点状红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也可以表现为丘疹、水疱、糜烂、浆液性渗出、黄色结痂等。一般痒感明显,因此宝宝会不停地搔抓耳部,有的宝宝可因此影响睡眠和食欲。
处理方法是保持局部的干净。首先以脱脂棉擦去耳脓,再涂抹橄榄油或锌油,也可适当地涂用类固醇或抗生素软膏。要勤为宝宝剪指甲,避免宝宝用手抓挠患处。
宝宝斜颈
宝宝斜颈又名先天性斜颈、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俗称“歪脖”。检查时,可在一侧胸锁乳突肌中摸到肿块,呈梭形或形状不规则,可随肌肉移动。如摸不到肿块,也可摸到一侧肌肉呈条索状发硬,两侧对比,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变短。病期较久,患侧脸面、眼睛可较健侧小。严重者还会产生继发性的胸椎侧凸畸形。
此病很少在出生后马上发现,大部分是在出生后5天至两三周才察觉到胸锁乳突肌发生肿块。通常只发生于颈部的单侧,也有时两侧皆有。患儿头倾向有肿块的方向,脸朝健康一侧的方向。
一般在出生后3周左右,肿块发展至最大,然后逐渐缩小。大多数会在6个月到1年之内自然消失而痊愈,不过,有些则会逐渐变硬且恶化。此时颈部的运动受到限制,脸形呈左右不对称,脊椎亦扭曲不直。
父母要尽早发现斜颈,而且要注意宝宝的睡姿,以免染上不良的睡习。如果1年后孩子没有自然痊愈的倾向,须在1岁半之内,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手术。
腿纹不对称
宝宝腿纹不对称最有可能发生的疾病是先天性骨关节脱位,一般髋关节较多。小儿髋关节脱位,又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出生时就已形成。主要原因是妈妈在怀孕2~3个月时,正逢胎儿髋关节形成时期,因孕妈妈的感冒、发热或其他疾病导致胎儿生长停顿了一下,关节未正常发育,就出现了脱位。此外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常,髋关节过度屈曲,也是造成髋关节脱位的原因之一。该病男女比例约为1∶5,女孩出生时,年轻的爸爸妈妈应注意检查一下。
如果在给宝宝穿衣服或换尿布时,发现宝宝的大腿张开不好,两腿的长短不同和腿间的凹入线条不是左右对称时,就有可能是这种病。
宝宝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如能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比较好,治愈率也高。如果发现晚,治疗过程长,宝宝痛苦大,效果也不理想。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尽早注意观察。
另外,此疾病最重视的应是预防。通常宝宝出生后下肢为蛙脚状,股部张开,股关节弯曲,只要不勉强拉直下肢,即可预防脱臼。因此,更换尿布、穿衣时必须慎重。避免使用缠绕式尿片,最好只包住股间,衣服也应尽量穿得宽松,同时亦须注意抱与背的方法。
看了这篇文章,大家是否有收获呢?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此为止,更多母婴护理干货知识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