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OArm3D成像和导航下颈椎前路椎

术中O-Arm3D成像和导航下颈椎前路椎弓根钉植入1例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钉(Cervicalanteriorpediclescrew,CAPS)具有有效的稳定性、避免后路手术的优点[1-6],已有用于临床的报道[7-10]。目前CAPS的植入采用的是椎弓根轴位透视方法,但仍然存在着脊髓、椎动脉、神经根损伤的风险[7-10]。随着术中CT和导航技术的发展,已有采用术中O-Arm3D成像加导航应用于下颈椎后路椎弓根钉植入的报道[11]。本文采用同样的方法,首次报道1例应用于颈椎小关节骨折脱位前路椎弓根植入,并取得满意结果。

1.病例报道

1.1一般资料。男,52岁。因车祸伤后颈痛伴四肢左上肢麻木无力3天入院。查体:左上肢桡侧、中环指痛觉减退,左上肢伸肘、伸腕、握力肌力IV级,余四肢肌力V级,四肢腱反射正常。CT示颈6、7椎左侧小关节突骨折,颈6/7左侧小关节脱位。MRI示颈6/7椎间盘左侧椎间孔突出,脊髓无受压(图1)。诊断:颈6/7左侧小关节骨折脱位,颈7神经根损伤。

图1.(A,B)CT示颈6、7椎左侧小关节突骨折,颈6/7左侧小关节脱位(箭头)。(C,D)MRI示颈6/7椎间盘左侧椎间孔突出(箭头)

1.2前路减压复位。入院后第2天,在全麻下行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术。手术采用常规Smith-Robinson切口,安防Caspar撑开器,切除椎间盘,左侧椎间孔减压。采用Caspar撑开器撑开,轻轻左右左右旋转上位撑开针,使脱位的左侧颈6小关节复位,透视确认复位,植入合适Cage。

1.3导航。O-Arm和导航系统均是美国Medtronic公司产品,O-Arm可全方位旋转和3D成像,导航可实时影像指导。带有反射球的参考架安放固定在锁骨上,O-Arm在手术区扫描和成像,与导航数据匹配,指示针注册。在导航系统三维影像引导下,用指示针选择椎弓根最佳的进针点和方向(图2),安放1.2mm导针。

图2.(A)参考架安放固定在锁骨上。(B,C,D)导航系统三维影像引导下,用指示针选择椎弓根最佳的进针点和方向。

1.4导针验证。在椎弓根针道置入导针后,再次O-Arm扫描和成像,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观察针道的准确性(图3)。

图3.(A,B)椎弓根针道置入导针。(C,D)O-Arm成像后观察针道的准确性。

1.5置钉。用中孔3.5mm丝攻在导针引导下攻丝,选择合适长度的前路椎弓根钉板(Z3,山东威高),在椎弓根钉孔置入长度3.5cm直径4mm的椎弓根钉,在椎体钉孔置入椎体钉(图4)。手术常规冲洗、引流和关闭伤口。手术时间80分钟,其中导航和置钉时间50分钟,出血约80ml。

图4.(A)前路椎弓根钉钢板置入后的术中照片。(B)钢板置入后的正侧位片。

1.6术后复查。术后第二天拔出引流管,戴颈托下床活动,左上肢肌力恢复。复查CT显示椎弓根钉位置良好,MRI显示6/7左侧椎间孔减压良好(图5)。

图5.(A,B)CT显示椎弓根钉位置良好。(C,D)MRI显示6/7左侧椎间孔减压良好。

2.讨论

2.1有效性。下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固定一般有三种方法:徒手技术、椎板椎间孔直视技术(laminoforaminotomy)和导航技术。徒手操作和直视技术置钉的准确率报道为72%-99%[12-16],导航技术中,采用骨性标志方法仅有12.5%的准确率,采用术前CT和注册方式可有76%的准确率,而采用术中3D成像和导航可获得81.3%的准确率[17]。采用术中O-Arm3D图像加导航技术可获得99.2%的有效率,本文采用同样的技术,置入4枚前路椎弓根钉,没有出现置入错误或并发症。作者认为,这种高有效率与术中实时影像和先进的导航器械有关。

2.2安全性。下颈椎后路椎弓根钉技术存在脊髓、神经根椎动脉损伤的风险。在徒手技术中,Abumi等报道在椎弓根中出现2例神经根痛、1例无神经症状的椎动脉损伤[16];Yukawa等报道椎弓根置入中出现2例椎动脉损伤和1例神经根痛[13]。在骨性标志方法和术前CT加注册方法的导航技术中,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率可高达37%[17]。而采用术中O-Arm3D图像加导航技术还没有颈椎神经血管损伤的报道[11],这也是本文采用此技术的原因。

2.3注意事项。由于病例的稀缺,本文仅报道1例术中O-Arm3D成像和导航下颈椎前路椎弓根钉植入,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更多病例验证。作者报道了采用椎弓根轴位透视法植入CAPS的手术技巧和病例报道[10],由于本文方法病例较少,还无法做统计学比较。为了提高本方法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作者建议,如果发现置入椎发生可疑位置移动,指示针一定要在骨性标志上验证,甚至重新扫描和注册。

2.4结论。本文首次报道1例采用术中O-Arm3D成像加导航应用于颈椎小关节骨折脱位前路椎弓根植入,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但由于病例较少,此方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需更多病例的验证。

参考文献:

1.KollerH,HempfingA,AcostaF,FoxM,ScheiterA,TauberM,etal.Cervicalanteriortranspedicularscrewfixation.PartI:studyonmorphologicalfeasibility,indications,andtechnicalprerequisites.EurSpineJ;17:–38.

2.KollerH,AcostaF,TauberM,FoxM,MartinH,ForstnerR,etal.Cervicalanteriortranspedicularscrewfixation(ATPS)–PartII.Accuracyofmanualinsertionandpull-outstrengthofATPS.EurSpineJ;17:–55.

3.KollerH,HitzlW,AcostaF,TauberM,ZennerJ,ReschH,etal.Invitrostudyofaccuracyofcervicalpediclescrewinsertionusinganelectronicconductivitydevice(ATPSpartIII).EurSpineJ;18:–13.

4.KollerH,SchmidtR,MayerM,HitzlW,ZennerJ,MidderhoffS,etal.Thestabilizingpotentialofanterior,posteriorand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
海口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dwh/6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