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锁关节痛医案
少阳病兼阴证机转——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胸锁关节痛医案
马某,女,55岁。
年11月16日初诊。
主诉:胸锁关节疼痛两年,加重两月。
病史:患者两年前出现阵发性胸锁关节疼痛,向四周放射,按压时较痛,不按压时较轻。西医诊断不明确,曾给予抗生素、止痛药治疗均无效,刺痛游走不定,且伴手脚、面部麻木,近两个月尤甚。患者近十几年来经常头晕,烘热汗出,一天发作十几次,过去怕冷多,但近年来怕热多,纳可,大便多溏薄;讲话多则气短,胸闷,脾气暴躁,胁肋部疼痛,眼干,口苦而干。以往睡眠尚可,最近失眠,且忧郁,上周尤甚,有4天每天仅睡两个小时,黑眼圈明显。近二三月胃脘不适,伴泛酸、呕吐。胃镜示: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窦炎。尿路感染与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无糖尿病、高血压史。年MRI:C4-6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C5-6椎间盘膨出。年4月29日TCD:椎动脉痉挛。舌淡红苔薄白,舌中略有裂痕,有齿印,脉沉弦细。
处方:柴胡15g,黄芩12g,桂枝9g,干姜9g,花粉15g,甘草6g,牡蛎30g,党参15g,7剂。
年11月23日二诊:药后胸锁关节疼痛减轻,睡眠好转,大便较前成形。仍右胸闷,已检查了心电图,未见异常。舌淡红苔薄,有齿印,脉沉弦细。
处方:守初诊方,加丝瓜络30g,橘络9g,瓜蒌皮9g,薤白9g,仙灵脾15g,仙茅9g,知母9g,黄柏9g,巴戟天9g,当归3g,黄酒3匙,7剂。
年11月30日三诊:胸锁关节疼痛与胸闷不适均大为减轻,睡眠好转,烘热汗出亦少,大便成形。舌淡红略有齿印,脉沉弦细。
处方:守上方,加枣仁30g,7剂。
按语:患者之主症西医诊断未明,而其余诸症错综复杂,图治非易。仔细分析病情,可以发现胸锁关节及胁肋疼痛、眩晕胸闷、口苦口干、暴躁忧郁、胃脘不适、泛酸呕吐,足以定位于少阳,但便溏气短,舌有齿印,又似太阴病,此即陈慎吾先生所说的“少阳痛而又兼见阴证机转者”,当诊断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并非临床常用之方,刘渡舟教授受陈慎吾先生启发,对此方有深入研究,用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证有效。笔者学习刘老著述,颇多受益,临证用之,多有效验。
点睛:少阳病而又兼见阴证机转者。柴胡桂枝干姜汤
(本文摘自《半日临证半日读书》邢斌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版,p-)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