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Monteggia骨折
年意大利医生GiovanniMontga首次报道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前脱位的病例。随后Copper等作者报告了桡骨头向前、向后及外侧不同方向的脱位。年Perrin将此类损伤命名为Monteggia骨折(孟氏骨折)
1.损伤机制尺桡骨近端及远端韧带、骨间膜维持着两骨的相互关系。当肘关节遭受过伸应力时,肱二头肌强力收缩使桡骨头向前移位、尺骨向前成角并断裂,形成典型的Monteggia骨折的临床表现。同样,当肘关节承受向后及向外不同的应力时,分别发生桡骨头向后脱位、尺骨后成角骨折(Ⅱ型)和桡骨头外侧脱位、尺骨近端向外成角(Ⅲ型)的典型表现。另有作者认为首先发生尺骨骨折成角、而后应力经桡骨传导至桡骨头,导致环状韧带等稳定结构破坏,从而发生桡骨头脱位。
2.分型经典的Monteggia骨折分为三型后Bado医生于年丰富了此分型方法为Ⅳ型
I型:桡骨头前脱位合并尺骨上1/3向前成角骨折,称为伸直型。这是Monteggia骨折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约占73%
Ⅱ型:桡骨头后脱位合并尺骨上13骨折向后成角,称为屈曲型,发病率只占3%左右,儿童少见、多见于成人。
Ⅲ型:桡骨头外侧脱位合并尺骨近端干骺端骨折向外成角,儿童较多发生此型骨折,也称为儿童型Monteggia骨折,发病率为23%。
Ⅳ型:桡骨头脱位合并尺桡骨双骨折,发生的前臂骨折位置可以不在同一水平上。多认为因损伤暴力较大时发生此型骨折。只占所有Monteggia骨折的1%
年Dormans和MercerRang提出特殊类型的Monteggia骨折。即前臂旋前时桡骨头脱位,旋后时桡骨头复位。认为原因是损伤后,环状韧带松弛,尺骨由于青枝骨折或塑形变形而出现弓形弯曲,在前臂旋前时,桡骨头受到尺骨弧度的顶压而发生脱位。旋后时此异常应力消失,桡骨头可自然复位
根据肘部及前臂肿胀、疼痛和明显的成角畸形,结合X线片上的典型骨折及脱位表现,很容易作出Monteggia骨折的诊断。非常重要的提示为大量的临床误诊病例均为仅仅诊断出尺骨骨折而将桡骨头脱位漏掉!这样直接导致治疗上只针对尺骨骨折而使桡骨头脱位未获得复位,形成陈旧性桡骨头脱位。使得原本简单的治疗转变为非常复杂的手术操作。在X线片上判断是否存在桡骨头脱位时,极其重要的标志是肘侧位片桡骨纵轴在任何位置上均应当通过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否则即为脱位
1.保守治疗:只要损伤后及时作出正确诊断,绝大多数儿童Monteggia折均可通过手法整复获得肱桡关节复位这是儿童Monteggia骨折治疗的关键。随着桡骨头复位,尺骨的位置均可恢复到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无需特殊的处理。石膏制动3~4周后即可恢复主动屈伸活动,病人可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获得正常的肘及前臂的功能。
2.手术治疗:部分青少年Monteggia骨折损伤程度类似于成人骨折中的病理表现。如发生尺骨移位过大,不能维持手法复位后的位置、尺桡骨双骨折移位无法矫正、破裂的环状韧带阻挡桡骨头复位等病理改变时则需要行切开复位术。大多数情况复位并固定尺骨后桡骨头很容易获得复位并维持稳定的肱桡关系。肱桡关节不需要克氏针贯穿固定,因为此种固定方式极可能发生克氏针折断、桡骨头缺血改变和关节活动受限。
1.陈旧性Monteggia骨折:由于误诊而导致桡骨头脱位未得到及时处理,形成陈旧性Monteggia骨折。这是最常见并且很难补救的合并症。针对陈旧性Monteggia骨折的手术方法很多,如切开复位环状韧带修补或重建、尺骨截骨矫形、桡骨短缩术等。有学者尝试行尺骨截骨、外固定架延长固定术,甚至有外固定架先行延长尺骨、待获得理想的延长距离后再行桡骨头切开复位术。无论何种手术方法,根本目的是维持肱桡关节的复位关系。需要强调的关键在于避免陈旧性桡骨头脱位的发生。一旦形成陈旧性脱位合并尺骨畸形,甚至桡骨头过度生长后无论何种手术方式均属补救性质的手术。无法保证手术后病人的临床功能(特别是前臂旋转活动)和影像学表现均恢复正常。绝大多数情况是手术后前臂旋转功能好的病人,往往在X线片上仍存在半脱位表现;而X线片获得解剖复位的病人往往残留着一定的旋转功能受限。目前尚没有既能获得满意的复位又能有完全的功能恢复的手术方法。
2.神经损伤:大多数桡神经损伤为脱位的桡骨头牵拉神经所致,随着桡骨头及时复位而很快恢复。少部分病人桡神经在损伤时滑动到肱桡关节处而被桡骨头嵌压,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伸指伸拇障碍。在得到动态肌电图检查的证实后,应当手术探查松解此神经。
3.旋转功能受限:属于较少见的合并症。多因手法整复后石膏制动松脱,导致尺骨骨折处明显移位,进而发生桡骨头再脱位。预防措施为整复及石膏制动后及时复查,及时发现桡骨头的位置异常。确切的再脱位可试行麻醉下再次手法整复。如无法获得稳定复位则应当及时改变治疗方案,行切开复位尺骨内固定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