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掉了
中医针灸干多了,什么稀奇古怪的病也能见到。因为中医和针灸有效的治病范围广,虽谈不上全科,医院各科都有适宜病种。老百姓看病也就这样,看了一大圈没辄了,听热心人推荐,试试中医吧试试针灸吧。医院治不好的病人,给他们治好了,咱只能说那是缘分到了。
言归正传,掉下巴这种毛病是临床针灸接触较少的病种,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大夫和患者对我们针灸推拿缺乏认知,恰恰却是针推专业的适宜病种。真正的“掉下巴”,是指颞颌关节脱位,临床最多见的其实是颞颌关节紊乱,也就是俗称的“关节错位”。
这是口腔科的诊疗疾病之一,表现为开口时关节部位会出现疼痛、开口受限、弹响或沙沙的摩擦音等,患者关节酸胀或疼痛尤以咀嚼及张口时明显。弹响在张口活动时出现。有时张口时下颌会出现偏斜,下颌左右侧运动可能受限。有些患者还会有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
颞合关节紊乱的病因比较复杂,对于颞颌关节紊乱的治疗,临床常规治疗是首先是口服止痛类药物,但疗效有限,不能有效治愈。再就是按照诊断分类指导做关节活动练习、关节封闭、各种物理治疗、颌垫治疗、义齿修复等相应综合治疗措施。严重者有可能需要手术。以上方法复杂疗程长疗效也往往不如针灸推拿实在,近似“鸡肋”。
中医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针灸、推拿。针刺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艾灸可以温热透达,帮助缓解痉挛,消炎止痛。传统取穴是选用下关、颊车、合谷等穴。推拿治疗常采用按揉法,以上述穴位为重点,放松局部肌肉,调整关节位置为目的进行手法治疗。针灸推拿的同时,还可与西医的微波、激光、红外线等理疗仪器共同使用,以达到消除局部炎症进而止痛的目的。此外,还可在面部进行闪罐、梅花针叩刺放血、耳穴治疗等加强疗效。
早期我运用上述的传统针法治疗过几个患者,确实有效果,但是往往较慢,需要一个疗程以上的时间,达不到速效。
近年操作的几个案例我舍弃了传统取穴针刺,只取了阳陵泉、合谷、阿是穴局部的三个穴位扎了三根针,基本当天甚至当场就能见效。
这种关节紊乱性疾病只要没有组织粘连,越早针灸越好,一旦粘连,恐怕这种方法也不能取得速效。如果会捏骨,大概一个正骨手法也能复原。
上个周门诊有个妇女来就诊,一副痛苦的表情,同事推荐过来的,说肩膀疼的厉害,后背也疼,要是按照她的叙述和症状表现,一般常规诊断是肩关节毛病,但我仔细做了查体后,判断是胸椎小关节紊乱。然后立刻给做了手法正骨复位,当场就好了,因为忙其他病人费用都忘了收,当然也没几个钱。她这要是去了一些不正规推拿针灸场所,或者查体不仔细诊断不准确,又是这么痛苦的表情就诊,宰个一两千都是少的,关键恐怕花钱还未必能治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