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臭氧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

医用臭氧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周友龙#张欣杨勇刘首芳

(河南医院针灸推拿病区,河南)

[摘要]目的:观察医用臭氧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膝关节骨性骨节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玻璃酸钠组和医用臭氧组,每组48人,分别采用玻璃酸钠及医用臭氧膝关节内注射,两组均每周治疗一次,共5次的治疗,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来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在第2个月和第3个月同一时点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分别(P0.05和P0.01),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也有明显改善(P0.01),尤其第3个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医用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臭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腔内注射膝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简称KOA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或肥大性膝骨关节病,是中老年常见、发病缓慢且难以治疗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其特征是膝关节软骨发生原发性和继发性退行性变,同时关节边缘有新骨—骨赘形成,退行性变的速度超过修复和再生的速度。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是该病主要临床特征。目前的治疗方法颇多,通过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这一直接途径,可使臭氧直达病所,能有效提高疗效。笔者采用医用臭氧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通信作者:周友龙(-),男,博士后,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及机制研究。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年5-10月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门诊,病例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按收治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2组,其中女性52例,男性44例。治疗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45-67岁,病程8个月-25年,对照组48例,男21女27例,年龄47-70岁,病程6月-30年,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经t检验,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资料均衡,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骨科分会、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年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膝关节炎诊断标准拟定:(1)1个月内大多数时间有膝痛;(2)X线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3)骨关节炎性液(至少2次)透明、黏性,白细胞计数(WBC)≤/ml;(4)年龄≥40岁;(5)膝关节晨僵≤30分钟;(6)关节活动时有摩擦音。符合(1)、(2)或(1)、(3)、(5)、(6)或(1)、(4)、(5)、(6)即构成诊断。

1.3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1)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并且未用其它方式治疗或未服用任何镇痛药及激素。

(2)病例排除标准(1)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关节间形成骨桥连接而呈骨性强直者;

(2)膝关节肿瘤、类风湿、重者糖尿病、结核、凝血功能障碍及关节内骨折急性期者;

(3)有明显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及患肢有血管神经损伤史者;(4)过敏体质及利多卡因过敏者。(5)年龄40岁以下,80岁以上者。

(3)病例剔除标准(1)未按规定疗程完成治疗,无法判定疗效者;(2)随访丢失者。

1.4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膝下垫枕,常规消毒后,术者戴手套铺洞巾,膝关节屈曲80

0~度角,持7号针头10ml注射器经髌内侧关节间隙入路,进针点皮下麻醉,当针尖穿入关节囊时有突破感,提示进入关节腔。有关节积液时,先行抽吸积液,而后对照组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注射20mg/2ml;治疗组取自医用臭氧发生器(济南三氧科技有限公司制造SYZ-80A),浓度为30ug/ml的医用臭氧30ml注射,并不断反复推注和回抽动作。注射完毕后创可贴覆盖注射处,被动活动患膝数次,1周1次,连续5次为1疗程。操作中应注意:①避免注入滑膜、韧带等软组织内而引起疼痛加重,也避免过深而损伤关节软骨;②注入后伸屈膝关节10余次,使药物充分均匀分布于软骨和滑膜面;③叮嘱患者保持针眼处清洁,多休息避免过度承重和运动;④对于出血倾向和过敏性疾病患者应避免使用。

1.5疗效标准

(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1条10cm长的尺子,两端标以0和

10,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让患者标出其目前疼痛的位置,读出疼痛评分。

(2)膝关节功能评分:采取询问方式,参照Lysholm系统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该系统有7项,满分分,包括跛行(5分)、支撑物的需求(5分)、有无交锁(15分)、关节不稳(25分)、疼痛(25分)、肿胀(10分)、上下楼梯困难(10分)、下蹲困难(5分)。

1.6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VAS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后第2个月和第3个月同一时点,两组相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和P0.01,(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全部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表1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x±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2月治疗后3月

玻璃酸钠组.14±1..14±0..78±1..14±1.25

医用臭氧组.41±1..05±0..14±0..84±0.62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由表1可见,治疗后两组在1、2、3个月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疼痛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尤其第3个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医用臭氧组关节疼痛改善的远期疗效优于玻璃酸钠组。

表2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2月治疗后3月

玻璃酸钠组.5±6..5±7..1±5..6±7.4

医用臭氧组.4±7..3±6..6±7..4±8.1

注:表示P0.

由表2可知,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经过治疗后,玻璃酸钠组与医用臭氧组都具有显著疗效。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尤其在第3个月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医用臭氧组膝关节功能改善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玻璃酸钠组。

3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炎,其遗传、年龄增长、肥胖、体力劳动、及雌激素水平下降等,都可能是KOA的诱发因素。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以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和消失、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的反应性变化为病理特点的疾病,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疾病,其确切病因机制目前尚不明了。目前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IL-1)及金属蛋白酶[包括胶原酶(MMP—1)、明胶酶(MMP一2)、基质溶酶(MMP一3)]的作用研究较多,它们通过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机制引起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及破坏,滑膜炎症,骨质的暴露与磨损,继发性成骨细胞的增殖,使软骨下骨囊性变和关节内骨刺形成。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量,本身具有消毒和杀菌的作用,其在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其机制有三方面,一是抗炎作用,臭氧可刺激氧化酶过度表达,中和炎症反应中过量产生的反应性氧化产物,拮抗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或抑制细胞因子释放,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引起血管扩张,改善回流,从而达到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二是镇痛作用,臭氧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并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释放脑腓肽等物质,达到镇痛作用。三是氧化作用,臭氧通过改变关节腔内的内环境,通过与滑膜及软骨组织的接触能够氧化组织内的蛋白多糖导致水分子的脱失,从而减轻滑膜水肿和炎症,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再生,延缓关节退行速度。由于臭氧性质很不稳定,易分解,易溶于水,半衰期约20分钟,可在常温下自行还原为氧气,因此使用很安全。目前KOA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避免或减少畸形,减少病情进展的风险性及有利于受损关节的修复。

我们应用医用臭氧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过临床观察后认为:医用臭氧注射相对玻璃酸钠注射减轻疼痛与改善膝关节整体功能效果较好,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疗效确切,中长期疗效优于玻璃酸钠注射,利用臭氧治疗关节炎症,不仅能迅速止痛,而且在减少组织充血,减轻水肿,降低局部温度和增加关节运动方面效果显著,并且操作简便、成本低、见效快、未见明显副作用,是一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兰亭,主编.老年软组织损伤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彭力平,实用骨伤科手册[M].第二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LysholmJ.Evaluationofkneeligamentsurgeryresultswithspecialemphasisonuseofascoringscale[J].AmJSportsMed,,10:

[4]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版)[J].中华骨科杂志,,27,

[5]V.Bocci,OZONE.ANewMedicalDrugSpringer,Dordrecht,TheNetherlands()

[6]PulferMK,TaubeC,GelfandE,MurphyRC.Ozoneexposereinvivoandformationofbiologicallyactiveoxysterolsinthelung[J].PharmacolExpTher.,(1):-6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dzz/1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