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专题报道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工业,是一个地方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

专题报道③

提级转型,做好陇南工业“必答题”

工业兴则百业兴。

今年以来,陇南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靶向发力,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全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持续向好。1至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战略定乾坤,思路明方向。刚刚召开的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张柯兵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传统优势工业提级转型,紧跟发展大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招大引强,快做、做好传统工业提级转型“必答题”。跨越争先,潜力无限。陇南,期盼在升温,行动在加快,创新在继续。

No.

01

持续向好,工业经济加速兴起

走进金徽生态酿酒园,车间酒香四溢,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天车来回穿梭,摊晾工人不停地挥舞着手中的铁锹,装甑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装锅,摘酒工人正在分段摘取美酒……

金徽酒包装中心。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陇南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陇南强化运行调度,工业经济延续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除季节性生产企业外,78户规上企业中75户复工复产,金徽酒业、陇南紫金、金徽矿业等重点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工业效益稳步提升,特别是非公经济发展迅速,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5.%,比全省、全国分别高5.3、0.4个百分点。

陇南紫金矿业有限公司环保设施正常运转。薛小平摄

陇南紫金李坝金矿1万吨采选、两当县碳酸钙产业新材料科创园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中小企业长足发展,绿色发展初见成效,信息化迈上新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入选01年度“甘肃省节水型企业”名单。

看今朝之陇南,干净整洁的现代化厂房、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一幅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恢弘画卷正徐徐展开。

No.

0

乘势而上,破解瓶颈有所作为

有色冶金、白酒酿造、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是陇南工业发展的基础,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这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成为陇南面临的重大课题。

陇南全市上下更深知,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是该不该做的“选做题”,而是必须快做、做好的“必答题”。

正是如此,今年以来,围绕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陇南通过核心企业带动、配套产业吸引、软硬环境支撑等方式,优化园区产业、企业布局,配套上下游产业链,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落户工业园区。

金徽矿业。

步入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不闻机器轰鸣,不见“乌龙”腾空,但见花红草绿、绿树成荫,犹如置身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这家享有“全国绿色矿山第一矿”美誉的矿业公司,多年来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资源开发全过程。

数据显示,今年我市实施市列重点工业项目30个,总投资90.7亿元。1至7月,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1%,增速位列全省第四。

甘肃龙神茶业茶叶包装车间。冉创昌摄

不仅如此,我市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实施意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编制完成了陇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包含园区及产业布局篇),并积极参加食览会、兰洽会等重要节会,推介工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在构建现代工业经济体系的过程中,陇南还全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新型工业化。截至目前,各通信企业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座,实现八县一区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同时,积极与青岛海尔卡奥斯对接,打造了工业互联网赋能油橄榄产业项目和工业互联网赋能陇南绿茶产业项目。

No.

03

聚势而强,提级转型涅槃重生

“没有传统产业的涅槃重生,就没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科学擘画了未来发展蓝图,为我们今后全市工业发展更是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要紧跟发展大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市委书记张柯兵的话掷地有声。

陇南祥宇橄榄油加工车间。张红霞摄

因势而谋,陇南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工业化。着力抓好技术创新,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中,有效解决陇南开发程度不足等制约问题,将工业生产与经济活动过程“绿色化”“生态化”。优化产业体系,引领产业突破性发展。

应势而动,陇南将坚持“三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存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扩大增量。坚持技术创新,驱动产业高效率发展,实施强基升链,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电解锌车间。冉创昌摄

顺势而为,陇南将继续加快“两化融合”,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进企业信息化改造,大力发展工业大数据,积极推进智能制造。

目标已经明晰,一步一个脚印。陇南将聚焦绿色生态,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促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加快传统产业技改提升,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成长……

宏伟目标,振奋陇南儿女!磅礴之力,汇聚陇上江南!

让我们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积极投入工业强市的实践中在这片梦想与激情交织的热土上陇南工业经济发展必将迈上新台阶文旅康养产业是旺人气、活市场、增消费的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和要求对于充分发挥陇南生态资源优势、有效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

专题报道④

提档升级,叫响文旅康养“陇南牌”

文旅康养产业作为旅游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旅游业综合性、带动性的生动体现,是突破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延伸拉长旅游全产业链的最好选择之一。

今年以来,陇南紧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坚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发展要素,延长旅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9万人次,同比增长47.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61.%。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绿色生态和多元文化是陇南发展的最大增量和最强竞争力,我们要把文旅康养产业作为陇南未来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在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张柯兵明确要求,要加快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

方向既定,乘势而上。陇南将以全域旅游为统领、生态康养为特色,推动生态、文化、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康养胜地美丽阳坝

稳中向好,“美丽经济”效益凸显

躺在山脚下的民宿中看星星,听着树林里的蝉鸣喝咖啡,还可以到清雅的农家书屋静静阅读,同时约上好友在山乡道路上骑行……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在陇南度过一段“醉氧”慢时光。

“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住宿也很有特色,我们在这里享受到的是城市里没有的舒适感和放松感。”来自兰州的曾秋霞一家已经是第二次自驾游到康县王坝镇何家庄村。

在宕昌县新城子藏族乡柳林村,杨社子经营的农家客栈生意很是不错。

“游客来这里,可以坐在天台上,泡着一壶幽香的花茶,静看蓝天白云,遥看官鹅沟美景,跟朋友畅聊,远离城市喧嚣。”杨社子说,每年夏季来这里的客人最多,这几年他的生意红红火火,第一年赚了7万元左右,第二年赚了10万元左右。

旅游作为陇南绿色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陇南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旅游+”新业态,打造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乡村旅游、康养旅游大景区,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将陇南的资源优势变为竞争优势,形成互促互进、互融共赢的发展新局面。

数据显示,上半年消费市场明显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比全省、全国分别高.、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比一季度上升5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5%,居全省第8位,比一季度上升5位。

全域旅游强劲发力,全业融合锦绣万千。陇南旅游产业正以强大活力与其他产业磨合、融合、组合,不断衍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

△宕昌县官鹅沟鹿仁村

积厚流广,文旅康养“势在必得”

文旅康养产业是以旅游业、健康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

当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对旅游消费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文旅康养产业逐渐成为“新风口”。

对于陇南而言,想要紧抓机遇,使其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优势何在?

从自然资源来看,陇南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和纯净健康的生活空间,成为镶嵌在甘肃这柄玉如意上的一颗绿宝石,是北纬33度线上的绿色宝库。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陇南的文化优势不断凸显,秦陇文化、巴蜀文化、氐羌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成为陇南的鲜明文化标识和宝贵精神财富。

目前,全市共创建36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4A级14个、3A级17个。

陇南文旅康业产业“势在必得”,良好的基础不止于此——

作为联结甘陕川三省的交通枢纽,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的建立,让来陇南的游客从此感到“路不再漫长”;

全市个生态文明新农村和户农家乐、农家客栈,以及部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重点村,可为游客在乡村与城市之间保留一处精神疗养空间;

除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油橄榄、核桃、绿茶、木耳、蜂蜜等绿色农产品和药膳包、黄芪茶、银杏等道地的药食同源保健品,可让游客体验舌尖上的“疗愈”;

……

对广大游客来说,到陇南康养旅游,是一次“洗眼”“清肺”“养身”之旅,而对陇南来说,推动观光旅游向康养度假深层次发展,将更好地提升全市的旅游价值、增加旅游就业、扩大旅游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礼县大堡山遗迹见证秦帝国的崛起之路

勇立潮头,康养陇南大有可为

纵观当前,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同样也正成为陇南产业发展的一条新路。

今年以来,陇南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提升拓展文化旅游康养基地,谋划文旅康养项目,提升打造文旅康养特色商品,培育引导发展康养旅游品牌产品,精心规划推介文旅康养线路,整体工作势头强劲、有序。

但立足陇南多年来旅游业发展积淀的基础,从面临的实际分析,全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还存在竞争力不强、专业人才匮乏、投资来源不广、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等问题。

抢抓机遇开新局,深挖优势锻长板。

8月11日召开的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在对当前工作的整体部署中明确要求“要紧抓产业不放松”,其中对“加快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着重强调。

在具体工作推动和落实中,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官鹅沟5A级景区创建和天池、阳坝等重点景区改造提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紧盯九武高速贯通。

要主动对接、提前布局,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中医保健、康复疗养、研学旅游、会务会展等“旅游+”新业态,打造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将陇南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市、西北知名的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

知向何处,不惑于方向;明所从来,不竭于动力。

每一项部署,都需要定力与勇气,更需要胆识与智慧。展望未来,文旅康养产业,将赋予陇南山水更深“内涵”,让城市更美好、让乡村更兴旺,让人们更加便利地拥抱和享受“诗和远方”,使“南北过渡带,康养陇之南”成为陇南又一张亮眼的名片。

△成武高速成县段纸坊府城立交陇蜀之城,诗韵流淌文旅康养,大有可为

数字经济折射中国高质量发展印记

已然成为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

成为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新动能新引擎

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

专题报道⑤

提速崛起,谱写数字产业“陇南篇”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正成为引领新常态、壮大新经济、打造新动能的主要“引擎”。

从数字产业化到产业数字化,今年来,陇南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释放数字对陇南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努力让数字活水润泽百业、服务大众。

上半年,全市网店数量稳定在1.4万家,实现电商销售额3.7亿元,同比增长9.3%。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

在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张柯兵再次点明这一关键词——新兴数字产业,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新兴数字产业提速崛起,推动大数据向产业化发展,让数字经济产生更多效益。”

融入数字海洋,极目远望,陇南谋划长远,干在当下,正在点燃数字引擎,赋能美好未来!

▲礼县永兴镇龙槐村果农张加成在果园直播销售苹果。

点燃“新引擎”

释放陇南数字经济潜力

前不久,“陇南出租”官方平台上线高德打车开始试运营,全新上线的“陇南出租”,不但实现了网约行程上车点推荐、防宰客路线推荐、计价联动、非现金支付、服务评价等能力,满足乘客出行新需求的同时,帮助出租车驾驶员拓展接单渠道。

现在,走进陇南,网络购物、在线外卖、手机支付、直播等数字化消费场景,早已像柴米油盐一样,进入陇南人的日常生活。陇南这座古老而又不失现代的城市正持续发生着“化学反应”,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在大数据的加持下,今年陇南电商加快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三级物流体系、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陇南电商”平台共有会员17万人,上架商品款,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实现交易19.7万单1.9亿元。

在通道物流方面,东盛商贸物流港、琦昆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部分已实现投产。全市物流企业达到96家,快递网点达到个,城市分拨中心、共同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点三级网络逐步健全。

不仅如此,陇南智慧停车建成运营,切实提升我市城市交通动态管理信息化水平,目前武都区已建成38个停车场,投入运营个停车泊位,仅5个月的时间,经营收入万元。

尤其是依托青岛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1.万亩的“油橄榄数字农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我市14个乡镇5.76万种植户。

“陇南健康”实现新冠疫苗在线预约、以官鹅沟为试点建设了智慧旅游项目、金徽酒数字化应用综合平台、陇南市网络安全运营中心、智慧安防小区……从以传统行业为主,到“互联网+”在教育、医疗、旅游、工业等领域运用,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

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正改变着陇南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展现出陇南数字经济的未来愿景,源源不断地为陇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陇南打造网络政务服务,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有“数”更有为

催生陇南发展新动能

在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数据已成为和土地、劳动和资本同等重要甚至更为关键的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催化传统产业变革的同时,开始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

近年来,电子商务、大数据等为我市发展新兴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互联网应用渗透于发展的方方面面,形成了陇南电商产品卖到全国、卖到境外的“大循环”和自产自销的“小循环”互补发展格局。市级大数据管理局、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大数据政务中心、大数据运营体验中心等,4G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城区5G网络逐步普及,打通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陇南人深知,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立足实际找差距,陇南目前仍存在数据共享范围不广,数据应用场景不多、力度不够,建设效益示范的带动不足,成果应用效益发挥不充分等方面的问题。

▲我市市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在网上预约、查询。

找准症结出实招,针对难点、痛点、堵点,今年以来,我市印发《陇南市大数据、数字城市发展规划(01—05)》(讨论稿),并以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政务云”、乡村大数据、“陇南办事”小程序、陇南融媒体、党史学习教育平台、数字化赋能防灾减灾、“智慧乡村/社区”、农村教学点情况统计系统等平台建设,不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走向深入。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陇南办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dzz/1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