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学术思

1、病因病机认识

近来对RA及OP病机的研究表明,其发病涉及多个脏腑,与脾胃、肾、肝及外邪都有密切联系,且RA本身存在骨代谢的异常。肾主骨,病机首先责之于肾虚,肾充则髓实,肾充养骨骼,肾主骨藏精生髓,关节为筋骨之会,赖肾精以滋养,肾精充足则筋骨坚,肾精亏虚则易致骨痿。除此之外,肾中真阳,即命门之火,肾得命门而作强,生命活动的调节无不借命门之火的温养。《灵枢·五变》曰:“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类风湿关节炎病程较长,在某种程度致使患者正气亏虚甚至命门火衰,在长时间病情反复的情况下,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阴、肾阳或肾阴阳俱虚,因此正气亏虚既是外邪入侵的主要原因,也是RA继发OP发病的决定因素。2、诊断辩证思路

朱老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强调辨证是根本,辨病是参考,没有不治之症,只有不知之症,由此可知,辨证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以四诊(望、闻、问、切)为手段,全面了解病情,并结合生理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等现代检查方法进行确诊。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提高,要高度警惕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可能,做到明确诊断、早预防、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以腰背部疼痛为主,疼痛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后伸及久坐久立等姿势时疼痛加剧,日间重、夜间轻,从间断疼痛开始发展到持续性疼痛,严重时翻身、行走困难甚至导致骨折。朱老在治疗顽痹时运用培补肾阳法有其独到的见解。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阳衰微、精气不充则腰背酸而冷痛,依据“命门学说”温五脏阳气,主张重用仙灵脾、仙茅等药物益肾壮督、生精填髓壮骨以求本,在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同时,注重调护脾胃,充养后天之本,调节骨代谢,促进骨组织修复,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3、治法治则(1)基于命门学说温五脏之阳

清·陈士铎《石室秘录》指出:“命门者,先天之火也。”认为命门是肾阳真火,是人体一切机能活动的动力,五脏六腑得以正常运转无不借命门之火温养。肾阴和肾阳温养全身各脏,五脏病久可累及肾,肾作为推动全身机能器官运转的动力,人体各个脏腑器官的调节中心,维持人体稳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重用淫羊藿益肾壮督,生髓壮骨以求本

朱老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其治疗痹证的经验及其用药方法,对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损伤筋骨的病变,“痹证虽顽固,良药有奇功”,提出在辨证时应紧紧掌握“持重”与“应机”方法,即辨证既明,用药宜专,证型已变,药应随易。在辨治时强调用益肾培本之品,如熟地黄、淫羊藿、仙茅、补骨脂、肉苁蓉等,在用培补肾阳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时,重用淫羊藿等益肾生髓壮骨之品以求用药宜专,淫羊藿善补肾阳又能祛除风湿,配伍不同药物应用于肾阳不足为基本病机的此类慢性疾病,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3)顾护脾胃,调理阴阳促骨修复

朱老在注重调补脾肾的基础上,依据“命门”学说创立“培补肾阳汤”,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促进骨组织修复方面取得显著疗效。顾护脾胃、调理阴阳不仅体现在本方中,也体现与在对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整个过程中,更体现于中医的理论基础思想中,只有后天化生之源不断、阴阳和调,才能使机体在逐渐修复和愈合中保持正气充足,不致外邪趁虚而入。并在用培补肾阳汤治疗本病的后期多加用山药、白术、茯苓等益气健脾之品,后天得以调养,脾胃得以健忘则气血充足,对疾病预后至关重要。

(4)善用多用药对方简效佳

药对是药物根据性味功能而产生协同加强或相反相成作用配伍的有机组合,配伍是中医药治疗理念的基础,中医方剂以配伍而丰富多彩,治则治法也不拘一格,当然药对也不是2种药物简单的结合,其配伍是以七情和合理论为基本原则,在中医药学理论不断发展的今天,亦融入升降浮沉、四气五味、归经、有毒无毒、辨病辨证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等中医药的基础理论,对药对的研究应用及数据挖掘对组方及增强临床效果意义重大。朱老在用药对的临床实践中深有体会,指出法随证出,方从法出,在对顽痹的中医治疗中始终坚持中医特色,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对药的配伍及方剂的组成皆有其法度,在药对应用上法宜变通,并分析总结临床经验,对指导临床应用大有裨益。如仙灵脾与仙茅、淮山药与枸杞子、紫河车与甘草组成三大药对,是其治疗痹病的常用药物。

编辑:张翼云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研究生,师从风湿病专家吕新亮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dzz/13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