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下颌及颞颌关节的对
摘要:目的研究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下颌及颞颌关节的对称性.方法对20例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及23例正常牙合成人拍摄定位颏顶位片及双侧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进行描记分析.结果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在下颌坐标系中反牙合侧DMP点更靠远中及颊侧,在颅底坐标系中反牙合侧CMP,DMP点更靠远中,DMP,MM,DM点更靠侧方.结论相对下颌坐标系,反牙合侧第一磨牙位置与对侧相比更靠远中及颊侧.在骨性结构上,未见下颌的不对称.相对颅底平面,下颌骨向反牙合侧发生了旋转. 0引言 后牙反牙合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其中多数患者为单侧后牙反牙合,据报道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7%~23%[1].单侧后牙反牙合可影响关节、肌肉的功能.单侧后牙反牙合如未在儿童时期及时进行治疗,将导致牙列不对称,但一侧后牙反牙合是否会引起骨骼的不对称,至今仍存在争论.我们以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为对象,通过对其定位颏顶位片及双侧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的分析,并与正常牙合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下颌及颞颌关节的对称性.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02/-08在我院就诊的未经正畸治疗的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21(男10,女11)例,年龄18~27(平均21.3)岁为实验组.恒牙列,一侧后牙反牙合(其中右侧6例,左侧5例),反牙合涉及磨牙及前磨牙,伴有下颌中线向反牙合侧偏移至少1mm,并排除由牙齿移位造成的中线偏斜(牙性偏斜),另以正常牙合成人23(男11,女12)人,年龄21~23(平均22.3)岁为对照组. 1.2方法采用AUTO-Ⅱ全景X线机(ShimadzuCo,Japan)及ToshibamA多轨迹断层X线机摄片.X线片由同一位技师拍摄完成.对每位受试者拍摄定位颏顶位片:头部向后倾斜,左右耳塞固定双侧外耳道,听眶线与胶片暗盒平行,X线中心线与双侧下颌角连线垂直.并以定位颏顶位片为参考,对每位受试者拍摄校正的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 1.2.1定位颏顶位片将X线片通过扫描输入计算机,确定标志点(Fig1).下颌骨的对称性通过两个坐标系进行评估.一是颅底坐标系,一是下颌骨坐标系.颅底坐标系是以双侧棘孔中点及其垂直平分线为基准建立的.下颌骨坐标系是以双侧髁突连线及其垂直平分线为基准建立的.通过在下颌骨坐标系中对双侧标志点的前后及水平距离的测量和单侧标志点的水平距离的测量确定下颌的骨性及牙性的对称性,由此产生4个变量.同样,通过在颅底坐标系的测量也可以产生6个变量.此外,为确定对称性又额外增加了2个变量.在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为反牙合侧减非反牙合侧,在对照组为右侧减左侧. 图1-图2略 1.2.2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将X线片通过扫描输入计算机,确定标志点.以定位颏顶位片对关节断层片进行校正,通过测量关节上、前、后间隙确定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反牙合侧与对照组的右侧进行比较,非反牙合侧与对照组的左侧进行比较.共产生6个变量.为验证定位颏顶位片及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的可重复性,从实验对象中随机抽取10例,间隔1wk后再拍摄X线片.将两次拍摄的X线片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5例,由作者重复定点2次,间隔2wk.将两次定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 统计学处理:测量结果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进行t检验. 表1定位颏顶位X线片测量结果 略 2结果 在定位颏顶位片中,对称性变量测量值在实验组为反牙合侧减非反牙合侧,在对照组为右侧减左侧.均值为正说明实验组的反牙合侧或对照组的右侧标志点距基准线的距离较远.正中变量测量值为正表明其偏向反牙合一侧或对照组的右侧.两坐标系的夹角(IC/IS)也存在正值和负值.负值表明在反牙合侧下颌骨坐标系的X轴与颅底坐标系的X轴相交并位于其远中.测量结果表明,在下颌骨坐标系中,DMP点在前后向及横向都有显著性差异.骨性标志点双侧未见有显著性差异.在颅底坐标系中,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在前后向及横向都存在显著的不对称.CMP、DMP点在反牙合侧更靠后,在横向,DMP,MM,DM点分别更靠近侧方,认为是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的下颌骨相对颅底平面发生了旋转.反牙合侧下颌第一磨牙与对侧相比更靠近外侧及远中.骨性标志点间未见有统计学差异,因此认为在骨性结构上,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IC/IS在实验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该值为负值(-1.01度),表明相对颅底平面在反牙合侧髁突更靠近后方.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在两组间及反牙合与非反牙合侧间均未见统计学差异.3讨论 错牙合与骨骼对称性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然而即使在无错牙合的正常人中,也发现上下颌骨左右存在大小差异[2].因此,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否与投照方法相关呢?研究发现在头颅定位后前位片中,即使发生了5°的侧向旋转,也会显示两侧明显不对称,而这种旋转对定位颏顶位片的计算结果却不产生影响[3].而且,依据头颅定位后前位片无法确定不对称差异是牙性的还是骨性的或二者兼而有之[4].因此,选用定位颏顶位片研究下颌骨的对称性更为准确.我们认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的下颌骨相对颅底平面发生了旋转.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在下颌的闭口运动过程中,由于牙合干扰的存在及没有正确的牙尖引导,使下颌向反牙合侧发生侧向移动[5].但牙尖斜面及颞颌关节的结构使得下颌不能发生单纯的侧向移动,而使下颌发生旋转,因此产生非反牙合侧髁突向前、下、向中线,而牙合侧髁突产生旋转运动,使下颌发生偏移.正是由于下颌的旋转导致了下颌骨相对颅底平面的不对称.使得安氏Ⅰ类单侧后牙反牙合的患者偏移后在反牙合侧形成Ⅱ类关系或在非反牙合侧形成Ⅲ类关系.由于下颌的旋转导致反牙合侧下颌第一磨牙比对侧更靠近外侧及远中,这与临床常见的反牙合侧磨牙往往呈现Ⅱ类关系相一致.但也有可能磨牙的相对远中位置本身即由Ⅱ类牙合关系所导致的.我们证明,单侧后牙反牙合与牙列的对称性相关.但并未发现骨性结构的不对称,因而并不能认为单侧后牙反牙合如不进行治疗将导致骨性结构的不对称.在头颅定位后前位片上发现的骨性的不对称也许是由于投照原因形成的. 在头颅定位后前位片研究中,在额平面发现颞颌关节有显著的不对称.但在本研究中,由于在关节中位断层片上未见到两组间有明显差异,因此认为由于单侧后牙反牙合的发生使颞下颌关节发生了改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为适应新的咬合关系,在下颌骨的位置及牙齿的排列方面都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为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而进行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齿的移动,将会引起关节内髁窝关系的变化.这种突发的变化将会超出患者的适应范围,导致疼痛或不适[6].因此,对于已发生完全改建的成年患者,在正畸治疗时或许单纯移动牙齿而不改变颌骨位置关系将会有利于颞颌关节的健康.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陕西西安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的治疗方法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