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脱位骨折康复训练系列之腕关节骨折

骨折病人常常会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变形、畸形等并发症,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对于骨折病人,我们的治疗不仅限于使其骨折愈合,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及时有效的正确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和避免并发症,最大范围恢复伤肢正常功能。今天将为大家讲述腕部骨折后的锻炼方法。

肌力锻炼:从受伤后即开始,未治疗前不要随意挪动患肢,抬高手腕;固定复位或手术后,可按摩手指、前臂;肌肉做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绷紧和放松)预防肌肉萎缩或粘连。

关节活动度锻炼(ROM)

开始时间:在复位固定后当天或手术处理后次日

方法:包括肩、肘、手指等活动,保持相连关节的活动度,减少关节粘连,带动患肢肌肉收缩,促进骨折愈合。后期逐渐开始腕关节、前臂旋转度锻炼。

钟摆样锻炼:患者取坐位,保持上臂与地面垂直,做前屈、后伸,类似钟摆样前后运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招财猫样锻炼:平躺,胳膊向外呈90°,肘部弯曲90°,始终保持这个姿势,向后旋转胳膊,再向前旋转。他人可协助固定患侧胳膊。

抱头锻炼:健侧托患侧交叉做抱头状,上下活动患侧手臂,也可以从腰部开始,锻炼肩关节外展、外旋运动。以上每种动作,每天做3个循环,每次20-30次。

肘关节:患侧前臂保持中立位,用健侧手托患侧前臂,用力伸肘(患侧)3秒,然后屈肘3秒,每天4-5次,每次3-5分钟。

手指:2—3天后做手指关节被动锻炼,用健侧手分别弯曲患侧每一个手指,再拉直,先保持手指分开、伸直的姿势,再并拢。(屈伸)

第2周起,继续屈伸手指,并增加对指、对掌的抗阻练习。逐渐变沿各个方向进行拇指绕圈。拇指尖触碰其余手指尖(对指)。弯曲拇指,尽可能紧靠手掌;再外展拇指,离手掌尽可能远(对掌)。第3周起,可以开始挤压软海绵或者球,随恢复情况,可增加挤压物硬度,每小时5分钟左右。

腕关节及前臂:禁忌:术后1一周内旋前旋后运动

手术治疗内固定良好者,伤后第2周可开始腕关节主动活动,健侧手协助固定患侧肘部,将其置于桌上,使仅有腕部背伸、屈曲,分别向桡侧和尺侧弯曲。(即前后左右转动)开始时幅度频率要小,若手法复位者,最好是推迟到4周后。伤后4-6周可加强旋转度锻炼:患肢向前伸直,健侧可辅助托举,做前臂的旋前旋后锻炼,尽量做到分别使掌心朝下、朝上。

注意事项:尽量保持患肢高抬,尤其是未消肿前,休息时可增加患肢按摩。伤后6周内,患肢尽量不负重,不提拿物品,8周后可开始负重,老年人适当延迟。术后1周内可在佩戴支具情况下进行功能锻炼,后期尽量去除支具锻炼;内固定良好者,白天可多拆除便于活动,仅夜间做好固定作用,最好是置于胸前腹部。功能锻炼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且定期复查,尤其是手法复位者,需定期监测骨折部位愈合情况,与医生商讨适于自己的锻炼方式。

之二,腕关节损伤康复

腕关节因间接暴力而造成的关节周围韧带、肌肉、关节囊等软组织受到过度牵拉而发生的损伤称为腕关节损伤,包括撕裂、出血、肌腱脱位,严重者可合并小片撕脱性骨折。直接暴力造成的损伤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可以参考四肢骨折的康复一节。

  

  1.急性损伤:在生产劳动、体育运动及日常生活中由于不慎跌仆,手掌猛力撑地或因持物而突然旋转或伸屈腕关节,造成关节周围肌腱、韧带的撕裂伤,当暴力过大时可合并撕脱骨折和脱位。

  2.慢性劳损:腕关节超负荷的过度劳累及腕关节长期反复操劳积累,使某一肌肉、韧带、肌腱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加之轻微的外力而造成损伤。损伤后,软组织撕裂,局部渗出或出血,肌腱移位,日久可致粘连。

  

  1.急性损伤。腕部疼痛,活动时痛剧,夜间常因剧痛而致寝不安。肿胀、皮下瘀斑明显。腕关节功能受限。

  2.慢性劳损。腕关节疼痛不甚,作较大幅度活动时,伤处可有痛感。无明显肿胀,腕部常有“乏力”、“不灵活”之感。

  不管是急性损伤或慢性损伤,依其损伤的部位不同,其疼痛的表现也不一样。

  (1)腕背侧韧带与伸指肌腱损伤:腕关节用力掌屈时,在背侧发生疼痛。

  (2)腕掌侧韧带与屈指肌腱损伤:腕关节用力背屈时,在掌侧发生疼痛。

  (3)桡侧副韧带损伤:当腕关节向尺侧倾斜时,在桡骨茎突部发生疼痛。

  (4)尺侧副韧带损伤:当腕关节向桡侧运动时,尺骨小头处疼痛。

  (5)如果向各种方向运动均发生疼痛,且活动明显受限,则为肌腱等的复合损伤。

  

  1.查体

  (1)受伤部位有明显的压痛及肿胀。

  (2)分离试验阳性:即作受累肌腱、韧带相反方向的被动活动,在损伤部位可出现明显的疼痛。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单纯腕与手部扭伤及侧副韧带损伤,X线片除有局部软组织肿胀阴影外,其余无明显发现。

  (2)MRI检查:韧带出血、韧带损伤或断裂。

  (3)关节造影:可显示韧带断裂或松弛等。

  

  1.本病有腕部外伤史。

  2.局部肿痛,压痛明显,活动受限。

  3.症状与肌腱、韧带的解剖位置有关。

  

  1.腕舟骨骨折:有外伤史,如摔倒时手掌着地,腕关节疼痛肿胀以桡侧为主,阳溪穴处压痛明显,桡偏腕关节或叩击第2、3掌骨头部,腕部有剧烈疼痛,而牵拉时疼痛不明显,拍腕关节舟状位X片,一般可以确诊。

  2.桡骨远端无移位骨折:腕关节外伤后肿胀、疼痛,压痛点在桡骨远端周围,X片可以确诊。

  

  1.腕关节活动度评定

  (1)掌屈~,背伸~;

  (2)桡屈~,尺屈~。

  2.疼痛评定:视觉疼痛量表。

  

  1.急性损伤早期:伤后24—72小时(组织出血停止)运用RICE法。

  R-rest适当采取桡偏制动休息,有利于肿胀的消退后减轻疼痛。

  I-ice冷敷。伤后24—72小时(组织出血停止之前)内冷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充血和出血,达到止痛、消肿、消炎的目的。具体方法:将两块小毛巾折叠成损伤部位大小,放在冰水中浸湿后拧干敷于患部,每隔5分钟左右更换一次,连续3—4次。

  C-   E-elevation患肢抬高。

  2.热敷:受伤24—72小时(组织出血停止)后热敷改善血液淋巴循环,促进组织代谢,缓解组织水肿,促进瘀血的吸收,有利于组织修复。

  具体方法:将两块小毛巾折叠成损伤部位大小,放在热水或醋水中浸湿后拧干敷于患部,每隔5分钟左右更换一次,连续3—4次。

  3.药物治疗:

  (1)西药:可选择非类固醇抗炎药或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消炎痛、芬必得、布洛芬、曲马多、扶他林等。

  (2)中药:应用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的中成药等进行治疗。也可在患病24小时后,局部外用中药等。

  4.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祛瘀。

  (2)操作方法:

  急性损伤:由于疼痛和肿胀较为明显,手法操作时宜轻柔。

  ①穴位点按法;

  ②揉法或扌衮法和弹拨;

  ③摇腕关节;

  ④最后用擦法及搓法治疗,以透热为度。

  急性损伤后期和慢性劳损:

  ①由于疼痛和肿胀较轻,运用以上手法时,要相应加重,活动幅度逐渐加大,以解除挛缩,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

  ②手法操作要注意力度,以防再度损伤。

  5.运动疗法:

  (1)可作腕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运动练习。

  (2)五指屈伸运动:先将五指伸展张开,然后用力屈曲握拳。

  6.针灸治疗:选择少海、通里、神门、合谷、阳溪、尺泽、列缺、太渊、养老、支正、阳谷、内关、大陵、阳池和会宗等穴。

  7.理疗:包括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调制中频电疗法、超短波电疗法、红外线疗法和磁疗法等。

  8.局部封闭:局部疼痛点封闭。注射曲安缩松0.5ml、0.5%利多卡因5—10ml;2—3次为一疗程。

  

  1.急性损伤后,应及时给予冷敷或加压包扎为宜。

  2.局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及腕部过度用力。

  3.治疗期间可用“护腕”保护。

  4.在疼痛减轻后进行功能锻炼。

另附图片供大家参考!

赞赏

长按







































郑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中科白癜风国庆感恩回馈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hl/7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