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伤了桡骨头
生活中,良好的互动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重要方式。然而,当年轻的家长和孩子玩耍时,一个无心的动作可能就伤害了孩子。为了避免给您的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今天,本文向您介绍一种儿童常见的骨科疾病:桡骨头半脱位。
1.什么是桡骨头半脱位?
桡骨头半脱位是指儿童上肢在受到外力牵拉时,桡骨头从桡骨环状韧带脱出造成的疾病状态。本病多由外力牵拉患儿上肢引起,故又称为“牵拉肘”。桡骨头半脱位多见于1-4岁的儿童(以2-3岁发病率最高),但6-7岁时也可发生。男孩多于女孩;左侧多于右侧。2.为什么会出现桡骨头半脱位?
为了理解桡骨头半脱位的发生机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正常的肘关节解剖。如图1所示,肘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共同组成。在桡骨头处,有桡骨环状韧带包围桡骨头。桡骨环状韧带与尺骨的桡切迹共同构成一个“上口大,下口小”的骨纤维环容纳桡骨头,防止桡骨头脱出。图1.肘关节局部解剖示意图然而,在儿童时期(如1-4岁),由于幼儿的桡骨头尚处于发育阶段,环状韧带松弛。此时,一个施加于患儿手部的猛烈牵拉就很容易导致桡骨头被环状韧带卡住,或环状韧带部分夹在肱桡骨之间,从而发生桡骨头半脱位(图2)。图2.桡骨头半脱位机制示意图
3.桡骨头半脱位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①患儿哭闹不止:当患儿腕部或手部突然向上牵拉时,由于桡骨头半脱位造成的疼痛,患儿哭闹不止。②肘关节活动受限:由于桡骨头半脱位,加上疼痛,患儿拒绝使用患肢,害怕被触碰,出现肘部功能受限。4.如何诊断桡骨头半脱位?
通常,根据患肢牵拉史,患儿临床表现(患儿哭闹不止及肘关节活动受限),即可做出桡骨头半脱位的诊断。X线检查对于桡骨头半脱位的诊断是非必需的,但可用于明确是否有肘部骨折。5.如何治疗和预防桡骨头半脱位?
5.1桡骨头半脱位治疗
通常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治疗桡骨头半脱位。医生一只手向内向后按压桡骨头,另一只手握住患儿手腕处,将患儿前臂稍向远端牵拉并做旋前、旋后动作,与此同时,逐渐弯曲患儿肘关节至90°。当听到或感觉到轻微的弹响时,表示复位成功(图3)。图3.手法复位桡骨头半脱位的方法之一
复位成功后,患儿哭声戛然而止,愿意用患肢玩耍并完成肘部及前臂正常活动。通常,复位成功后患肢应用三角巾悬吊1周左右,以避免习惯性半脱位。5.2桡骨头半脱位预防
家长需要明白,一旦患儿发生桡骨头半脱位,则有很大可能复发。因此桡骨头半脱位重在预防。常用的预防措施如下:①当抱起孩子时,请避免拉扯患儿手臂(图4)。可采用托举患儿腋下将其抱起。图4.错误的抱起孩子的动作
②请避免拉着孩子的手臂“荡秋千”(图5)。图5.错误的“荡秋千”动作
③请避免用力拉扯孩子的手臂(图6)。图6.错误的拉扯孩子手臂的动作
注:本文仅作医学科普,不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如有问题,请咨询您的专科医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