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书单孩子生病不肯看医生,都是你们这些

看医生、打针是大人经常吓唬小孩的伎俩,它的使用频率并不亚于“警察叔叔要来了”这样的说法。所以,无论是精神上的恐怖,还是感官上的疼痛,“看医生”对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就是一场梦魇。

可是又有另外一个现象,在女生“过家家”的游戏中,医生经常是抢着当的一个角色(在女孩眼里,医生就是往小屁屁打针的、轻声细语地、而且往往长得很好看的姐姐),所以,女孩们拥有一套“当医生的玩具医药箱”的强烈愿望不会亚于芭比娃娃!

并且,当孩子冲着他们的“病人”指手划脚时,内心的驾驭感喷薄而出!当医生的感觉可比当病人好多了!

那么,在寒风凛凛的季节,父母们可以让家里的宝贝好好“保全”好自己,不让自己感冒、咳嗽、头疼、流涕!

否则,咱还不是要看医生?!

几本绘本可以来救场,有对感冒的科普,也有看医生的奇闻趣事,可以帮助孩子消弥对“看医生”的恐惧感,从而让看医生变得轻轻松松。

1、感冒这件“小事”

《感冒的奥秘》

LaZoo文

菅原启子图

启发童书馆

3岁+亲子共读

▼推荐:

感冒虽然不是太严重的毛病,但相当整人哦,茶饭不思,头疼脑胀,昏昏欲睡,而且还会鼻塞呼吸困难嗅不出气味!所以,一旦孩子有感冒,大人的心眼就会提到嗓子上,娃一旦闹腾起来,那家里是一地鸡毛一团乱战了!

这本可爱的绘本,以简洁又好玩的方式,告诉孩子感冒是怎么引起的,发烧其实抵抗病菌的一种方式、感冒又如何预防,一旦感冒要采取怎么样的有效措施等等等等。文末的一位大鼻子医生被画得一脸和善,相信会受孩子的喜爱,那么就趁机就:医院里的医生好多都这样子滴!

相关链接

该书为《身体大发现》丛书之一,《身体大发现》系列三辑,是一套为孩子定制的身体趣味图解。第一辑为2-3岁幼儿介绍眼睛、牙齿、嘴巴、手脚等身体构造,第二辑为4-5岁幼儿介绍骨骼、消化、触觉等知识,第三辑为5-6岁幼儿介绍内脏器官、血液循环、饮食保健、性教育等知识。

《着凉》

毛利子来文

崛内诚一绘

蒲公英童书馆

4岁+亲子共读

▼推荐:

这是由小儿科医生写给小朋友的书,有着相当的权威和科普性。他以孩子夜晚睡觉时最常发生的情况──踢被子,引出主题,深入浅出地为小朋友解释了着凉引发感冒的现象与成因,并且说明了身体正常功能的运作规律。

书里的插画揭开了身体的秘密,明快清晰的人体构造图,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呀,原来身体里面是长这样呢!进而引导孩子了解身体结构,学习如何维护健康。这也是让父母们受益的科学图画书。

2、看医生的奇幻历险记

?

《你好,安东医生》

西村敏雄著

飓风社绘本

3岁+亲子共读

▼推荐:

公鸡嗓子不舒服,说不出话来,怎么办?

找安东医生。

用森林里的药草制成的漱口水漱几下,公鸡立马“咯咯咯”地歌声嘹亮。

鳄鱼下巴脱臼了,怎么办?

找安东医生。

医生拿来一根细长的绳子伸到鳄鱼的鼻孔里,让他打个喷嚏,下巴就合上了。

山羊精神不好,怎么?

也找安东医生。

医生不但能治生理上的病,也是很好的心理专家。

……

不过,医生其实也是人,和我们一样也有累倒的时候哦,看到动物们为安东医生忙碌的逗趣场面,会有股暖流油然而升吧!所以,小朋友,医生也只是身边一名平易近人的叔叔伯伯阿姨婆婆而已,一点不用怕啦!

《我没生病》

角野荣子文

垂石真子图

爱心树童书

4岁+亲子共读

▼推荐:

小健倒不是怕看医生,而是心心念念想在第二天在冰洞上钓鱼,可偏偏在晚上他咳嗽、发烧、胸口还呼哧呼哧地响。为了表示他其实没生病,他拒绝去看医生。谁料,晚上发生了一件很奇特的事,这事让他在第二天醒来时,感到自己已经病好了!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跑到卫生间去漱口:

“咕噜咕噜,咔啦咔啦,咔啦啪叽;

咔啦咕噜,咔啦咕噜,咕噜啪叽;

枯啾枯啾,呸呸,熊熊啪叽。”

这可是熊医生教他的呢!

不可忽视这本书的封底,看到小健从冰洞里钓出鱼的惊喜模样,我们会觉得,小健配合熊医生治疗的所有行为都是值得的!

《第五个》

恩斯特·杨格尔文

荣格图

爱心树童书

4岁+亲子共读

▼推荐:

这本书不到20页,每一页至多7字,却把玩具们等待看医生的恐惧心理表达地鲜活淋漓。而画面中走廊的黑暗又一次喧染了这种无声的恐惧。

还剩四个

还剩三个

……

最后一个

最后一个是折断了鼻子的小玩偶,只有他一人还没有进那个医生的门。

推开医生的门,医生微笑的脸和温暖的灯,让一切云开天晴。

一个谜语般的故事,得出令人会心一笑的答案。

其实答案在书本中间已经慢慢明朗,病了的玩具垂头丧气地进去,却焕然一新的出来,可见看医生是一件让自己恢复精神气的一件好事。

3、说说打针这事儿

《我可不怕打针》

长谷川义史文

穗高顺也图

启发童书馆

2岁+亲子共读

▼推荐:

孩子们在一个“打针不疼的国家”轮流打针。瓢虫和蝴蝶拿着很细很细的针管在一个哇哇大哭的家伙打了一针,呀,哭声即止。轮到男孩打了,嗯,真的只有一点点的疼啊!“针打完了”传来医生温和的声音。哦!哪有什么“打针不疼的国家”,医院啊!

打针,不是不疼,只是有这么一点点的疼,就像蝴蝶的触角轻轻地点一下。当大人把这个客观的事实以童话的方式告知孩子们,那么,打针在孩子们眼里就不会成为可怕的事了!充满夸张童趣的绘画风格,也有助于孩子们在幽默中轻中慢慢消除对打针的恐惧感。

《我不怕打针》

鞠志成编绘

蒲蒲兰绘本馆

3岁+亲子共读

▼推荐:

医院的气息。

封面:飙出两滴药水的针管像一头喷水的小鲸鱼一样顽皮地躲在角落里

环衬页:红十字的口罩、药水、听筒器、温度计等等,像玩偶一样散满整页

封底:红十字的口罩放大了,而小小的胶囊在孩子眼里像玩物那么可爱

作者这样喧染,可能医院的恐惧感吧。看没什么呢,医生的用具,就好比你们家里玩的玩具啊。玩具可以让你们开心,而医生拿用具治好你的病,岂不是又可以恢复开心的你?

所以,文中这位想方设法躲避打针的男孩吴俊赫,即便变成狮子、乌龟、变色龙乃至身披铠甲的鳄鱼也没有用,医生会以他特别的温和方式,让你完成打针的过程,并且让你切身体会打针的微妙心理,其实,不太疼,对不对?从此,这位男生克服了对打针的恐惧感,这也是令人开心的事啊!

《打预防针,我不怕》

小林雅子文

冈边理香图

爱心树童书

4岁+亲子共读

▼推荐:

这是一本科普性的故事书,告诉孩子们:既便身体健康,也要打针,而且打的针,可以预防各种疾病,让身体更棒!这是什么针?预防针,我们经常说起的疫苗。文中告诉孩子:“虽然注射疫苗的同时细菌也变得强大,但当以后遇到真正的细菌时,身体就不会再被细菌打败了。”怕打针的朵朵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决定让自己有个不会生病的好身体,这样除了预防针,就可以不用打其他针了!

4、日常护理早知道

《小小急救手册》

山田真著

柳生弦一郎绘

爱心树童书

4岁+亲子共读

▼推荐:

“啊,受伤了!怎么办啊?”

扉页上醒目的这串字,把这本书要讲的内容给提炼了。是的,这本书是向你科普在身体突然受到创伤后该怎么紧急处理。虽然是28页的绘本,却有一个目录,这个小小的动作相当熨贴人心,并且符合“手册”的风范,值得把它当工具书那样收藏。如果孩子哪天突然烫伤、手指被门夹了、耳朵进了虫子……等等意外,赶紧把这书从书架上抽出来,根据目录翻到需要的那一页,诺!就在这里,照做就是!另外,小编在这里加一句:孩子受伤一定要镇定啊,否则你越慌乱,孩子越害怕!

《神奇的痂》

柳生弦一郎著

爱心树童书

4岁+亲子共读

▼推荐:

你有“揭痂”的瘾吗?反正小编有啊,伤口一旦结痂,看到凸凸的一块,顿时产生“非要把它揭挖下来不可”的强迫症,但是,事情的结果往往是这样的:等挖下来后,要么鲜血如注,要么出现鲜嫩的不忍心去看的粉红的肉。

这本书告诉我们:痂是血凝成的块。在新皮肤长好之前,痂会暂时代替皮肤,起到保护作用。等新皮肤长好了,痂会自动掉落。所以,千万不要自行去揭痂,它是伤口初愈后、皮肤的保护神。

相关链接

以上两本书归属于“身体有个小秘密”套系,本套装共8册,分别为《鼻孔的秘密》《蛀牙别招我!》《噗!放屁了》《脚掌的故事》《神奇的痂》《小小急救手册》《为什么人要有肚脐?》和《血的故事》。这套书用欢快的表现方式,提开身体的小秘密,让孩子们了解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习惯会对健康有益,进而纠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做自己的“健康小卫士”。

今日互动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老实说,你有没有拿

“再不听话,就让医生给你打针/警察叔叔抓走你”

这样的话吓过孩子?

参与方式:文章最后直接留言。

本文由绘本书单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









































白癜风该怎么治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ys/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