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新闻纵览颞下颌关节紊乱和偏头痛,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和偏头痛患者疼痛模式受天气影响

意大利一项研究显示,咀嚼肌疼痛患者和偏头痛患者表现出典型的随时间变化的疼痛模式,该研究意外发现上述疼痛模式受天气变化影响。该论文年2月28日在线发表于《口腔康复学杂志》(JOralRehabil)。

研究纳入11例(27.3±7.4岁)慢性咀嚼肌疼痛(MP)和20例(33.1±8.7年)偏头痛(MH)患者。研究者要求被研究对象连续14天每小时报告当时的疼痛等级,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研究使用便携式数据记录仪采集研究对象不同时段的VAS,同时也记录当时的温度、气压及相对湿度。

结果为,两组的VAS均随时间不同显著变化。与MH组相比,MP组的VAS波动较小,但MP组中VAS的平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均高于MH组(P<0.05)。与MP组相比,疼痛评分<2的情况在MH组中更常见(P<0.)。在MP组中,疼痛感知强度与大气压力呈负相关;而在MH组中,疼痛感知强度与温度、气压呈正相关。(王蕤编译)

种植覆盖义齿软衬附着式优于杆卡式

埃及的一项研究显示,下颌种植体杆式覆盖义齿修复7年后,对于保持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和减少修复并发症,软衬附着体优于杆卡附着体。该论文3月4日在线发表于《口腔康复学杂志》(JOralRehabil)。

该研究纳入了30例男性无牙颌患者,在下颌两侧尖牙区分别植入一颗种植体,3个月后使用弹性杆连接。3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两组下颌覆盖义齿分别用杆卡附着体连接(CR组)或软衬附着体连接(RR组)。戴牙后进行随访,记录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垂直骨吸收(VBL)、水平骨吸收(HBLO)和修复并发症(PC)。随访时间分别为戴牙当日(T0)、戴牙后6(T6m)、12(T1)、24(T2)、36(T3)、48(T4)、60(T5)、72(T6)和84(T7)个月。

结果为,CR组的PI和GI随随访时间延长显著增加,RR组则显著降低(P<0.);PD在T1(CR)和T6m(RR)时增加,随后降低(P<0.05);VBL在两组随时间显著增加;HBLO在T2(CR)和T1(RR)时显著增加,随后逐渐减少;CR组的PI、GI、PD、VBLO和HBLO在所有时间点均显著高于RR组(P<0.);两组的存留率分别为96.6%(CR)和%(RR);两组最常见的PC分别为套卡磨耗(CR)和软衬附着体从义齿上分离(RR)。(索超编译)

牙科从业人员哮喘发作风险更高的原因复合体粉尘的单体释放

比利时一项研究显示,理论上复合体粉尘可作为载体运送单体到呼吸系统深部。本研究结果为牙科医师易患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在磨牙过程中,牙科医师会暴露于牙科复合材料释放出来的纳米级粉尘颗粒中,应更注意防止吸入复合体粉尘。该论文年2月28日在线发表于《牙科学杂志》(JDent)。

研究者收集可吸入(5μm)复合体粉尘,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检测其在水中和乙醇中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双酚A的释放。运用透射电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对粉尘进行形态学及化学成分分析。

结果为,LC-MS/MS分析表明:无论复合体是何种类型,可吸入的复合体粉尘在水中及乙醇中都会释放出相对高浓度的非聚合态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而其在乙醇中的释放量更高。另外,复合体粉尘还可以释放干扰内分泌的双酚A。透射电镜分析显示,多数颗粒为纳米级,颗粒直径大小范围为6nm~5μm,中间值范围为12~39nm。多数颗粒由数个树脂基质中的填充颗粒组成,同时也能观察到部分单个颗粒。能谱分析证实收集到的颗粒来源于牙科复合树脂材料。(张翼飞编译)

析2-年澳大利亚口腔医生处方止痛剂、消炎药等使用增加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显示,在过去十年里,在医保人群中,止痛剂、消炎药和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处方数量明显增加。这些数据可以形成基线,以进一步监测在口腔科管理中适当的药物使用。该论文年3月2日在线发表于《社区牙科与口腔流行病学》(CommunityDentOralEpidemiol)杂志。

牙科医生能够根据药物福利计划(PBS)补贴的各种药物开具处方,其主要类别是镇痛药和抗生素。该研究的目的是调查2年至年澳大利亚口腔医生开具非抗菌药物PBS处方的模式。

研究者收集2年至年之间澳大利亚医疗保险数据,包括口腔科医生开药情况和医保人群受益情况,并研究了随着时间变化的使用模式。

结果为,在12年期间,医保人群中止痛药物的处方数量和分配使用(按剂量和人口标准化)总体增加。牙科处方止痛剂使用增加15%,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使用增加41%,阿片类镇痛药使用增加12%。在年至年期间,羟考酮5mg片剂的处方增加了%;在观察期间,地西泮和替马西泮的牙科处方分别增加了51%和%。注射用皮质类固醇使用增加19%。相反,卡马西平和止吐剂的使用分别降低了39%和10%。(王蕤编译)

灼口综合征有哪些疗法?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α-硫辛酸(ALA)、局部用氯硝西泮、加巴喷丁和心理治疗可以在灼口综合征(BMS)中缓解疼痛。加巴喷丁也可以增强ALA的作用。辣椒素受其副作用的限制。该论文年3月1日在线发表于《口腔疾病学》(OralDis)杂志。

BMS是一种慢性口腔疼痛综合征,主要影响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其特征在于口腔黏膜烧灼感,并且可与味觉障碍、感觉异常、感觉迟钝和口干燥相关。该疾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是神经源性疾病。

研究者通过检索PubMed、WebofScience和考柯兰(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的文献,最终纳入22项随机对照试验。

8项研究验证了ALA的作用,3项试验研究氯硝西泮,3项试验研究心理治疗,2项试验研究辣椒素,上述研究均显示出研究对象可能减轻疼痛/烧灼感的适度证据。有一项研究,验证了加巴喷丁的单独作用和与ALA的协同作用。其他治疗包括维生素、盐酸苄达明、布比卡因、橄榄油、曲唑酮、尿素和贯叶连翘。在这些其他治疗中,布比卡因是唯一在症状改善方面具有显著阳性结果的治疗。未来需要更多使用标准化方法的研究,和纳入更多患者的试验结果。(王蕤编译)

★转载请获本公众平台许可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赞赏

长按







































德国强力白蚀消
德国强力白蚀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ys/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