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的小孩看过来,家长们要警惕儿童肱骨髁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发病高峰年龄在5-8岁之间,左侧多于右侧,男孩多见,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及造成后遗症的几率同样占肘部损伤中的首位。

损伤机制

摔伤时可以是过伸位,亦可以处于半屈曲位,损伤时所处于的位置决定发生伸直型或屈曲型的骨折。

儿童摔伤,手掌或肘后着地出现哭闹,手肘不能活动,肉眼见肘关节畸形明显,家长要警惕,医院就诊,请专科医生进行检查。

损伤分型

根据骨折端移位方向分为伸直型(97.7%)及屈曲型(2.3%)。

常用的分型为Gartland分型,共分3型。这里就不赘述了。

临床表现

患儿诉肘关节剧痛,活动时加重,症状重者不敢活动,家长可见患儿肘关节较对侧肿胀。

诊断:

X线是最为直接的诊断方法。骨折无移位,仅可发现“脂肪垫征”阳性,不可忽略,必要时结合CT或者核磁检查,明确诊断。

治疗

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否需要手术主要取决于骨折严重程度。骨折移位程度越大越严重,复位越困难,复位后稳定性越差也越不容易维持。

我们骨科医生一般采用根据骨折移位程度的Gartland分型。一般的,1型和部分2型可以保守治疗,3型应该手术治疗。2型中尺侧有压缩的医生称之为”尺侧塌陷型“的也需要手术。

1、无移位骨折屈肘90°,前臂中立位石膏制动3~4周

2、部分移位骨折

1)手法复位、石膏制动:通过整复矫正成角并获得了满意的位置可行石膏制动,时间为3-4周。

2)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如果整复后的位置不稳定或发生再移位,为防止继发肘内翻畸形可积极地采用经皮穿针固定结合石膏制动。

3、完全移位治疗后出现合并症导致疗效不佳的病例多是此类患者,是治疗重点。

1)手法整复,石膏制动

复位满意,复查位置及时,绝大部分患儿治愈后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功能和外观障碍。

2)闭合复位,经皮穿针

适用于移位较大,整复不成功或复位后的位置不稳定,以及复查中发现原整复位置丢失时,当患者及家属对骨折后外观要求较高时也适用于此种方法。

术中图片演示:

术后复查:

3)牵引

对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而无法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或不能经皮穿针固定时可采用尺骨鹰嘴骨牵引方法治疗。

4)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因可导致关节僵硬及骨化性肌炎,选择时要慎用。指征:开放骨折和明确血管损伤需要探查甚至修补。

并发症

早期:

1、血管损伤;

2、骨筋膜室综合征典型的”4P”表现:疼痛、桡动脉搏动消失,苍白,麻痹,感觉异常。

晚期:

1、肘内翻

最常见,外观畸形,多不影响肘关节功能活动。

2、骨化性肌炎

多数由于粗暴地多次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术中广泛的软组织剥离,强力的被动牵拉引发。

我科常年开展小儿创伤骨科手术,特别对肱骨髁上骨折、股骨干骨折等四肢骨折,积累了许多经验。邓闵军主治医师曾进医院,对小儿骨科具有相当经验和造诣。

我们自己的病例展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zlyy/10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