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自我管理
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是多病因多症状的复杂疾病,涉及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心理学、社会行为学等多个学科。
美国牙科研究协会建议把可逆性保守治疗作为所有TMD亚群的首选治疗选择。另有研究指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近远期疗效均没有显著差异,都为70%-85%。优先推荐保守治疗,谨慎选择手术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与很多的不良习惯和不良姿势关系密切,因此患者除了需要在专业的医务人员那里获得治疗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去纠正不良习惯,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治疗,避免再次复发。
颞下颌关节的管理大部分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都不在正确的位置上,下颌骨向后上方偏移,表现出来就是后牙咬上时,上排门牙深深的包裹着下排门牙(俗称天包地),这种情况下关节后方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下颌后缩关节压力增加引起疼痛不适
颞下颌关节休息位是关节压力最小的位置,为了减轻关节压力,因此患者需要尽可能长的时间保持这个姿势,尤其是对于关节疼痛和复位的患者至关重要。颞下颌关节休息位:上下牙微微分开不要接触,同时下排门牙较上排门牙偏后2mm左右(不要偏后过多),舌头自然的贴在上颚,嘴唇合上。咀嚼肌的自我按摩放松咬肌、颞肌等肌肉的自我按摩能缓解肌肉的紧张及疼痛,沿着肌肉走向或垂直肌肉走向每次按摩5min,每天2-3次,尤其是睡醒后(注意力量要深透不要在皮肤上摩擦)。
肌肉的等长收缩和本体感觉的训练用手指顶着下颌,用2秒做下颌抗阻向左偏的动作,再用2秒回到休息位,一次10-20个,一天3-5次。同样的做下颌向前伸和向右的动作。
通过这些特定动作的的训练能增强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能改善张口歪斜轨迹改变的问题。
姿势的调整
不良的坐姿、站姿,如颈前伸含胸驼背的错误姿势有可能会加重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症状。
靠墙站:目视前方,后脑勺贴墙,微微收着下巴,肩胛骨贴墙并往脊柱上靠拢,吹气的同时收紧肚子,下压肋骨,尽量保持乳突、肩峰、股骨大转子三点一线。
长期体态不良可能对全身造成的影响及正确站姿胸大肌的牵伸:肩外展90度屈肘90度,弓步,身体前倾至胸前有牵伸感,每次要牵伸30秒以上。胸前肌肉牵伸是改善圆肩含胸的重要一步。
背部肌肉训练:俯卧位,眼睛平视地面避免抬头,大拇指朝天花板,手臂伸直同时肩胛骨往脊柱中间靠拢,找背部发力的感觉。
超人飞动作能训练背部菱形肌斜方肌,有利于身姿更加挺拔。
不良习惯纠正避免吃硬的、韧性强的、薄的食物;避免紧咬牙、磨牙、托下巴、俯卧位患侧卧位睡觉;避免含胸驼背颈前伸的坐姿。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急躁,多去户外运动不要熬夜,有研究表明不良情绪和不规律的作息可能会增加罹患TMD的风险。颞下颌关节紊乱是一个多病因多症状的复杂疾病,尽管具有一定的自愈性,但如果疾病已经发展,如产生明显疼痛、关节弹响、张口受限等尤其是已经影响日常生活了须尽早介入治疗。一般来说越早期进行治疗,治疗周期越短效果越明显。
更多关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疾病以及其他康复知识将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