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中二附院讲堂细说骨性关节炎之一
文/张润宁安国松(陕中二附院针灸康复疼痛科)
1.什么是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它可以发生在人体任何关节,但以膝关节最为常见。常说的老年性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关节内骨刺、老寒腿等都是指的这种病,也叫做骨关节病。
骨性关节炎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伴有急性或慢性滑膜炎时会有关节肿胀,甚至出现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与其它关节炎不同的是,骨性关节炎仅影响关节而不会累及体内的其它脏器。
2.引起骨性关节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目前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环境和体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较常见的因素是高龄及关节的过度使用。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有66%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症状。很多年轻的运动员、舞蹈演员易患骨关节炎,是因为他们的膝、踝等关节往往使用过度并常受损伤。在一些特殊职业人群中,由于工作中某个关节反复、过度的使用,如电钻操作工、搬运工和建筑工等,他们患骨关节炎的机率就比较大。
此外,其它一些因素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如饮食不当、体重过大、关节损伤、肌肉无力、关节局部神经损伤、滑膜疾病和某些遗传病。另外还有一些因素,如关节手术、病毒或细菌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关节局部血运不畅会妨碍营养的运输,使滑膜液和软骨失去营养,也会导致发病。
3.人体哪些部位好发骨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关节,研究认为:人体的各关节中,以运动量多、负重量大的关节易发病,如颈椎、腰椎、膝关节、髋关节等。据有关文献报道,膝骨性关节炎约占全身各骨性关节炎的31%左右。
4.膝关节的解剖结构有哪些?
a.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主要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前方的髌骨组成,它们共同构成的椭圆形屈戊关节,就像机械轴承一样活动。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是关节面,关节面上有软骨覆盖。正常关节软骨是自然界中所能找到摩擦系数最低的物质,并且它本身有弹性,像弹簧一样吸收作用于膝关节的局部应力。关节囊和软骨都可以分泌具有润滑作用的关节液,软骨和关节液可以保证膝关节这个“轴承”能在最低磨损下活动,以期达到“最大使用寿命”。膝关节囊附着在关节面周围骨膜及软骨膜上,使关节腔处于密封状态。
b.膝关节之所以能活动自如又不会发生脱位,主要是膝关节囊周围有韧带起着加强稳定作用。其前下方为髌韧带,它的作用是伸直膝关节。膝关节内、外侧有韧带与关节囊融合在一起。它和关节囊之间被脂肪组织隔开。主要功能是加强膝关节侧方的稳定性。
c.脂肪垫,又叫髌下脂肪垫,位于于髌骨下方、髌韧带后方、胫骨近端前方之间的脂肪组织,起着营养髌韧带和局部缓冲压力等多种作用。
d.膝关节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分别附着于股骨髁间窝内、外侧壁和胫骨髁间隆起,连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限制胫骨的前后移位,维持膝关节稳定。
e.关节腔内,股骨与胫骨关节面之间有两块纤维软骨板,分别称为内侧和外侧半月板。半月板底部平坦,表面凹陷,分别与胫骨、股骨关节面形状相适应。内侧半月板体积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板体积较小,呈“O”形,半月板的主要作用类似于弹性垫,缓冲并吸收膝关节承受的部分负重以及足底由下至上传导给膝关节的应力。此外,还起着增加关节软骨之间接触面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防止软骨损伤等作用。
5.膝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
主要病理改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在骨性关节炎患者中,膝关节的表层软骨破损、脱落,导致软骨下骨质在膝关节活动时相互接触、摩擦,软骨下骨内部有神经末梢分配,在摩擦过程中可引起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内部滑膜增生导致关节肿胀。活动时的疼痛、肿胀使患者不得不减少膝关节活动量,而活动量的减少更加容易导致膝关节僵直,就像汽车轴承“生锈”一样,由此衍生出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发展为膝关节活动性的完全丧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关节会出现间隙狭窄,并且发生变形发生内、外翻,外观表现为罗圈腿、X形腿。除此之外,关节边缘会长出骨刺,这是由于关节磨损后骨质过度增生的结果。同时还会有小块的骨或软骨脱落,并飘浮在关节腔中,称为“游离体”,由于它像老鼠一样行踪不定,又有很形象的外号叫“关节鼠”。游离体在膝关节活动过程时会卡在关节间隙,这会导致更严重的疼痛和损伤。
6.得了骨性关节炎有哪些症状?
骨性关节炎一般没有全身症状,只会有局部体征:
a.疼痛。早期的疼痛,一般在休息一夜后出现,关节稍活动后消失,活动增加后再次出现疼痛,尤其在行走、上下楼梯、下蹲起立时疼痛加重,疾病发展表现在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严重时甚至影响睡眠。
b.关节僵硬。早期偶尔会出现,以后随病程进展发作频率增加且程度加重。
c.关节畸形。由于疼痛导致关节活动减少,关节囊挛缩产生关节畸形。发生在髋关节时,因为髋关节屈曲及内收畸形,患者会发现患侧肢体逐渐变短。
d.跛行。因疼痛及畸形所致。
e.肿胀。肿胀只在表浅关节可以见到如膝关节、肘关节等。
f.全身情况。大部分患者体型较肥胖,多在50岁以后出现体征,多数为单关节受累,偶尔会累及2-3个关节。
7.那些人易患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即关节的老化。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多数是50岁以上的病人。好发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的老年女性、年轻时运动量大或曾有关节损伤病史的患者,属于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此外有家族病史者或肥胖者也易发生骨性关节炎。
8.为什么中老年人易患骨性关节炎?
人体在40岁以后,肌肉功能逐渐减退,并且外周神经功能开始下降,反射减弱,神经传导时间延长。导致运动时神经和肌肉协调性下降,容易造成关节损伤。同时,骨、关节软骨无机物含量增多,粘多糖等有机质含量减少,纤维成分增加,软骨的弹性和韧性变差。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关节的血液供应逐渐减少,直接导致软骨失营养。软骨因“营养不良”变薄、软骨基质减少发生纤维化,而纤维化的软骨更容易损伤。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损伤开始呈现累积效应,膝关节退变在所难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