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刊向身边可爱的老师致敬优秀教
点击上方长岛教育,一键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1个教师节,教师节的主题是: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小编带您去探探。
?潍坊盲校教师——王金琴
?胶州扎根村小33年教师——李日华
?菏泽语文教学能手——魏凤英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宋微波
山东潍坊盲校教师王金琴王金琴,女,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年7月到潍坊盲校任体育课教学至今,自年冬训开始,她兼任国家女子盲人门球队教练,多次带队参加了世锦赛、残奥会、亚残会等国际赛事。她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个人,山东省政府三次记一等功,第二届感动潍坊十大人物,潍坊市第十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
“我愿做孩子们的眼睛和手杖”
——记山东潍坊盲校教师王金琴
一份平凡的工作,一个平凡的人,王金琴凭着一份认真和坚持,从一个中专毕业的体育教师,磨练成一个能带领自己的盲学生走向国际赛场、为国争光的国家队教练。
戴上眼罩,教育从进入孩子们的世界开始
年,王金琴满怀着“做学生的眼睛和手杖”的信念来到了潍坊盲校,做了一名盲童们的体育老师。
在特殊学校,现实远比她的想象还要残酷,入校伊始,面对着连走路都走不好,连一个侧平举动作都做不标准的盲学生时,王金琴曾经着急得束手无策。
“我该怎么办呢?”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是王金琴的特点。在反复思考中,她忽然有了一个认识:要想真正教好这些孩子,就要从进入他们的世界开始。于是,她戴上眼罩,反复体会盲人做动作的难点、重点、易犯错误及其适宜的纠正方法。
在此基础上,她自制教具,自编教材,她用橡皮泥捏制体育动作模型,让学生通过触摸建立动作形象;用两根竹竿拉动学生进行齐步走的手脚配合;有时脚上的两只鞋也成了示范左右转法的教具;为了教学生理解甩手鞭打的发球动作,她教学生甩纸炮、打树叶、拉橡皮带等,以此来体会正确的动作方法。
在王金琴的努力下,原本很难上的体育课,在潍坊盲校上得生动有趣。因为有了“眼睛”和“手杖”,盲童们享受到了正常孩子一样的体育教学,直至后来登上了国际最高体育领奖台。
创新教学,围绕孩子们的需求填补教育空白
多年来不断借鉴、创新和积累,王金琴总结了一系列体育教学经验,使潍坊盲校的体育课上得丰富多彩,克服了多年来全国盲校没有体育教材的困难。
工作之余,她还把自己的教学体会撰写成论文与大家交流。为了让更多盲童受益,她还根据个人特长和实践经验,编写了《盲人门球的教学与训练》一书,已被许多省市的盲校采用,这是我国仅有的一本盲校门球教育书籍。
对王金琴来说,这些特殊学校的孩子,每一个都像自己的子女。孩子们的艰辛和不易,无时不牵动着她的心。在盲人门球教学中,门球对孩子们胸腹部的损伤,就是她长久挂念的“心病”。为了除掉这个“心病”,她不间断地展开探索,并亲自研究缝制了“防球衣”。现在,她所研究的“防球衣”一直是国家队的专用防护服,并获得国家专利,深受队员们的好评,并在北京残奥会的备战和比赛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有人问王金琴,作为一名普通的盲校体育老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智慧,研究出实用的专利球衣呢?王金琴的回答,让人动容。她说:“我自己也没想着发明什么,就是看不了孩子们遭罪。训练本来很苦,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更加不易,作为一个老师,能够给孩子们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怀,王金琴在潍坊盲校的体育教学中,为孩子们做了大量的创新。多年前,她因地制宜研究出“摆腿接球法”,潍坊盲校女子门球队凭此技术在年全国盲人门球锦标赛时,战胜了当时还是国家队的辽宁队,引起了我国盲人门球界的重视。随着门球技术的进步,她还参考国外打法,研究出“近似一线防守阵型”,有效的封堵对手的攻球路线,减少了比赛的失球率。
潍坊盲校校长孟祥波介绍说,相比于其他省市,每次国内比赛,潍坊盲校手球队的训练时间总是最短,而十几年来成绩却一直保持全国前三名,靠的就是王金琴老师善于钻研和精练巧练。有一次为了研究出防守比赛中因犯规而导致的点球,她晚上睡不着觉,突发的灵感,竟然让她马上爬起床来,摸黑在床下做交叉步跑动、滑扑动作实验。由于她的认真和敬业,自年冬训开始,她受中残联推荐担任了国家女子盲人门球队教练,至今先后九次带队参加亚洲和国际大赛,共取得4次冠军、4次亚军。
师生情深,写下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从教30年来,究竟王金琴与那些孩子们,书写了多少感人的故事,潍坊盲校的老师们也数不清了。因为王金琴和孩子们感人至深的故事,几乎天天在发生。
潍坊盲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偏僻的农村,家庭贫困,体育课上学生们的穿着,常常引起王金琴的注意,张炳宗跳绳时老是踩住绳子,原来他的鞋底张开了大嘴,王金琴就回家把女儿的鞋拿来给他换上;立定跳远时,李安杰的鞋一下子跳得比人还远,原来鞋后跟早就磨掉了,家里没合适的鞋就带他去商店买一双;王友德同学考上了高中,家里困难,学费难筹,她带头为他捐款……
年在备战山东省第四届残运会集训时,王金琴老师训练田径队,九个学生共报了二十七个项目,她既要为盲运动员带跑,又要把学生们投出去的铁饼、铅球、标枪一次次地捡回来,讲解、纠正错误后,再一次次地教学生投出去,当时由于训练时间紧,超负荷的运转累得她从说不出话,直到扁桃体周围化脓,张不开嘴吃不下饭,高烧不退,在穿刺引流三次仍不好转的情况下,临近比赛不得不做了扁桃体摘除手术……比赛结束了,当孩子们听到王老师手术的消息后,好多都几天吃不下饭去。
近几年来,由于长期比赛、训练的紧张与疲劳,王金琴又患上了心脏早搏的毛病,发作频繁时常常晚上睡不好觉,即使这样,都丝毫没有动摇她带领学生在赛场上拼搏为国争光的决心。
年备战北京残奥会的一年零一个月里,正值她的女儿高考,训练场地从北京转到杭州,两次路过山东,她都没有回家。特别是在高考前的第二次模拟考试时,女儿因为数学没有发挥好,在回家的路上,哭得说不清话,电话里只听到孩子无助的哭声和一阵阵轰鸣的汽车声,吓得她不敢往下想,当时她正在北京残奥中心的门球训练场上,鼓励安慰孩子也只能在电话中。
盲学生看不见,训练比赛时难免受伤,这是最让老师煎熬的事情,所以不论是训练,还是外出比赛,从乘车过路到吃饭入厕,王老师总是牵着学生的手,不敢放松。这已成为王老师的习惯,不论和谁一起过马路,她都会不自觉的拉起人家的手。记得年北京残奥会训练期间,来自云南的陈凤青在晚上训练时,不慎中指戳到地板上,造成中指和无名指指间撕裂。在医院里,王老师日夜守护着陈凤青,当着陈凤青的“眼”和“手”。而在进驻奥运村后的赛前第三天,在试验场地时,主力队员王瑞雪在扑防点球时,由于不适用发涩的地板地胶,不慎摔倒造成肩锁关节半脱位,王老师心急如焚,除了忙着协助理疗按摩,以及跑各个有关部门,办理繁杂的申请兴奋剂豁免等有关手续,还要带领队伍训练,了解对手情况,熬得她吃不下睡不着,几天就明显瘦了一圈……
对王金琴和她的学生们来说,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
问鼎奥运,让孩子们站到人生高处
“孩子们身体有缺陷,但是他们的人生同样可以实现属于自己的辉煌!”王金琴一直有这样的一个信念。于是,通过体育竞技比赛,让孩子们登上人生的高处,这是王金琴一直执着坚持的梦想。
年至年期间,王金琴训练的学校田径队,曾四次代表潍坊市参加山东省第二至第五届残运会,共取得金牌13枚,银牌16枚,铜牌12枚,破2项省纪录。自年开始至今,她训练的学校女子盲人门球队,先后14次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第五届至第八届残运会,和全国盲人门球锦标赛,共取得4次冠军,6次亚军,4次季军,每次都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并且先后有4名学生入选国家队。
年冬,受中残联和残奥中心推荐,王金琴开始担任国家女子盲人门球队教练。年6月,她首次带队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世界盲人门球锦标赛就获得亚军,取得国家女子盲人门球队建队以来的最好成绩。
年,王金琴又光荣的入选中国残奥代表团,她始终坚持“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的信念,兢兢业业,带领中国女子盲人门球队,日夜奋战一年多,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残奥会。经过了九场顽强的拼搏,国家女子盲人门球队七胜一平一负,以一分之差负于美国,屈居亚军,实现了我国残奥会女子盲人门球的历史性的突破。
虽然带一支队伍特别是残疾人队伍,从训练到生活,从国内训练到国外比赛,方方面面是那样的不容易,但她带领国家女子盲球队九年来共参加了9次亚洲和国际大赛,取得4次冠军,4次亚军,1次第五。国家女子盲人门球队由于成绩突出,被评为CCTV年度中国体坛风云人物残疾人体育精神奖。
在这些比赛中,主力队员很多都是潍坊盲校的学生,王金琴最高兴的事情,不是自己带的球队取得了多大的荣誉,而是看到自己的学生站到高高的领奖台上的那一刻。因为她知道,那些刻,对于这些先天有缺憾的孩子们来说,意义非凡!
辛勤耕耘,必有收获。王金琴多年来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她先后被评为潍坊市金牌职工,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特级教师,省政府四次记一等功;全国优秀教练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
如今,王金琴和盲校的孩子们的故事,还在继续讲述……
胶州市小学教师李日华扎根农村育桃李,默默耕耘铸春秋
——记胶州市铺集镇铺集小学教师李日华
年,高中毕业的李日华来到山东省胶州市铺集镇铺集小学,当了一名乡村教师。从垂髫少女到两鬓斑白,她在这里一待就是33年。
多年来,她始终坚持着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骑着自行车进行家访,累计行程2万里,自行车换了4辆,车胎换了60余条。铺集镇大小69个自然村遍布了她家访的足迹,她利用家访和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辅导,还曾徒步百里路找回赌气离家出走的学生。
实现梦想,走上三尺讲台
李日华读书时,深深地被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所感染,在心底暗暗埋下了教师梦。年高中毕业,18岁的李日华梦有所成,当上了铺集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这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室低矮黑暗,门窗陈旧破碎,桌凳破旧不堪,雨天教室透风漏雨,冬天室内寒冷难忍。从教之初,李日华不顾家人的反对,把自己积攒的每月34.5元的工资,几乎都用在了教室的修缮上。
当时,一个班级就一名教师,所有学科一肩挑,语文、数学、音、体、美课都由一人承担,老师们自己戏称“放下铲子摸勺子”,一天下来往往感觉晕头转向的。尽管教学任务繁重,李日华一直坚持学习进修,先后获得了小学教育专业的中师文凭、专科文凭、撰写许多教育论文,助推了李日华专业文化素质的持续发展。
年李日华结婚了,这一年她教的是毕业班。当年,学校有早自习,星期六加班。怀孕头几个月,因为反应强烈,因吃不好、睡不好,有一次晕倒在课堂上。学校领导和老师劝她休息,可是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李日华还是坚持到了最后。学生毕业考完试第23天,她的儿子也呱呱坠地,那一年她的班再次取得了全镇第一的好成绩。婆婆、母亲、丈夫及全家人,都给予了特别的祝福。特别是她的婆婆说:“日华,孩子有我照看,忙你的,别亏待了其他孩子。”产假刚刚结束,李日华又走上了讲台。由于李日华所教的班级连年获全镇第一名,班级管理特色鲜明,作为青年教师的她被评为青岛市优秀班主任。
“问题孩子”成了家里的常客
有人说,做小学班主任难,做一年级的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去年,李日华担任一年级三班班主任。班里有一个患有自闭症学生叫小祥,别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读书、算题,他就呆呆地坐着,有时候趴在桌子上睡觉。甚至有一次,小祥在课上就大便了,发现情况的李日华随手放下课本,赶紧跑到办公室,拿来卫生纸和报纸给他收拾,然后又把他领到厕所里,为他清洗身上的大便,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
如今,52岁的李日华已银丝斑驳,腰背微驼。一谈起孩子,她还是马上兴奋起来:“我就是喜欢孩子,他们需要我。”33年里,班里每个学生都是李日华的牵挂。有个名叫大伟的学生(化名)家境特别困难,哥哥先天性痴呆,有一次突发意外,差点把大伟勒死。后来为了不发生其他意外事情,父亲把大伟转到铺集小学上学,母亲在原先的村子里照顾哥哥。刚来学校时,大伟露着脚趾头,流着鼻涕,耳朵眼儿里都是灰,老师们看了直皱眉头。李日华心疼大伟,也常把大伟领到自己家吃饭、洗漱。有一次,李日华给大伟洗完热水澡,换上自己儿子的干净衣服,牵着他的手送到门口。大伟眼里噙着泪水,恋恋不舍地回头望着,突然“哇”地一声哭出来:“李老师,我想妈妈……”这一幕,永远定格在李日华的心里,她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像妈妈一样爱这些孩子。
步行百里,找回出走孩子
“更让人感动的是那次找孩子的故事。”同事们回忆说,大伟上六年级那年,一次因父母吵架,大伟离家出走了,说要到北京打工。李日华得知后,扔下吃饭的筷子,披上衣服就冲了出去。正是深秋的大雾天气,能见度不到5米,李日华把学校老师、亲戚分成几组,从铺集镇顺着到高密的路步行慢慢寻找。“要到北京只能从高密的火车站上车,沿这条路找就一定能找到!”李日华想着。走到高密火车站已是深夜,仍然找不到人,李日华最怕孩子遇上坏人,边打听着边往回走,一直寻找到第二天早晨,功夫不负有心人人终于在村里的破房子里找到了。
原来,大伟到了高密火车站,买了方便面后就没钱了,自己返回到村里的破屋子里烤火取暖,看到老师奔波一夜寻找自己,他满含热泪忏悔不已:“老师,对不起。”李日华紧紧抱住了孩子:“没事就好,没事就好!”那一夜,李日华来回奔波了多里路。如今,大伟已经成了一名军人,在部队接受锤炼,谈起这些,他一直历历在目,心怀感激。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在李日华看来,一定要把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她常教育学生:“每一位同学都是你们的兄弟姊妹,谁都不许瞧不起谁,谁都不许欺负别人。”那些单亲家庭、智力有障碍的孩子、思想有波动的孩子,更是李日华的重点白癜风小偏方白癫疯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