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三分钟肩关节脱位
三分钟学堂—上肢
肩关节是我们身体所有关节中最灵活的关节,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动作的完成都要求肩关节有着很好的灵活度,比如梳头、穿衣服等。
可是在灵活度的反面就是稳定性,最灵活的肩关节无疑是最不稳定的关节。所以,我们会经常听说有人肩关节脱位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肩关节脱位。
01
肩关节脱位分型
肩关节脱位分两种类型,即肩关节前脱位和肩关节后脱位。由于肩关节前下方关节囊很薄弱,因此前脱位占肩关节脱位的绝大部分,今天我们就着重介绍肩关节前脱位。
02
损伤原因
1间接暴力
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自肩胛下肌和大圆肌之间的薄弱部撕脱关节囊,向前下脱出,形成前脱位。
2直接暴力
如在参加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如篮球、冰球、足球等,肩部、胸部更容易受到撞击或跌倒,从而引起肩关节脱位。
3先天因素
有些人先天肩关节关节囊松弛,前下方组织更薄弱,更容易发生肩关节前脱位
03
主要症状
1.损伤的肩关节肿胀,疼痛,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
2.方肩畸形:三角肌塌陷
3.关节盂空虚感,在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可以触及移位的肱骨头
4.Dugas征阳性:患肢肘部贴近胸壁,患手不能触及对侧肩,反之,患手已放到对侧肩,则患肘不能贴近胸壁
04
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刚刚发生肩关节前脱位以后,要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手法复位。常见的复位方式有足蹬法、科氏法、牵引推拿法等。
2.手术复位
只有当出现以下情况才使用手术复位: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
术后需要注意:
3~7d——是组织反应高峰期,此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精神状态,及时询问伤口有无异常疼痛。
术后1周,鼓励病人行肘、腕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术后2周,伤口已临床愈合拆线,初步解除了因手术带来的痛苦。病人饮食增加、体力有所恢复,除制动、外固定等特殊要求(诸如全肩或半肩假体置换)者外,均应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
3.悬臂带保护
在复位后患者要佩戴悬臂带保护肩关节。
05
损伤的结构及其功能障碍
1损伤结构
肱骨头自肩胛下肌和大圆肌之间的薄弱部关节囊撕脱。关节盂和肱骨头之间的软骨会产生损伤;前下方的关节囊和韧带会损伤;
并发症会损伤的结构:
①骨折:约有30%~40%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骨折,还可能存在关节盂骨折,肩胛骨骨折(较为少见)
②肩袖损伤:肩袖肌群的止点均在肱骨上,当肱骨前脱位,肩袖肌群会出现拉伤
③血管损伤:肩关节脱位可合并腋动脉或静脉损伤。腋动脉损伤表现为肩部肿胀,以腋窝部为著,患者皮肤苍白或发绀,桡动脉搏消失,肢体麻痹
④神经损伤:肩关节脱位可合并神经损伤,最常见者为腋神经损伤,有时可见臂丛神经损伤。腋神经损伤后三角肌麻痹,肩外展功能受限,肩外侧皮肤感觉障碍。
2功能障碍
肩关节肿胀,疼痛,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如果有神经损伤,也会伴有皮肤感觉障碍。
06
治疗
1.药物
止痛药:布洛芬
肌肉松弛剂:肩关节脱位后,肌肉处于痉挛状态,肌肉松弛剂可以放松肩关节周围肌肉(巴氯芬、肌安宁)。
2.复位
闭合性复位、开放性复位、Bankart修复(关节镜)
3.冰敷
术后为了缓解疼痛可以在肩关节处冰敷。
4.按摩
使用按摩手法放松肩周肌肉,加速静脉及淋巴液的回流,促进损伤部位和水肿的吸收和损伤的自然修复作用。
5.悬吊保护
由于肩关节脱位之后伴有关节囊,韧带的撕裂和肌肉的损伤,复位后的肩关节也不是稳定状态,活动时容易造成再次脱位,因此进行悬吊保护。
07
运动疗法
由于每个患者恢复的速度都是不同的,所以在下面康复计划中给出的时间都应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有所改动。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进阶或者退阶,运动疗法应该渐进进行,切忌超负荷练习,以免二次损伤。
复位或者手术复位后的1-3周
由于肩关节此时应该绝对的制动,所以应该进行一些上肢其他关节的活动,比如手部或腕部的活动。
手掌交替握拳放松:通过手部的活动,保证伤肢血流供应。
手腕屈伸:防止由于制动造成其他关节活动度的下降,同时也促进了伤肢的血液循环。
手法复位或者手术复位后的4-6周
由于患者肩关节疼痛已经不明显,并且肩关节周围组织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愈合,所以我们可以取下悬臂带,进行一些肩关节的活动,在活动完以后,再佩戴悬臂带。
上肢摆动:通过小范围的关节活动逐步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防止组织粘连导致活动度受限。
三角肌激活:由于三角肌止于肱骨头,当肩关节前脱位时,三角肌也随之受损,所以康复阶段三角肌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开始,可以通过小范围外展角度,抵住桌角进行三角肌等长收缩,在后续的训练中可以加入负荷和范围都更大的三角肌练习。
手法复位或者手术复位后的7-11周
这个阶段患者的肩关节已经可以进行小范围运动,所以此时的康复目标主要是实现全关节的活动范围和逐步恢复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同时继续促进肩关节的本体感觉。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开始训练肩袖肌群,以增强肩关节的稳定性,想要了解肩袖肌群的训练方法,可以点击以下链接:
PN三分钟:肩袖肌群及常用训练方法
手法复位或者手术复位后的12周以后
此时患者已经可以对抗一定的阻力,并且可以实现全范围的关节活动,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的训练会变得更加功能化,比如更加挑战肩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等。
俯卧撑:作为闭链运动的俯卧撑可以很好的锻炼到肩关节的稳定性和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原地爬行:原地爬行不仅对肩关节稳定性有很大的考验,同时还考验了肩关节的灵活性。
总结
肩关节脱位后再次发生肩关节脱位的风险还是很高的,有一部分人群会出现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所以肩关节脱位后的康复阶段显得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不仅要恢复肩关节正常的功能,还要加强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同时还应注重肩关节的功能训练,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肩关节再次脱位的风险。
部分参考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