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分享口腔颌面外科学

自测版??

1、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约占各类型颌骨骨髓炎的比例是

A、50%以上

B、60%以上

C、70%以上

D、80%以上

E、90%以上

2、颊间隙成为感染相互扩散的通道的证据是

A、与颞下间隙相通

B、与颞间隙相通

C、与咬肌间隙相通

D、与翼下颌间隙和眶下间隙相通

E、以上均是

3、广泛的颊间隙感染引流切口应该在下颌骨下缘

A、0.5~1cm

B、0.3~0.5cm

C、1~2cm

D、2~3cm

E、2.5~3.5cm

4、口腔颌面部由于微生物感染产生的脓液形状或者颜色正确的是

A、链球菌一般为淡黄色黏稠脓液

B、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黄色稀薄脓液

C、链球菌有时因为溶血而使稀薄的脓液呈现褐色

D、绿脓杆菌的典型脓液为墨绿色

E、绿脓杆菌的典型脓液质地为稀薄、灰白或灰褐色脓液

5、下列关于面部疖痈的治疗方法中,正确的是

A、局部热敷

B、苯酚、硝酸银烧灼

C、高渗盐水纱布局部持续湿敷

D、挤压、挑刺,以利于引流

E、溃破后立即停止局部湿敷

6、颞间隙感染来源是

A、下颌磨牙的根尖周脓肿

B、化脓性扁桃体炎

C、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消毒不严

D、化脓性中耳炎

E、第一前磨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

7、下列哪个间隙感染扩散不会引起颞间隙感染

A、咬肌间隙

B、下颌下间隙感染

C、颊间隙感染

D、颞下间隙

E、翼下颌间隙

8、新生儿颌骨骨髓炎主要发生在

A、颞骨

B、颧骨

C、鼻骨

D、上颌骨

E、下颌骨

9、咬肌间隙脓肿如需切开引流,切开的位置应是

A、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2cm处切开

B、口内翼下颌皱襞内侧纵形切口

C、下颌骨下缘下1~1.5cm作平行切口

D、下颌骨下缘上2cm作平行切口

E、口内翼下颌皱襞处横形切口

10、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病变比较局限者,死骨与周围组织分离的时间在发病后

A、1~2周

B、3~4周

C、4~8周

D、2个月以上

E、半年以上

患者,男,28岁。左下第三磨牙近中阻生,左下第二磨牙远中颈部深龋,患者自述左下后牙冷热刺激疼痛,刺激去除后,无其他不适,无自发性疼痛。(11~12)

11,该患者治疗的正确方法是

A、拔除左下第三磨牙,治疗左下第二磨牙

B、拔除左下第三磨牙,观察左下第二磨牙

C、先治疗左下第二磨牙,后拔除左下第三磨牙

D、单侧治疗左下第二磨牙

E、以上均不正确

12、如患者右侧新萌出第三磨牙,下列哪种情况不需要拔除

A、反复引起冠周炎症

B、可能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诱因

C、引起第二磨牙牙周病变

D、因正畸需要

E、完全骨阻生,无症状者

患者女性,53岁,贫血病史10余年,全身检查其他未见异常,口内有右上第一磨牙残根,不松动,需要拔除。(13~15)

13、该患者满足下列哪项可行拔牙

A、血红蛋白在70g/L以上,红细胞压积30%以上

B、血红蛋白在80g/L以上,红细胞压积30%以上

C、血红蛋白在80g/L以上,红细胞压积20%以上

D、血红蛋白在70g/L以上,红细胞压积20%以上

E、血红蛋白在70g/L以上,红细胞压积25%以上

14、右上6残根如根分叉未破坏,首先应

A、挺松整个牙齿

B、分根

C、牙钳直接拔出

D、根钳直接拔出

E、以上都不正确

15、拔除该牙时应重点预防下列哪项并发症

A、软组织损伤

B、骨组织损伤

C、口腔上颌窦交通

D、邻牙损伤

E、颞下颌关节脱位

16、年中华口腔医学会杂志社在珠海制定的种植成功标准中,要求种植体周围X线横行骨吸收不超过

A、1/2

B、1/3

C、1/4

D、2/3

E、3/4

17、珠海会议制定的种植义齿成功标准中,要求种植牙的成功率应达到

A、5年成功率应达到80%以上;10年70%以上

B、5年成功率应达到80%以上;10年75%以上

C、5年成功率应达到85%以上;10年75%以上

D、5年成功率应达到85%以上;10年80%以上

E、5年成功率应达到90%以上;10年80%以上

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杂志社在珠海制定的种植成功标准为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种植体在任何方向上的动度小于1mm

B、横行骨吸收不超过1/2

C、5年成功率达90%

D、临床检查单个的种植体无动度

E、咀嚼效率大于90%

19、下颌第一磨牙进行种植修复,种植体末端距离下颌管的距离不能少于

A、1mm

B、2mm

C、5mm

D、6mm

E、8mm

20、放射性颌骨坏死,口腔组织对射线平均耐受量为6~8周内给予

A、20~30Gy

B、30~50Gy

C、50~60Gy

D、60~80Gy

E、80~Gy

答案??

1~5EECCC

6~10DBDAB

11~15AEBBC

16~20BDDBD

答案+解析版??

1、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约占各类型颌骨骨髓炎的比例是

A、50%以上

B、60%以上

C、70%以上

D、80%以上

E、90%以上

E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约占各类型颌骨骨髓炎的90%以上。

2、颊间隙成为感染相互扩散的通道的证据是

A、与颞下间隙相通

B、与颞间隙相通

C、与咬肌间隙相通

D、与翼下颌间隙和眶下间隙相通

E、以上均是

E

颊间隙借血管、颊脂垫突及脂肪结缔组织与颞下间隙、颞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和眶下间隙相通,成为感染相互扩散的通道。

3、广泛的颊间隙感染引流切口应该在下颌骨下缘

A、0.5~1cm

B、0.3~0.5cm

C、1~2cm

D、2~3cm

E、2.5~3.5cm

C

广泛的颊间隙感染则应该从下颌骨下缘以下1~2cm处做平行于下颌骨下缘的切口,从切开的皮下向上潜行钝分离进入颊部脓腔。应注意避免损伤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及面动静脉等。

4、口腔颌面部由于微生物感染产生的脓液形状或者颜色正确的是

A、链球菌一般为淡黄色黏稠脓液

B、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黄色稀薄脓液

C、链球菌有时因为溶血而使稀薄的脓液呈现褐色

D、绿脓杆菌的典型脓液为墨绿色

E、绿脓杆菌的典型脓液质地为稀薄、灰白或灰褐色脓液

C

当急性炎症局限成脓肿后,由于主要感染菌种的不同,其脓液性状也有差异,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黄色黏稠脓液;链球菌一般为淡黄稀薄脓液,有时由于溶血而呈褐色;绿脓杆菌的典型脓液为翠绿色,稍黏稠,有酸臭味;混合细菌感染则为灰白或灰褐色脓液,有明显的腐败坏死臭味。

5、下列关于面部疖痈的治疗方法中,正确的是

A、局部热敷

B、苯酚、硝酸银烧灼

C、高渗盐水纱布局部持续湿敷

D、挤压、挑刺,以利于引流

E、溃破后立即停止局部湿敷

C

痈的局部治疗宜用高渗盐水或含抗生素的盐水纱布局部持续湿敷,可促进早期痈的局限、软化和穿破。已溃破或切开引流后,局部仍应以高渗盐水纱布持续湿敷,可收良好的提脓效果,但已脓污的盐水纱布应及时更换,湿敷一般应持续到脓液消失、创面趋于平复为止。过早停止湿敷,可因脓道阻塞而使病情反复加重。

6、颞间隙感染来源是

A、下颌磨牙的根尖周脓肿

B、化脓性扁桃体炎

C、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消毒不严

D、化脓性中耳炎

E、第一前磨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

D

颞间隙感染来源:常由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和颊间隙感染扩散引起。耳源性感染(化脓性中耳炎、颞乳突炎)、颞部疖痈以及颞部损伤继发感染均可波及颞间隙。

7、下列哪个间隙感染扩散不会引起颞间隙感染

A、咬肌间隙

B、下颌下间隙感染

C、颊间隙感染

D、颞下间隙

E、翼下颌间隙

B

颞间隙的感染来源:常由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和颊间隙感染扩散引起。耳源性感染(化脓性中耳炎、颞乳突炎)、颞部疖痈以及颞部损伤继发感染均可波及颞间隙。

8、新生儿颌骨骨髓炎主要发生在

A、颞骨

B、颧骨

C、鼻骨

D、上颌骨

E、下颌骨

D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主要发生在上颌骨,下颌骨极为罕见。

9、咬肌间隙脓肿如需切开引流,切开的位置应是

A、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2cm处切开

B、口内翼下颌皱襞内侧纵形切口

C、下颌骨下缘下1~1.5cm作平行切口

D、下颌骨下缘上2cm作平行切口

E、口内翼下颌皱襞处横形切口

A

咬肌间隙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引流。常用口外途径切开引流,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2cm处切开,切口长3~5cm,逐层切开皮下组织、颈阔肌以及咬肌在下颌角度的部分附丽,用骨膜剥离器,由骨面推起咬肌进入脓腔,引出脓液,冲洗脓腔后填入盐水纱条引流。

10、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病变比较局限者,死骨与周围组织分离的时间在发病后

A、1~2周

B、3~4周

C、4~8周

D、2个月以上

E、半年以上

B

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病变比较局限者,死骨与周围组织分离的时间在发病后3~4周;如病变呈广泛弥漫者,则需5~6周或更长一段时间。一般应在死骨与周围骨质分离后,施行手术最好。死骨未分离,过早手术,有时不易确定死骨摘除的范围。

患者,男,28岁。左下第三磨牙近中阻生,左下第二磨牙远中颈部深龋,患者自述左下后牙冷热刺激疼痛,刺激去除后,无其他不适,无自发性疼痛。(11~12)

11、该患者治疗的正确方法是

A、拔除左下第三磨牙,治疗左下第二磨牙

B、拔除左下第三磨牙,观察左下第二磨牙

C、先治疗左下第二磨牙,后拔除左下第三磨牙

D、单侧治疗左下第二磨牙

E、以上均不正确

A

左下第三磨牙近中阻生,左下第二磨牙远中颈部深龋,阻生智齿引起邻牙牙体或者牙周病变者,符合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适应证,应拔除左下第三磨牙,左下第二磨牙远中颈部深龋应进行相应的治疗。

12、如患者右侧新萌出第三磨牙,下列哪种情况不需要拔除

A、反复引起冠周炎症

B、可能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诱因

C、引起第二磨牙牙周病变

D、因正畸需要

E、完全骨阻生,无症状者

E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适应证:反复引起冠周炎症者;本身有龋坏,或引起第二磨牙牙体、牙周病变者;因正畸需要时;可能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诱因者;因完全骨阻生而被疑为原因不明的神经痛病因者或可疑为病灶牙者;已引起牙源性囊肿或肿瘤;因压迫导致第二磨牙牙根中远中骨吸收;引起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直接食物嵌塞。

患者女性,53岁,贫血病史10余年,全身检查其他未见异常,口内有右上第一磨牙残根,不松动,需要拔除。(13~15)

13该患者满足下列哪项可行拔牙

A、血红蛋白在70g/L以上,红细胞压积30%以上

B、血红蛋白在80g/L以上,红细胞压积30%以上

C、血红蛋白在80g/L以上,红细胞压积20%以上

D、血红蛋白在70g/L以上,红细胞压积20%以上

E、血红蛋白在70g/L以上,红细胞压积25%以上

B

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在80g/L以上,红细胞压积在30%以上,一般可以拔牙。

14、右上6残根如根分叉未破坏,首先应

A、挺松整个牙齿

B、分根

C、牙钳直接拔出

D、根钳直接拔出

E、以上都不正确

B

分根是为了减少拔除阻力,分个拔除,是对多根牙残根的常用方法。

15、拔除该牙时应重点预防下列哪项并发症

A、软组织损伤

B、骨组织损伤

C、口腔上颌窦交通

D、邻牙损伤

E、颞下颌关节脱位

C

口腔上颌窦交通多发生于上颌磨牙取根致牙根移入上颌窦,窦底穿孔;也可因磨牙根尖病变致窦底骨质缺如,搔刮病变时窦底穿孔。术中可用鼻腔鼓气法检查是否有口腔上颌窦交通。

16、年中华口腔医学会杂志社在珠海制定的种植成功标准中,要求种植体周围X线横行骨吸收不超过

A、1/2

B、1/3

C、1/4

D、2/3

E、3/4

B

年中华口腔医学会杂志社在珠海制定的种植成功标准为:①功能好;②无麻木,疼痛等不适;③自我感觉良好;④种植体周围X线无透射区;横行骨吸收不超过1/3,种植体不松动;⑤龈炎可控制;⑥无与种植体相关的感染;⑦对邻牙支持组织无损害;⑧美观;⑨咀嚼效率大于70%;⑩符合上述要求者5年成功率应达到85%以上;10年80%以上。

17、珠海会议制定的种植义齿成功标准中,要求种植牙的成功率应达到

A、5年成功率应达到80%以上;10年70%以上

B、5年成功率应达到80%以上;10年75%以上

C、5年成功率应达到85%以上;10年75%以上

D、5年成功率应达到85%以上;10年80%以上

E、5年成功率应达到90%以上;10年80%以上

D

年中华口腔医学会杂志社在珠海制定的种植成功标准为:①功能好;②无麻木,疼痛等不适;③自我感觉良好;④种植体周围X线无透射区;横行骨吸收不超过1/3,种植体不松动;⑤龈炎可控制;⑥无与种植体相关的感染;⑦对邻牙支持组织无损害;⑧美观;⑨咀嚼效率大于70%;⑩符合上述要求者5年成功率应达到85%以上;10年80%以上。

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杂志社在珠海制定的种植成功标准为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种植体在任何方向上的动度小于1mm

B、横行骨吸收不超过1/2

C、5年成功率达90%

D、临床检查单个的种植体无动度

E、咀嚼效率大于90%

D

年中华口腔医学会杂志社在珠海制定的种植成功标准为:①功能好;②无麻木,疼痛等不适;③自我感觉良好;④种植体周围X线无透射区;横行骨吸收不超过1/3,种植体不松动;⑤龈炎可控制;⑥无与种植体相关的感染;⑦对邻牙支持组织无损害;⑧美观;⑨咀嚼效率大于70%;⑩符合上述要求者5年成功率应达到85%以上;10年80%以上。

19、下颌第一磨牙进行种植修复,种植体末端距离下颌管的距离不能少于

A、1mm

B、2mm

C、5mm

D、6mm

E、8mm

B

受植区的要求:种植体唇颊、舌腭侧骨质应健康,且厚度不能少于1.5mm,种植体之间以及种植体与自然邻牙之间均不能少于2mm。种植体末端距离下颌管不能少于2mm。一般种植体长度不应少于8~10mm。另外种植体周围存在一定宽度的健康附着牙龈是确保种植义齿修复美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0、放射性颌骨坏死,口腔组织对射线平均耐受量为6~8周内给予

A、20~30Gy

B、30~50Gy

C、50~60Gy

D、60~80Gy

E、80~Gy

D

放射性颌骨坏死(骨髓炎)的发生与射线种类、个体耐受性、照射方式、局部防护,特别是放射剂量或分次照射方案等均有一定关系。口腔组织对射线平均耐受量为6~8周内给予60~80Gy。

编辑不易,点个在看如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cs/10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