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钟创伤跟骨骨折手术技巧详解

点击上图,即可进入书城

本文为作者原创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病例简介

患者,男,43岁。3天前不慎从3m高处摔下,左足着地。伤后左足跟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否认伤后意识丧失及颈胸腰腹及髋膝部疼痛病史。伤后3天由急诊收入院。患者否认肝炎等慢性病史。入院后常规化验检查未见异常,拍摄患足侧位及跟骨轴位片,并行CT两个平面扫描。

A:术前跟骨侧位X线片

B:术前跟骨轴位X线片

C:术前跟骨CT扫描(垂直距下关节)

D:术前CT扫描(平行距下关节)

依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诊断为跟骨骨折(左,sandersⅡ型)。

手术指征的选择

患者为年轻男性,跟骨后关节面骨折,移位,跟骨高度变低,骨折块向内侧移位,跟骨体部明显增宽,外侧壁突出,致外踝及跟骨外侧壁间隙明显缩小,有明确手术指征。

从病史和检查方面,未见明显手术禁忌。

术前计划

术前X线片及CT检查示跟骨体部骨折波及后关节面,利用跟骨外侧扩大切口显露跟骨外侧壁,向外侧反转外侧壁后即可以显露跟骨后关节面塌陷的部分;利用骨刀通过骨折端撬拨复位跟骨的内侧壁,从而恢复跟骨的高度及力线。

此时可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内侧骨块,也可以临时固定于距骨关节面,然后撬拨复位跟骨后关节面的塌陷部分,恢复后关节面的平整。

复位外侧壁后,于关节面下以1枚3.5mm皮质骨螺丝钉固定,再用AO跟骨接骨板及螺钉在跟骨外侧固定骨折。

跟骨手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手术切口感染和皮缘的坏死。为减少伤口的并发症,一般于伤后7~10天局部肿胀消退后进行手术。

手术技巧

可采用平卧位或健侧卧位。根据骨折分型采用跟骨外侧扩大切口入路手术。

▲跟骨外侧扩大切口,前起自跟骰关节,沿跟骨外侧在外踝下方作弧形切口,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后1/3处上行

切口的弧度不宜太小,切开皮肤后不做皮下组织剥离,在切口拐弯处切到骨膜下,以手术刀沿骨膜下做锐性剥离,从腓骨肌腱下方剥离掀起全层皮瓣,至显露距下关节,前方显露到跟骰关节,以3~4根克民针固定在外踝,距骨颈及骰骨上以阻挡皮瓣,以获得最佳显露,又减少对皮瓣的损伤。

▲从腓骨肌腱下方剥离掀起全层皮瓣,至显露距下关节,前方显露到跟骰关节,以3~4根克氏针固定在外踝、距骨颈及骰骨上以阻挡皮瓣,获得最佳显露,又减少对皮瓣的损伤。以1根3mm斯氏针固定在跟骨作为牵引

先撬拨复位跟骨后关节面,用钢板螺丝钉固定。

▲外旋外侧壁,牵引跟骨,同时以骨刀撬拨复位跟骨内侧壁,从而恢复跟骨的高度及力线。复位后如骨折不稳定,则用1根克氏针做临时固定

▲以骨刀撬拨复位后关节面

▲复位跟骨外侧壁,关节面下以螺钉固定关节部分

▲确认复位满意后,以1块跟骨钢板于跟骨外壁固定骨折

完成骨折固定后伤口内摆放引流,从切口近端另戳口引出以减少皮瓣的张力,及皮瓣下的积血,手术后3周拆线。

A:手术后跟骨侧位

B:术后跟骨轴位X线片示跟骨宽度恢复良好,没有内翻畸形

C:术后CT证实后关节面骨折复位满意

术后治疗及并发症

手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伤口感染及皮缘坏死。

◆◆◆◆◆

医学很有料,选择很重要靠人不如靠自己现在宝典来了我们自己买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购买!??????肩锁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漂浮体位切开复位内固定三踝骨折??Chopart损伤治疗及手术技巧详解Cable-pin固定髌骨骨折拇外翻的分型与术式选择,超详细讲解!肩胛盂前缘骨折,喙突骨折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Essex-Lopresti损伤用锚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这几个要点必须掌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cs/12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