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肌效能贴扎技术卒中后肩关节半脱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常发生继发肩部问题,如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和肩痛。其中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好发于BronnstromⅠ~Ⅱ期肌张力迟缓阶段,多数发生在病后一个月内
发生率与发生原因
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差异性很大(0~80%),一般研究多在30~50%之间,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的原因有下列因素:1.肌力下降2.重力影响3.肌肉功能失衡4.照顾不当在上述的因素中,以三角肌和岗上肌张力低下最为重要。
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评估
一般我们临床上该如何来评估偏瘫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呢?根据《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请患者在坐位之下,肩关节半脱位时肩峰下沉或可触及凹陷,肩胛骨下角位置低,翼状肩,将上肢垂下时会感到肩部不适或疼痛,将上肢被动托起时则会减轻不适或疼痛。另外则是透过影像学的检查来判断是否有肩关节半脱位的情况。
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肌效能贴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
临床上对于偏瘫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方式有许多种,像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等方式来减少肩关节半脱位的情况与不适并且促进功能的恢复;除此之外近年来亦会使用肌效能贴布来改善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情况与不适症状。
肩关节半脱位肌效能贴扎
肌效能贴扎是由肌效能贴扎相关的发展最早是在年由日本学者加濑博士所发明,肌效能贴布本身具有透气性,延展性及适当的黏着度,不易造成过敏。贴布本身的延展性极佳,约可达原本长度~%左右,可以允许人体动作时的肢体活动,贴布本身适当的黏着度与延展性将人体皮肤层加以提拉,并且允与毛孔散热,减低对皮肤的刺激性。目前除了运动场上使用之外亦在医疗领域广泛使用成为近年来热门的技术之一。对于肌效能贴扎在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应用上主要是利用肌效能贴布的弹力与回缩的特性达到
(一)提供感觉刺激输入进行肌肉再教育,促进肌肉张力恢复和肌肉收缩
(二)透过肌效能贴步的限制作用,纠正肩胛骨与肩关节的位置
肌效能贴扎在肩关节半脱位的贴扎示范
(一)肩胛骨矫正贴扎
贴布形状:Y型贴布
贴布长度:肩胛骨下角至肩峰
贴布张力:50%
贴扎起点:肩胛骨下角
贴扎终点:肩
(二)岗上肌与三角肌贴扎
贴布形状:I型贴布
贴布长度:冈上窝至三角肌粗隆
贴布张力:25%
贴扎起点:冈上窝
贴扎终点:三角肌粗隆
(三)肩关节稳定贴扎
贴布形状:I型贴布
贴布长度:前胸外1/4至肩胛骨外侧缘
贴布张力:75%
贴扎起点:前胸外1/4
贴扎终点:肩胛骨外侧缘
结语
透过本篇简单的介绍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评估以及肌效能贴扎使用,希望可以带给大家除了在常见的康复治疗之外我们也可以使用肌效能贴扎来改善以及维持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
来源:齐鲁康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