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笔记急性前脱位的复位手法建议收
01
颞下颌关节急性脱位后,身为医生的我们该如何处理呢?应及时复位,否则脱位关节周围逐渐有纤维组织增生后,则难以复位。复位后应限制下颌运动。复位前,术者应让患者做好思想准备。精神不宜紧张,肌肉要放松,才能使复位顺利进行。必要时,复位前可给镇静剂。02
(1)口内法:
请患者端坐在口腔手术椅上(或普通椅子上,但头部紧靠墙壁)。
下颌牙面的位置应低于术者两臂下垂时肘关节水平。
术者立于患者前方,两拇指缠以纱布伸入患者口内,放在下颌后牙面上,并应尽可能向后。
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下缘,复位时拇指压下颌骨向下,力量逐渐增大,其余手指将颊部缓慢上推,当髁突移到关节结节水平以下时,再轻轻将下颌向后推动。
此时髁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以复位。
有时在复位瞬间,能听到清脆的弹响声。
当下颌复位时,由于咀嚼肌反射性收缩,使上下牙闭合甚紧,可能咬伤术者的拇指,故在即将复位闭颌时,术者拇指应迅速滑向颊侧口腔前庭,以避免咬伤。
当两侧复位有困难时,可先复位一侧接着复位另一侧。
(2)口外法:
患者和术者的体位同口内法。
复位时,术者两拇指放在患者两侧突出于颧弓下方的髁突之前缘,即“下关”穴处;然后用力将髁突向下方挤压。
此时,患者感觉下颌酸麻;术者同时用两手的示、中指托住两下颌角、以无名指、小指拖住下颌体下缘,各指配合,使下颌角部和下颌体部推向上前方,此时,髁突下降并可向后滑入关节窝而得以复位。
临床上,有时由于脱位时间长,咀嚼肌发生严重痉挛,关节局部水肿、疼痛;或者由于患者不能很好配合,手法复位常较困难,此时,宜先行局部热敷或行关节周围和咬肌神经封闭后再用上述方法,才能得到复位。个别情况脱位长达数日或数周,一般复位方法常常无效,此时可使用全身麻醉,配合肌松弛剂进行复位。以上就是我们具体的复位方法啦,各位小伙伴一定要学会哦。
1.关于双侧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前牙开(牙合),不能闭口B.下颌前伸,颏部前突C.耳屏前肿胀,后牙接触D.必要时作X线检查除外髁状突骨折E.复位后应限制下颌运动,2~3周1.C。解析:急性前脱位可为单侧或双侧。双侧脱位的症状是:①下颌运动异常,患者呈开口状,说话、咀嚼和吞咽均有困难;检查时可见前牙开(牙合)、反(牙合)。②下颌前伸,两颊变平。③触诊耳屏前方有凹陷,在颧弓下可触到脱位的髁突。④X线片可见髁突脱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单侧急性前脱位者,颏部中线及下前牙中线偏向健侧,健侧后牙反(牙合)。2.下列关于复发性脱位临床表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为单侧或双侧发生B.大开口时,下颌骨突然不能自如运动C.前牙不能闭合D.其临床表现与翼外肌功能亢进相同E.X线片可见髁突脱位于关节结节前上2.D。解析:复发性脱位可为单侧或双侧。在大开口时,患者突然感到下颌骨不能自如运动,前牙不能闭合,其临床表现与急性前脱位相同。根据病史和临床可作出诊断。X线片可见髁突脱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3.关于复发性脱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又称习惯性脱位B.急性前脱位后未予以适当治疗,造成关节韧带、关节囊松弛C.长期翼外肌功能亢进,使关节囊、韧带松弛D.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常发生复发性脱位E.肌张力失常时复发性脱位少见3.E。解析:复发性脱位颞下颌关节前脱位反复发作,造成患者言语、进食困难,又称习惯性脱位。急性前脱位后未予以适当治疗,使得被撕裂的韧带、关节囊等未得到修复,造成关节韧带、关节囊松弛;其次由于长期翼外肌功能亢进,髁突运动过度,使关节囊、韧带松弛,也可造成复发性脱位;老年人、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肌张力失常等也常发生复发性脱位。4.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病之一,以下列哪一年龄组患病率、就诊率最高:A.15岁以内B.20岁以内C.20~30岁D.40~50岁E.50岁以上4.C。解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就诊率最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并非指单一疾病,它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5.以下关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本病有自限性B.治疗不及时会发生关节强直C.并非指单一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D.三个主要临床症状是下颌运动异常疼痛及关节弹响和杂音E.是多因素所致疾病,关节内微小创伤与精神心理因素是本病的两个主要致病因素5.B。解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就诊率最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并非指单一疾病,它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一般都有颞下颌关节区及(或)咀嚼肌肌痛、下颌运动异常和伴有功能障碍以及关节弹响、破碎音及杂音三类症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多数为功能紊乱性质,也可累及关节结构紊乱甚至器质性破坏。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虽然病期较长,并经常反复发作;但是本病有自限性,一般不发生关节强直,预后良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