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物理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painchina

培恩e学

学习锦囊

随时在培恩e学后台回复关键词

查找学习资料

培恩e学助力疼痛科学习

真正成为疼痛进阶超级利器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物理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二)

二、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是骨关节病治疗中另一大类常用的手段,其治疗目标在于阻止疾病的发展进程和缓解伴随的临床症状,并尽可能实现受损组织的修复再生。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骨关节病的药物有很多种,按其给药途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口服药物和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复杂的药理机制及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提示我们在临床诊疗中应严格遵循药物适应证,并合理安排用法用量,在给药前需仔细询问患者的既往史,以免给患者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2.1口服药类

2.1.1解热镇痛药

其中应用最早且最广泛的为扑热息痛,该药具有较好的止痛功效,且安全性较高,常作为缓解疼痛的一线药物。扑热息痛属于外周性镇痛药,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关节痛、偏头痛等,但无明显抗炎作用,对关节功能的改善不明显,因此在治疗骨关节炎性疾病时该药存在局限性。应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而引起药物的毒副反应,目前推荐其使用剂量每天不宜超过4g,嗜酒及肝肾功能不良患者也应慎用此药。

2.1.2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

近年来,NSAIDs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炎性疼痛,该类药物的药理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炎性物质前列腺素,进而发挥解热镇痛及抗炎功效。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罗非昔布等。有研究发现,小剂量应用阿司匹林药物与胫骨软骨丧失的减少存在相关性,猜测其可用于减缓膝关节炎的疾病进程,但尚缺乏长期临床疗效观察证实。

双氯芬酸钠因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常被用于治疗骨关节病引起的关节痛,有研究采用该药与菠萝蛋白酶、胰蛋白酶、三水合芸香苷酶联合应用,能够更快、更显著地减轻TMJOA的疼痛症状。布洛芬能够在短期内迅速缓解骨关节炎症,但停药后症状会逐渐复现,而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其单独应用效果一般,通常需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药物强度。罗非昔布是一种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属于新型非甾体抗炎药,有动物实验发现,该药对正常关节软骨无损伤,而对骨关节病模型中的关节软骨有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蛋白多糖的含量,进而对软骨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虽然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可能引发某些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冠心病、高血压、肝肾功能损坏等。Walker等针对该类药物安全性的最新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减轻疼痛和胃肠道损害方面具有优势,过去的报道强调该类药有一定程度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目前研究提示传统非甾体抗炎药物同样存在该风险,这与以往的研究观点有所不同。

2.1.3抗抑郁药

有文献报道,伴有明显疼痛症状的老年骨关节病患者中,超过1/4存在抑郁情绪。因此,近来一些新型抗抑郁药物常被用于治疗骨关节病引起的慢性疼痛,通过改善抑郁症状,减轻疼痛,实现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度洛西汀是一种选择性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其具有良好的抑制疼痛作用,尤其适用于骨关节病导致的慢性骨骼肌疼痛治疗。Ananías等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度洛西汀能够缓解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但经常使用会引起许多副反应,权衡利弊其治疗的效果弊大于利。该药的用法用量需遵循专业的心理医生指导。

2.1.4氨基葡萄糖和软骨素

氨基葡萄糖和软骨素均为具有生物分子活性的蛋白多糖,是构成软骨基质的基本成分。作为治疗骨关节病的特异性药物,其有效性在国内外文献中均有较多报告。但二者的药理机制有所不同,氨基葡萄糖主要是促进软骨基质中胶原蛋白的合成、刺激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而软骨素则主要通过抑制与软骨基质降解有关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减少软骨基质和关节滑液成分的破坏。基于药理特性,临床有报道将二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Sanches等进行大鼠动物实验研究将光生物调节作用与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联合应用,通过组织学观察得出,该方法在调节炎症反应进程、阻止关节软骨退化方面更具积极临床效益。目前临床观察口服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认为其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市面上有很多种氨基葡萄糖和软骨素作为处方药物和营养补充品应用,但它们对于骨关节病的治疗水平并未全部得到临床证实,目前只有获得专利的结晶型硫酸氨基葡萄糖和药用级别的硫酸软骨素能够持续维持高水平的生物利用率和血药浓度,实现令患者满意的治疗效果。

在骨关节病的治疗中,口服药物种类繁多,一直以来存在临床滥用现象,尤其在中国人的医疗观念中,患者更倾向于服用药物治疗疾病。但多年的研究表明,许多口服药物对于骨关节病的治疗效果实际上是微乎其微的,包括一些维生素和其他保健品在内,其临床意义可能并不大,而是充当一种心理安慰剂的作用。长期应用口服药物,其副反应可能会给患者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尤其对于伴有其他慢性系统性疾病的老年人群,口服药物的治疗周期不宜过长,且需仔细询问患者既往史,严格把握用药指征。过度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是需要临床医生认真思考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dzz/10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