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医生都应掌握的桡关节半脱位
桡关节半脱位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下面重申一下前面表述中涉及的几个概念,以及该病在临床上看到的状态!
作者:医院儿科秦小雁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桡关节半脱位”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近年来医院的大夫也不能很快妥善处理这一简单问题。这大概和他们那里分科太细有关,估计平常不接待这种病人。
这里我想就自己在该病诊断和复位方面的成长和大家做一个分享,希望所有的大夫都会处理“桡关节半脱位”。
很多年以前,我还是一个小大夫的时候,一次和老公回到老家,那几天家里有事,人来人往特别乱,突然一个亲戚的孩子哭着找妈妈来啦。大冬天的孩子泪流满面,哭个不停,也不会表达,周围的人怎么也哄不住,给他最喜欢的玩具他也不拿。经过仔细询问,一个大些的孩子说,刚才在邻居家窑洞附近玩,上台阶时,他哥哥拽了他的右胳膊后,他就开始哭啦。再看看孩子,右胳膊始终不拿任何东西,也不移动,再怎么诱使都不动。正在我思考的当口,一个声音传来,“秦大夫可是专门儿科系毕业的,应该有高招的。”。我的脸一下子红了,那会儿年轻,又要面子,可是心里知道自己的斤两,根本就不知该如何考虑,还别说下手!只记得肩关节脱位必须拍了片子才能确诊,其他的可能学过都交给老师啦。孩子脸上还挂着泪花,周围就我这一个“高材生”,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设法把这个解决掉。我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发现两边的肩关节对称,也无任何不适点。再接下来看肘关节吧,抓住右手不知怎么扭动了两下,嗯,孩子似乎是松弛下来啦,开始拿哥哥手里的点心吃。反正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再等了一会儿孩子完全放松啦,开始和其他小朋友玩藏蒙蒙啦!我的宝贝呀,你太给力啦!我的面子好赖总算拾起啦。可说实话我当时根本不知咋回事。返回太原后,一进家门什么也不管,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找出我的《小儿外科学》!终于找到啦!书中的字眼到现在我都没忘记:桡骨头半脱位又称“牵拉肘”,多见于2-5岁小儿。5岁以下小儿肘关节囊及韧带均较松弛而薄弱,桡骨头上关节面呈卵圆形,当前臂旋后时,其前后径大于冠状径,此时牵拉肘部,环状韧带可被桡骨头抵住而不致滑脱,相反当前臂旋前位牵拉,桡骨头的前后径最小,环状韧带滑过而嵌入肱桡关节之间,阻碍桡骨头的复位。所以常常在患儿上楼梯或脱衣袖时被大人牵拉而引起。……诊断无须行X线摄片。治疗不需麻醉直接行手法复位,术者一手牵引前臂进行旋后动作,另手拇指压迫桡骨头,屈曲肘关节,即可听到轻微弹响或弹跳感觉,表示已复位,随之疼痛、活动受限即可消失,可用患手取物或上举。复位后也不必固定。但应告诉家长今后要避免牵拉肘部的动作,以防再发。
看着书上这简单明了又具体的指示,回忆自己曾经的尴尬和窘迫,那一刻,我才深深明白:病人才是我们的老师!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作为一名基层大夫,我曾经无数次地帮助这样的孩子和家长顷刻间解除痛苦。我也曾耳闻目睹了很多的同行面对这一境况时的尴尬和推诿。我感到并不是要经历多少种疑难杂症,才能成为一个好大夫!在我看来,能用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给病人解决痛苦才是真有本事。若能在为其诊病的同时,善于宣教,把自己的相关医学保健知识教给家长或孩子本人,从而让大家不得病、少得病,才算一名真正的好大夫。
下面我想重申一下前面表述中涉及的几个概念,以及该病在临床上我们首先看到的状态,也就是临床表现。
一是前臂的旋前和旋后
外侧的桡骨向内旋转到尺骨的前方就是旋前,也就是前臂的向内旋,此时桡骨和尺骨呈交叉状态;前臂在旋前状态下桡骨向外向后转回到尺骨外侧就是旋后,此时尺骨和桡骨处于并列状态。
二是桡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表现
该病是患儿肘关节处于伸直状态,前臂旋前时受到牵拉所造成的。牵住孩子的双手往上提拉身体时;为防孩子摔倒突然牵住一只胳膊上提时;牵住孩子一只手上楼梯时;给孩子穿衣服袖子而使劲提拉胳膊时;这几种时候的牵拉,就是罪魁祸首。根据有牵拉患肢的历史,就诊时患儿哭闹,肘关节处于半屈位,前臂旋前位,拒绝别人扶和摸,不肯举手及持物。检查时肘关节局部无肿胀无畸形,屈伸活动良好,但前臂不能旋后。仔细检查可发现肘前外侧桡骨头处有压痛。立即试行前述的手法复位,复位后功能迅速恢复正常,无须行X线摄片。复位后也不必固定。
医学界儿科频道投稿邮箱:yxj_ek
yxj.org.cn稿费:—0小编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北京白癜风手术多少钱